劉駿:社會化搜索有個性,不寂寞
云云搜索沒有原型,也很難把劉駿歸入某種類型。
在他身上,極端對立的性格特征有時也能協調、融洽地共存。
初次交往,你會覺得他小氣;接觸久了,才能領略他的文化底蘊、他的磅礴大氣。
他的善意平和的微笑,已成為公司文化的一個符號;而筆直又有點鷹勾的鼻梁,分明又透出一絲棱角,令人感受到他的強大氣場。
從“高富帥”到“草根”,從職業經理人到創業者,通常要經歷一番痛苦的蛻變,而他卻能做到一夜之間無縫對接。也許,在他身上,“高富帥”和“草根”的特征本來就融合在一起,這讓他面對艱難困苦,多了一份灑脫自如。
劉駿:社會化、個性化搜索時代已經到來
從“高富帥”到 創業“草根”
在谷歌中國技術總管的位子上,劉駿被欣羨、嫉妒的目光包圍,是個典型的“高富帥”。那時他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運籌帷幄,在中美之間的航線上來回穿梭。為了等他一個人,在美國西雅圖機場,飛機可以晚點起飛。但有誰知道他的個中甘苦:在旁人眼里風光無限的劉駿,幾年里竟然沒能睡個囫圇好覺。
有一年,為了和總部面對面溝通,他飛了15次美國,成了西雅圖機場的常客。一不留神,還成了美西北航空公司最尊貴的貴賓。一次,丹佛下大雪,他趕到機場,還有20分鐘就要起飛了,但前面還排著長長的隊伍。情急之下,他找到機場地勤,亮出航空公司最尊貴貴賓的身份。那人聽了二話不說,把他的行李扔上傳送帶,拉著他走綠色通道上了飛機。剛上飛機,艙門就關閉了,劉駿背靠艙門長出一口氣:“終于趕上飛機了”。空姐微笑著糾正:“你沒趕上,你已經晚點十分鐘了。但你是公司的貴賓,機長決定等你。”
15次飛美國的后遺癥是:一年都難得睡個好覺。劉駿回憶說:“那時就盼著到美國兩三天就回來,雖然來回在飛機上多達30多個小時,但不用倒時差。下了飛機疲憊不堪,但我扛得住,回家睡個好覺就精神了。如果在美國呆上一個星期,那就慘了。剛倒過時差就回國了,回國后還要倒時差,這期間就別想睡一個好覺。一年下來,回想起來,只剩下倒時差的痛苦了。”
離開谷歌中國,劉駿從“高富帥”變成了“草根”。他沒有失落、更沒有等待,而是擼胳膊挽袖子,說干就干。
2010年五月份,劉駿比杜甫還忙。白天,他帶著剛招聘來的公司唯一的員工郭嘉,在中關村地鐵口沿線一帶瘋狂掃樓,所有符合條件的寫字樓無一漏網。這時的劉駿,比房屋中介的員工還要敬業。最后,劉駿在海龍大廈14層1425開間,望著面前418平米昏暗破舊的場地,站住了。沉思良久,他打了一個神秘電話。最后決定:辦公地點就選定這里了。他身后的郭嘉一臉詫異。她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什么選在這里?難道為了3.5元每平米每天的低租金,可還有更低的呀。她甚至覺得,為了公司的高端形象,應該選一處更好的辦公場所。
白天掃樓很辛苦,晚上工作才剛開始。每當夜幕降臨,中關村電子大廈或者海淀劇場附近的上島咖啡館里就會出現劉駿和他的幾個伙伴的身影。這些人看上去普普通通,但一提姓名個個如雷貫耳,都是中國互聯網搜索領域的大腕、精英。在咖啡館,他們的會開得愁云慘霧、昏天黑地。終于,在壓抑不住的興奮中,第三代搜索引擎的雛形呼之欲出。等到選定了辦公場地,還沒來得及裝修,劉駿和他的技術團隊就進入戰斗狀態。沒有桌椅板凳,他們就向寫字樓物業去借,然后在借來的長桌上寫第三代搜索引擎的底層代碼。劉駿自嘲:“我們的條件雖苦,但比起比爾.蓋茨在車庫里創業,還是舒服得多。”
離開谷歌中國,從高高在上、程序化管理到腳踏實地、親力親為。劉駿很快適應,而且樂在其中。那時郭嘉是個跟班,來公司前聽說老板是一個神秘的大人物,結果發現大人物干起藍領的活來毫不含糊。辦公場地定下后,等不及裝修,劉駿就下樓到海龍電子市場買電腦、打印機、閃存和其他設備。買回來后安裝、調試、維修,服務一條龍,劉駿都自己干,輕車熟路。
更大的驚喜還在后面。辦公場地裝修開始后,郭嘉發現,劉駿什么都懂。水暖、排風、防水、電路設計,樣樣門兒清。裝修工人懂的,他更精;裝修工人不懂的,他手把手耐心教。同事背后議論:劉駿以前是不是開過裝修公司?后來一掃聽,以前劉駿除了干過搜索,還在IBM搞過機器人研究。于是,他們又琢磨裝修和機器人的之間的關聯:也許,劉駿研制的是裝修機器人吧。
從“高富帥”到“草根”,劉駿無縫對接,游刃有余。但由于文化底蘊和思維方式不同,他為人處世有時甚至顯得“小氣”,給公司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
公司創辦伊始,劉駿按他以往的習慣,請客吃飯都是AA制。同事不解:這么大的老板,和下級吃飯還不請客掏腰包?太小氣了。接下來,還有更讓人哭笑不得的:劉駿一忙來去一陣風,到了中午,就叫前臺訂盒飯,盒飯來了風卷殘云吃完又忙去了。盒飯錢也忘了給前臺。錢雖不多,但也是個問題。劉駿有一回意識到了,路過前臺時掏出百元大鈔。前臺要找零,劉駿忙說還完欠款,留著下回用。
好在劉駿入鄉隨俗。到了2012年,和同事吃飯時他已經開始搶著付賬了,這讓習慣了AA制的同事倒有些不適應了。
“小氣”的劉駿成為過去,大氣的一面漸漸彰顯。裝修的時候,他就說辦公場所要有活動室、洗澡間。剛裝修完,他就從家里搬來嶄新的42英寸大彩電和XBOX游戲機,讓員工們通過游戲舒緩工作壓力,上班時間和下班后都可以玩。
至于茶水間嘛,當然飲料、面包、餅干,以及各種小食品,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全是從網上淘來的。公司里不少女孩子都因此長胖了。
搬進青云國際研發中心,劉駿又讓行政部門建立了健身活動室、洗澡間。滿足公司單身技術男的生活需求。
據說劉駿在海龍、青云兩處辦公場地確定前,都打了一個神秘的電話。這個電話打給了誰?沒人知道。有人說打給了劉太太,也有人說打給了風水大師,甚至還有人說打給了一個古稀老人……越傳越神,當面請教劉駿,他也只是微笑不語。
為什么到處“流言蜚語”?原因是:公司的環境、氛圍太好了,似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魔力。僅舉一例:過去中關村年輕人找對象難;搞技術研發、寫程序代碼的找對象更難;技術男、程序男找對象難上加難;老技術男、老程序男找對象之難,簡直難于上青天。現在公司里絕大多數都是技術男、程序男,還有相當數量的老技術男、老程序男,來公司前都是困難戶、特困戶,而現在九成都有了女朋友,喜結連理的也為數不少。隔三差五,員工的郵箱就會收到同事們的結婚、添丁喜訊,茶水間的茶幾上就會擺上喜糖。
公司的環境、氛圍其樂融融,劉駿的微笑堪稱畫龍點睛。新搬進的辦公場地寬敞明亮,他的辦公室卻并不大,因為他很少坐辦公室。上班時,他會帶著一貫平和的微笑,在公司各個技術小組的辦公區域轉悠,有事就和員工隨時說幾句。員工找他也方便,喊聲老劉就行了。他在身邊,絕不會給員工帶來任何壓力。
最好的老板什么樣?其實就是能最大限度激發你的潛力,卻不給你帶來任何壓力。看似矛盾,但劉駿做到了,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
劉駿的微笑,讓員工感到平靜,感到力量。創業兩年半,同事從來沒有看到劉駿發過脾氣。市場總監程天宇絞盡腦汁,也只記得僅有一次,劉駿流露過一絲不快。那是云云搜索上線前的某一個晚上,在技術分析會上,有部門匯報說云云搜索和四大微博互聯互通有時還不穩定,劉駿聽了眼角還帶著慣常的微笑,但嘴角有些蠕動,似有不快,沉默了一會兒,他還是很平和地說:“都什么時候了,問題要趕快解決掉。”
就這一句話,技術小組忙了一個通宵,結果當然是搞定。
劉駿用微笑面對一切,是因為他的氣場足夠大。老子的無為而治,發乎內心,在云云搜索滲透到每一寸空間、每一縷塵埃。
用郭嘉的話說:在云云搜索,不是制度管人,而是以德服人。上行下效,漸成風氣。
管理,自然是公司總裁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事。但劉駿說:“我們沒有管理,沒有制度。我們這只有人,在做一些他們愿意做的事。如果他們能夠做好,就一直做;如果做不好,可以去做能做好的事,我們有許多要做的事,肯定有適合他做的。每個人的事做好了,云云搜索也就成功了。”
劉駿的這個理念貌似簡單,其實操作最難:因為制度管人有章可循;無為而治,要攏住人心則需要領軍人物有遠超常人的道德、能力水準。
通常周五的下午,劉駿都會在公司組織一個TGIF活動,參與者是公司全體員工。TGIF的意思是Thank God It's Friday (感謝老天,總算到星期五啦)。這時大家會圍坐在一起,當中桌上擺滿了飲料、水果和小甜點,大家邊吃邊聊。有了進展的工作團隊,會給大家做個介紹,劉駿也會見縫插針地點評幾句。沒有會議的沉重,倒是有街坊鄰居般的親近,輕松、活躍氣氛中,完成各部門、各團隊的相互溝通。
現在,劉駿非常滿足:因為云云搜索正在成長;還因為每天晚上,他都能睡個好覺。
從中標國家圖書館到成為人民搜索首席科學家
和其他創業者找不到贏利模式不同,云云搜索很快客戶盈門。當然,他們是沖著劉駿來的。
海龍大廈14層辦公場地剛裝修完,劉駿和幾個同事就開始考慮搜索的域名問題。當時,已經注冊了云云(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自然,中文“云云”成為首選。劉駿要求:域名必須是拼音。經過反復篩選,www.yunyun.com浮出水面。雖然字母多達六個,但因為疊音,好記。域名選定后,發現被人囤積居奇,于是又接洽購買,最終以合適的價位把域名買到手。
云云搜索,寓意深深。從技術上說,云云搜索采用云計算的模式;從現實來看,自古中國的經史子集都是子曰詩云。云云,意味著要有自己的話語權。此外,云云搜索與此前的搜索模式不同,在網頁和網頁的關系中,加入了人的活躍元素。因此,云云搜索的商業標簽就是:搜索不再寂寞。
不再寂寞的云云搜索,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海龍大廈14層,劉駿和他的技術團隊開始了艱難的跋涉。巨量的搜索底層代碼都要一行一行地寫出來,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但老馬識途,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劉駿和他的團隊就成功地完成了新一代搜索引擎的架構。這個架構的價值,可能多年以后才能被人們真正認識到,劉駿把它稱為新一代搜索引擎的“發動機”。有了發動機,云云搜索還沒有上線,一單6000萬的生意就上門了:國家圖書館圖文搜索技術系統招投標,賽迪顧問公司主動拉著云云網參與競標。
其實,世界上最早的搜索就是圖書館圖文搜索。在谷歌誕生之前,世界上就已有了網頁搜索,是靠文字匹配進行的全文搜索,應用行業主要就是大型圖書館。圖書館圖文搜索也被稱為第一代的搜索引擎。
當時和云云搜索一起競標的公司,都是第一代傳統的搜索公司,技術水平低,搜索質量差,許多基本功能都實現不了,價格還偏高。云云搜索競標之后,國家圖書館分管技術的副館長魏大為看到他們的搜索指數,差點驚掉了下巴。他分管了這么多年的圖書館技術,接觸了數不清的圖書館搜索系統,和云云搜索的技術相比,簡直是云泥之別:過去搜索每天幾百萬次系統就崩潰了,現在每天幾百億次都沒問題;過去搜索質量差,功能少;現在搜索精準,各種功能多得數不清。如果跨代升級,就等于要飯花子一下子變成了億萬富翁。
云云搜索中標后,國家圖書館文津搜索系統跨代升級,滿足了互聯網時代網民對圖書館資料搜索的饕餮需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指標都翻了幾個跟斗。劉駿和他的團隊,圓滿完成了國家圖書館的搜索引擎改造項目,也給公司帶來了不菲的利潤。
被“發動機”吸引來的,還有人民搜索總經理鄧亞萍。
鄧亞萍,是個公眾人物。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人小鬼大”脫穎而出開始,直到退役,直到擔任人民搜索總經理,一直沒有離開人們的視線。2011年初,精力充沛、做事干練的鄧亞萍慕名來海龍大廈云云搜索參觀。云云搜索的發展讓她大為驚訝,新一代的搜索“發動機”更是讓她怦然心動。雙方“一見鐘情”,很快“牽手”。鄧亞萍聘請劉駿為人民搜索首席科學家。提出三個要求:一是提供人民搜索最新的搜索技術,即新一代云云搜索“發動機”;二是幫助人民搜索組建技術團隊,并培養輔導團隊直到能夠獨立運營發展;三是從合作之日起,三個月內上線。
這三個條件非常苛刻,但劉駿接受了。俗話說。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劉駿有這個本錢。此外,他也有報效祖國的熱忱。幫助扶持國家隊級別的搜索引擎健康發展,是他作為搜索專家的理想追求。
從合作之日起,劉駿“一心二用”。早上不到八點就從家門口坐上人民搜索提供的專車,到人民搜索辦公。下午,才風風火火地回到云云搜索。日復一日,殫精竭慮。到了2011年6月20日,人民搜索(后改為即刻搜索)如約正式上線了。有了新一代搜索“發動機”和全新的技術團隊,人民搜索發展得又快又好,是劉駿繼國家圖書館項目之后又一經典之作。
劉駿:云云搜索不是復制,而是超越
社會化個性化搜索時代已經到來
創建云云搜索,絕不是復制,而是要超越。
云云搜索是什么,是谷歌?不!云云搜索找不到同類。她是而且只能是自己。
劉駿高調宣稱:他的創業絕不是把外國的模式搬到中國。要做就做有創造性的、站在世界之巔的事情。一次會上,他憂心忡忡地對他的技術團隊說:“中國互聯網缺乏創新,連我們這么強的技術人員都不敢去做一些創新、冒險的事情,那中國互聯網就沒有希望了。我們可以試著做,如果我們失敗了也可以供后人借鑒。”話很煽情,同事聽了眼眶濕潤,頗有些悲壯的感覺。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劉駿是個說到做到的人。
問題是,他的創業離不開搜索。在這一行,他曾任職的前公司,已經把它做到了極致。他還有可能再創新么?是不是在癡人說夢?
面對業界的疑問,劉駿胸有成竹。在他看來,所謂極致,極盛而衰,就會走到終點,就會成為下一個起點。
他有一個樸素的信念:網友需要的,就是我們要做的。雖然幾大搜索巨頭瓜分了市場,但搜索技術呈現停滯狀態,搜索服務也已離網友的實際需求越來越遠,店大欺客現象屢見不鮮,需要有人來打破這一潭死水。
站在網友立場上看,顯然,網友對現在的搜索服務并不滿意,不是搜不到結果,就是對搜到的結果不敢相信:上當受騙太多了,對搜索結果已經有了本能的恐懼。
換位思考,劉駿自信滿滿:“網友的不滿和恐懼,就是我們的機會。”
搜索引擎發展到今天,簡言之,大致走過了三個時代。
第一代是前面提到的圖書館搜索和網站站內全文搜索,主要搜索模式是文字匹配,運算慢且精確度不高,但在那個時代獨一無二、地位顯赫。
第二代是目前搜索巨頭正在使用的網頁搜索。主要搜索模式是研究網頁與網頁之間的關系。輿論說現在的搜索技術已經登峰造極,指的就是這種搜索。
現在,第三代搜索正在到來。雖然剛剛發芽破土,還很稚嫩,但她的確代表著搜索引擎的新方向。
第三代搜索,簡言之社會化、個性化搜索。它不僅研究網頁與網頁之間的關系,還在網頁關系之間加入了人的元素。這就不簡單了。要知道,所謂社會,是人類的社會,人是主體。沒有了人,社會就成了史前社會。沒有了人的搜索,搜到的只是網頁之間的關系,無法判斷真假,容易作弊,容易搜到虛假廣告,而且在搜到的許多結果中也無法判斷優劣。
對于第三代搜索,劉駿有一個淺顯的比方:“傳統搜索引擎里,我們搜索一個相同的關鍵詞,大家的搜索結果是一樣的。我們現在想要不一樣,這是一個顛覆性的體驗。比如你為你小孩挑一個家教,跟我為孩子挑的家教要求完全不一樣。你的搜索結果和我的搜索結果完全一樣顯然不對,這就是用戶體驗上的個性化。從搜索引擎來說,要做到完全不一樣,搜索引擎的架構就完全不一樣。而這,就是二代搜索和三代搜索的根本區別。”
由于在網頁搜索中加進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運算量瞬間被擴大若干倍,搜索算法也變得更為復雜。云云搜索看上去入口和其他搜索差不多,但背后的差別巨大。單說每天搜索的網頁,其他搜索每天搜十幾億網頁已屬海量,而云云搜索每天至少要搜幾百億網頁。
方向正確,有時也難免會犯“路線”錯誤。
云云搜索研發過程中,劉駿也走過彎路。
由于對自身搜索技術的自信,在搜索技術架構完成后,劉駿希望公司開發的社區能夠和搜索同時推出。結果倉促推出的測試版云云搜索由于自辦社區不成熟,搜索效果受到了影響。劉駿痛定思痛,發現搜索、社區同時做很難,后果就是云云搜索中搜不到人,社區也沒有影響力,無法使云云搜索社會化、個性化。于是他改變策略,在強化搜索技術的同時,和已成熟的社區、微博進行合作,從技術上打通雙方的關口。
此扇窗戶紙捅破,云云搜索豁然開朗。
現在的云云搜索,已經呈現出第三代搜索社會化、個性化的鮮明特征,在冰冷的網頁中加進了人的活躍元素。
云云網頁搜索,注冊前和注冊后搜索的呈現頁不同。注冊前搜索呈現的頁面雖然也會有相關的微博內容,但僅僅是和所搜的網頁有關。所搜的新聞下面,有微博轉發該新聞的短鏈,通過短鏈,會就知道網友是從那個媒體看到這條消息的。
注冊后搜索同樣內容,結果就不同了。登陸后搜索導入了用戶關系鏈系統,微博好友參與評論與轉發的結果會優先呈現。比如,你在云云網頁搜索中搜“給孩子買什么品牌的奶粉好”。沒有注冊前,搜出來的內容都是相關的網頁,也有微博上的內容,和網頁內容相關,只是相對內容豐富罷了。而注冊后搜同樣內容,不僅會出現相關的網頁和微博相關內容,還會出現微博好友對相關網頁的評論和轉發,而被他們評論和轉發的網頁的權重要遠遠高于其他相關網頁。換句話說,網頁的排序加進了人的元素,這些人都是搜索者的微博好友,優化者很難作弊,虛假廣告也很難優化到重要位置。不僅如此,決定網頁排序的不光是微博好友,也看好友的具體身份,比如,身份是經過認證的好友評論或轉發的網頁排名就高,身份是孩子母親的好友評論或者轉發的網頁就比身份是單身的好友的排名高。還有,網友在社區、微博的好友越多、關系越復雜,搜索出來的結果就越豐富,越精確,真正做到了同一個關鍵詞,每個人搜索的結果都不相同,社會化、個性化。
方便的是,現在,在新浪、騰訊、搜狐、網易任何一家微博注冊,就可以直接登錄云云搜索。今后,相信大型社區、社交網絡都將和云云搜索互聯互通,提供更豐富、更精確的搜索內容。
云云實時搜索,顧名思義,就是最快的搜索,當然就是對微博的搜索。云云實時搜索不僅可以搜索新浪微博,更支持搜索騰訊、搜狐、網易等主流微博平臺。目前,僅新浪微博一家,一天就生產1.2億條微博,一年下來,其總量就相當于搜索巨頭網頁數據庫的總和。每天,幾萬個行業精英、幾十萬名專家學者、幾百上千萬作者在微博生產豐富的內容,其中蘊含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無可估量。但是,由于微博重要位置的內容展示有限,大量有價值的內容網友看不到。用傳統搜索,搜到的內容不是魚龍混雜,就是乏善可陳,搜不到什么有用的內容。微博遇到的問題,跟二十世紀末互聯網搜索遇到的問題一樣:信息過度泛濫,檢索信息的成本太高。人們搜索信息的方式是用類似雅虎之類的分類網址列表。盡管也有全文搜索,但沒有分析網頁之間的關系,搜索質量很差;而開始利用新技術來分析網頁關系,已經是多年之后的事情了。
作為搜索專家,劉駿很清楚:現在移動互聯網發展進入瓶頸,是因為用戶的搜索行為沒有得到有效引導,無法像PC上的搜索一樣建立商業生態系統,移動網站管理者、微博內容產生者的付出得不到合理回報。云云實時搜索上線之后,可以打通以內容作者和網民之間的信息壁壘,讓用戶搜索到更多更好的信息,從而使手機搜索行為走向良性循環,建立以搜索為核心的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
云云搜索初露端倪,劉駿和他的團隊又迎來了喬遷之喜。
搬進青云國際研發中心后,云云搜索在三層占據了整整一層。和以前相比可謂鳥槍換炮:面積達到了數千平米,大大小小會議室就有十幾個。在會議室的命名上,劉駿可不像當初那樣柔情似水,而是有點雄心勃勃、霸氣外露:猛禽、鷹獅、狂風、雷電、幻影、噴火、黑鳥、野馬、閃電……都是國內外戰機之中的翹楚。看似不甚協調,實則剛柔相濟:藍天白云,萬里無垠。高高的云端之上,最拉風的戰機風馳電掣,狂野奔放,寓意云云搜索的發展有高度、有力度、有廣度……
商業化模式:寧當“高富帥”,不做“猥瑣男”
2012年12月18日,悄無聲息、不動聲色,劉駿正式推出了云云搜索。雖然還掛著測試版的標簽,但依托強大的第三代搜索技術,加上和新浪、騰訊、搜狐、網易微博實現了互聯互通,終于使得社會化、個性化搜索成為現實。
上線當天,低調的云云搜索的搜索量就接近百萬,可見只要有好的產品,就不怕明珠投暗。
但接下來的問題讓劉駿無法回避。在被問及云云搜索的商業化模式時,劉駿堅持要做一個干凈的搜索。所謂干凈,就是商業化廣告展示與搜索結果截然分離,不誤導搜索者,也不給騙子以作弊的機會。
對于劉駿的理想化堅持,幾乎所有人都搖頭:說時容易做時難,沒有收入,怎么發展,怎么上市,怎么做大?
劉駿反問:“這樣的搜索世界上現在就有先例,他們能活下去,我們為什么就不能活?難道我們跟他們比缺胳膊短腿,差一大截?”
于是有人笑話劉駿太迂腐:這是在中國,干什么都得有中國特色。干搜索當然也一樣。大家都這樣干,你不這樣干,會死的很難看。
甚至有人說劉駿只懂技術,不懂營銷,技術再先進,沒有收入,也是扯淡。
劉駿還就叫上板了:“我要干就干干凈的搜索,否則就不干。”
有人撇撇嘴,不以為然:說得輕巧,如果沒有收入怎么辦?
劉駿擺事實講道理:“的確,我們不搞特色搜索,會減掉一大塊收入,不但沒有暴利,一段時期內還會虧損。但這是好事。在商業化上我們會慢慢地成長、健康地發展。在成長中決不能采用打嗎啡的方法,這種方法,看上去成本低、收效快,但這是建立在自戕的基礎上的。搜索發展和人的成長一樣,同樣要走過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少年期,然后進入成年期。如果剛進入嬰兒期就用各種激素催他早熟,最后的結果,只能是畸形、早衰甚至夭折。”
劉駿還打了一個比方:“我們要做一個“高富帥”品質的搜索,決不能做成低級猥瑣、品質糟糕的搜索,自毀形象。
關于云云搜索的商業化,劉駿也成竹在胸。
首先,云云搜索的“發動機”性能超群,需求市場很大,能夠給云云搜索帶來不菲的利潤。劉駿已經著手組建部門,專門為需要“發動機”的公司、機構提供研發、應用、維護、升級服務。這個市場一旦打開,“錢”景無限,而且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其次,云云搜索在社會化、個性化搜索的發展過程中肯定會帶來廣告收入。這部分收入開始可能不多,但隨著云云搜索使用人群的大量增加,會水漲船高,逐漸成為公司的主營收入。這一點,世界上主流搜索公司已有經典案例。
最后,移動互聯網會帶來巨大機會。
在云云搜索推出之前,劉駿就已和新浪微博進行了深度合作。新浪微博安卓客戶端搜索已經由云云搜索提供,新浪微博的數據對云云搜索全面開放。只要手機用戶在新浪安卓客戶端輸入關鍵詞,就進入了云云搜索的頁面,頁面上展示的廣告,收入都歸云云搜索。微博搜索的加入利于整個微博生態圈的發展。搜索可以把微博上的優質內容揀選出來,增加優質內容的曝光度。未來由微博大號產生的內容比例將逐步降低,而由各行業的專家、網友產生的優質微博內容將被更多的搜索到。這將提高網民在微博上查找信息的效率,使微博的生長進入良性循環,同時微博搜索也能得到豐厚的回報,從而提供更好的服務,相得益彰,共同成長。
云云搜索和新浪微博的深度合作,展示了未來不可限量的發展空間。劉駿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他的思辨也越來越簡明——
云云很酷嗎?不!但是如果你夠酷,云云就很酷!
簡單是一種原則,簡單就是美,簡單就是正確、準確。
讓搜索回到搜索的起點,回到信息的初衷,回到互聯網的本真。
我們的目標:告別遍地橫行的信息陷阱,給你免與恐懼的搜索自由。
我們理解被碎片包圍的苦惱,但我們不得不呈現碎片,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與你相關。
搜索的價值不在于有沒有廣告,而在于對數據的挖掘,對用戶行為邏輯和使用形態的洞察,與網民心態、與信息獲取趨勢的匹配。
搜索是一種純粹的信仰。
搜索就是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