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鐘向群:互聯網時代的金融創新模式
12月22日,以“融匯科技創新 開啟金融未來”為主題的2012中國國際金融展已進入第三天。在今日的“未來銀行發展”論壇上,中國銀行總行創新研發部總經理鐘向群發表了主題為“互聯網時代的金融創新模式的金融創新模式”演講。
他在演講中探討了三個問題,分別是當今互聯網時代世界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在這些變化的情況下,新的金融形態有哪些表現?未來銀行和金融創新怎么來應對這種挑戰?
他首先從六個方面闡述了互聯網給世界帶來的真實改變。他認為,這十幾年的技術起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使得生產力慢慢開始改變了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
此外,鐘向群認為互聯網時代的金融行業有三個新形態。第一個形態就是金融的新媒介,第二是新形態出現在傳統的業務領域,第三是指客戶服務的新形態。
以下是現場速記:
鐘向群: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主要就是互聯網時代的金融創新和未來銀行的發展模式。今天主要談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當今互聯網時代世界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第二個方面是談在這些變化的情況下,新的金融形態有哪些表現?最后跟大家共同探討,未來銀行和金融創新怎么來應對這種挑戰?
下面首先談第一個真實的互聯網世界。大家都很清楚,Web2.0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社交網絡,移動互聯,協同技術,生物識別這些技術是在新互聯網時代最本質,驅動力最強的技術,它的核心是開放、聚合、互聯、智能。下面我從六個方面講互聯網的數字世界為什么一下子真實了起來,一個是世界是平的,第二個方面世界是濕的,第三個世界是動的,第四個世界是微的,第五個世界是自組織的,第六個世界是自然的。
第一個世界是平的,2005年弗雷德曼出版了《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最重要的是講我們的信息屏障消失了,現在世界是平的,全世界人們可以空前的彼此相互接近,信息的傳遞十分迅速,真正的實現了天涯若比鄰。
第二、世界是濕的,它來自于《非組織的組織力量》這本書,講的是每一個數字世界里的東西是充滿鮮活生命力的個體,你會發現我們許多人在數字世界里比在物理的世界里更深入,而且很重要的是,別人有時候比我們自己更懂我們自己,這就是濕,我們做金融的人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天都要處理數以千計的交易,這也交易的背后是你的行為模式,消費理念和興趣愛好。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比客戶更懂得客戶。比如我們的客戶每年刷卡用幾萬塊錢,十幾萬,幾百萬,這也數字怎么分布,這些錢到底花在哪兒?有些用在飲食上,有些用在超市上,有些用在買書上,他所有的消費記錄我們都有。也就是我們突然發現世界是濕的,濕就在于每一個活生生的鮮活的主題它的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隨著Web2.0的出現,每個人不僅是別人和企業服務的對象,也是創新創造的主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世界變成了濕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濕糊糊的,人類進入一個濕的真實的世界。
第三個世界是動的,在這兒講兩個概念,第一個這個動是位置的動,位置動一定帶來信息的動。這個變化以前很難把握,大家覺得移動互聯網的變化就是把以前移動互聯網的東西搬到手機上和移動終端上,實際上不是,原來的網絡不管在哪里得到的信息都是一樣的,移動互聯網一定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你道不同的地方,給你得到的信息就是不同的,移動是和位置相關性。第二個動表現在時間的動,每一個東西,你從哪里來,在哪里,到哪里去,在物理世界很難解決,但是在數字世界很容易解決,因為我們擁有你的歷史。
第四個世界是微的。數字世界原來是宏觀的,講的是宏觀的東西,它總是要抽象,要概括,然后抽象完了之后進行識別。我們現在進入了一個微的世界,它有兩個很重要的含義,第一你會發現,你所有的時間都是變成了很散的,有價值的時間,我們現在有微信、微博、微訪談、微交易、微公益,各種各樣的微它其實扮演的是時間,做了很窄的劃分,這種窄劃分的時候是有價值的,以前很可能被忽略掉。第二、大數據技術的出現,導致我們對很大的海量數據世界的精細化描述的能力提升了,這個微是在位置、空間的微,當我們有能力描述微的空間和微的時間,時間的微化能夠變得有效率,世界的變化能夠變得很專業,微對未來金融變革影響巨大。
第五個世界是自組織的,這個變化非常重要。所有人都知道,我們的世界是他組織我們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層級很強,非常強的他組織。別人來組織你,或者你去組織別人。但是,互聯網這十幾年以來,最大的變化是許多事情由他組織變成自組織。比如大家都知道《危機百科》的例子,截止今年8月份有 3500萬注冊用戶,有2200萬條目,經過13億次的編輯,它所有的知識涵蓋了人類整個文明的總和。但是,它也就是在這么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形成的,有誰組織這個事情?實際上只有幾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還不能算是專職的人員做。自組織的核心問題是三個,第一、它的前提是興趣聚合,第二它的過程是自發發布式的,第三它是由規則出來的,只要定的規則,就會有一幫人做事情,規則就會導致很好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百度知道,你提問題就會有很明確的答案,因為規則就會把一個問題比較接近真實的答案呈現出來,并不是靠某一個人,某一個專家和學者做的。
第六世界是自然的。大家可能會問,怎么會發現我們現在的數字化的世界開始自然起來了呢?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理解。第一、自然的屬性就是它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一個世界子所以自然就是因為它不精確,精確的東西是不真實的,因為它只能反映事物的局部。為什么現在發現世界變得自然了呢?很大一個原因在于我們控制和把握大數據,規模數據的能力提升了,結構化的數字用數組數列的方式做,但是現在非結構化的數字,比如像文本、圖象也動都可以通過大數據得到表征和控制。第二、我們的方式發生了改變,過去了拼音、筆劃的方式,而現在是通過三感的方式,就是觸感,大家接觸比較多的,像手機,iPad,通過觸摸。第二個是語感,用我們的語言可以命令他,讓設備理解我們,按照我們的語音轉化成對它的體令。第三個就是體感,通過我們的一些動作變成語言,這三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數字世界的自然性的問題。
以上我跟大家分享了互聯網世界變得真實了,變化的原因就是這十幾年的技術起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使得生產力慢慢開始改變了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這六個變化和金融創新有什么關系呢?我是這么看的,金融本身是一個社會性,群體性的服務,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東西就沒有金融。所以,當群體的社會關系變化的時候,就會帶來金融領域,業務模式,生態模式,服務模式的變化。
下面講互聯網時代的金融新形態。第一個形態就是金融的新媒介,我們會突然發現,金融領域的參與者不再僅僅是傳統的銀行,一夜之間我們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電信運營商,電商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加入了進來,他們帶來新的理念,新的技術,采用新的模式,給金融這個傳統的行業注入了活力,銀行等金融機構也紛紛的借助互聯網的力量與傳統業務進行遷移和改造,創造出許多金融新形態,他們構成的金融生態環境,使得原來以銀行為中心的金融模式,變成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模式,客戶成為整個金融生態圈參與者的核心。
第二個新形態出現帶傳統的業務領域,許多支付、融資的新形態開始層出不窮,移動支付正在深刻的改變著我國的金融支付業務,無論是銀聯的快捷支付,支付寶為代表的遠程支付,還是進場支付,都打破傳統支付的業務在時間、空間方面的限制。第三方支付更是以支付業如虎添翼,移動支付無須借助銀行的卡和支票,也無須建立足夠龐大的帶領隊伍。互聯網融資也出現許多公司,國內的像拍拍貸,貸幫,他們加速了金融脫媒的現象,將傳統的金融標準化,拍拍貸其實就是把需要錢的人和有錢人的之間通過一個信息平臺直接的對接起來。供應鏈的整個上下游資金鏈的模式也在發生很大的變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對一個參與者,不管是商業公司,還是消費者,控制它的資金流,信息流,即對服務對象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掌控決定了風險控制的能力以及風險控制的模式。原來我們是按照行業或者群體的表現確定風險充足和風險管理模式,現在是按照個體的方式,才能真正做到風險管控的有效性。真正的主流市場目前變革的沖擊才剛剛開始,但是這種方式對我們的未來影響巨大。
第三個是指客戶服務的新形態。比如說大家都可能知道,對于一個產品,如果有客戶投訴的時候,我們受理的那些人員,讓客戶有時候在抱怨的時候更加惱火,因為他打第一個電話的時候,可能客服小姐就說,我知道了,然后給你處理,當你打第二個電話的時候,可能是第二個人員接,可能還是以瓶頸的語氣對待暴跳如雷的抱怨,認為你一再講,銀行沒有反映。所以,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我們的客戶人員對整個的過程了解不足,現在我們要研究怎么把這個事情串起來,另外特別重要要從客戶的語氣識別是它是憤怒還是高興,憤怒就要借助互聯網的技術,銀行不僅可以親自為客戶定制解決方案,還可以通過開放應用程序接口,更好的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其實銀行的服務就應該是一種開放的方式,讓客戶參與產品設計,同時適用別人設計的產品。
第四個新形態是經營管理。一個是風險管理的新形態,銀行傳統的風險管理同上采取自上而下,一般先研究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再研究行業的發展趨勢,從而確定國別、行別的風險限額,在這個限額范圍內采取數據的挖掘,資產組合管理等,選擇符合條件的客戶,授予相應的信貸額度。在互聯網時代,銀行的風險管理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客戶而是在浩如煙海的交易數據終,利用大數據技術,還原出一個活生生的客戶,掌握他們的絲毫、行為方式。二是業務流程的新形態,銀行通常業務單元既是前提也承擔業務分析,所有的業務單元都很難利用這種規模效益,導致銀行運營的低效率,高成本和客戶的低滿意度,高流失率。利用互聯網和云計算等技術,銀行現在可以實現前中后臺的有效分離,使前臺專注于客戶關系的管理,中臺直接進行客戶挖掘和分析,后臺實現運行的集中處理。三是營銷的形態,傳統商銀行主要依靠廣告、網點、客戶經理營銷產品和服務,在廣告方面,銀行主要利用優勢的電視媒體等,客戶經理則通過電話,登門拜訪等方式聯系客戶,在互聯網時代,由于受眾碎片化,銀行雖然還利用廣告、網點和客戶經理進行營銷,在以后的產品創新中會出現更多虛擬化的產品,比如銀行卡,現在我的一個銀行卡,可能10萬,20萬的授信額度,將來可能用這一張卡可能做出虛擬卡,讓每一個客戶很好的管理我們自己的一些帳戶,來防止卡的丟失和惡意透支的風險。
第三個方面互聯網時代未來銀行創新發展模式的探討。前面我講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加快發展,對于群體性的進影響出現了新的金融生態,帶來傳統業務,金融管理,業務管理等方面的新形態,最后討論一下未來銀行創新發展的新模式,我們的想法是有三個前提實現七個轉變,三個前提第一個是創新的和未來銀行發展的目標核心,要從我們過去追求利潤要效益,變為要客戶的滿意度,也就是轉變到最佳的客戶體驗上,有一個時髦的說法,就是我們在服務上要解決客戶的三個問題,第一個是客戶的痛點,第二是滿足客戶的需求,第三激發客戶的渴求。第二創新技術,移動互聯+云服務,還有創新組織要考慮充分利用自組織的力量,第一銀行要主動的應變,從封閉的自主創新轉向基于商業生態系統的開放共贏,第二應該把產品和服務,以及客戶一起開發產品和服務的能力結合起來,成為一個開放的平臺。第三要確保銀行和員工客戶有一定的相互激勵和共贏的機制,平臺更多指技術層面和服務層面,機制還是最重要的。
下面講七個變,第二個變就是以銀行為本,轉向以人為本。這個人我們指包括員工、客戶和相關的第三方。剛才我們講了,信息已經不再是壁壘,世界是平的,每一個客戶和員工都是非常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個體。世界是濕的,每個客戶都有自己個性化的需求,世界是微的,這種情況下,所有的創新一定要從銀行本位逐漸轉向對員工和客戶的關懷,以及構建合理的關懷機制。第二個變創新一定把原有的從上往下或者從下往上的層級結構轉變為扁平的結構,使得每一個基層的想法能夠第一時間達到總部。第三把原來長周期的開發模式轉化為短周期的迭代的模式,跟銀行合作過的人大家都知道,銀行做一個項目,一般來講需要有兩三年的研究,然后再開發推廣,沒有3-5年一般一個項目很難處。但是,這個時間過去之后,可能我們所做的東西也都落伍了。所以,這個模式我們要改變。第四個變是要資源配置方面要從過去的考慮業務優先,逐步轉向IT優先。第五個變是要從條線單點創新和服務逐步轉變為一面為主的組合創新和服務,在傳統的部門銀行中,銀行以業務單元為主,總行部門對業務單元有很強的控制力,縱向的創新能力強,結果使各部門劃地為牢。大家都知道雖然銀行將金融控股公司視為未來發展的方向,大量進入保險、證券等,但是母子公司各司其職,協同效果差。在互聯網時代,銀行必須打破縱向的模式,建立縱橫結合,以面為主的組合創新和服務的思維模式。一方面客戶已經不是單個銀行所能滿足,無論是單個業務單元,還是子公司已經無法滿足客戶。第六個變把原來的領導布置任務做創新,變成3I模式,這是微軟提出的。第七個變把原有的只做加法,逐漸轉變為既做加法也做減法,當然,最大的風險在意有時候我們打破了既有的利益格局,但是新的利益格局和平衡沒有建立起來,這時候我們才會發現創新比沒有創新還要更糟。所以,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以最快的方式建立新的利益平衡,這其實是許多創新和未來發展的風險的一個核心點。
今天占用了大家的時間介紹了互聯網時代對世界和金融形態帶來的變化,以及對未來銀行發展模式的探討。蘋果的喬布斯曾經說過,蘋果是將復雜的技術變成了簡單的應用,蘋果是站在科技與人性的交匯處,未來銀行的發展和創新也正站在科技與人性的交匯處。像我們的題目,融匯科技創新,開啟金融未來,我們未來有很多挑戰,但是也有很多希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