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太網到Wi-Fi Aruba十年洞悉網絡發展軌跡
作為專注企業移動網絡的供應商,Aruba 2012財年收入達到5.168億美元,在Gartner最新發布的首個“有線和無線局域網魔力象限”報告中,Aruba位列領導者象限。
2002年成立,十年間取得不俗的成績。Aruba中國分公司總裁徐涌將這歸結為Aruba洞悉了“冰球運動的軌跡”。

Aruba中國分公司總裁徐涌
徐涌口中“冰球的軌跡”是指預知了網絡市場發展的趨勢。2011年有線網承擔了60%的流量,40%的流量在Wi-Fi上,但預計到2016年Wi-Fi的流量將超過51%,徐涌大膽預測5年后有線網將會死亡。
預知網絡發展軌跡
筆記本電腦和移動終端的數量逐漸超過臺式機,企業網絡的主要連接方式也迅速從有線轉向無線。徐涌認為,平板電腦是無線市場最大的一個原動力。越來越多的設備開始摒棄以太網口,移動終端設備具有Wi-Fi功能,且不具備有線端口,使得無線成為唯一的連接方式。無論它們是否為企業標準配置,已有數百萬移動設備接入企業網絡,并迅速成為工作方式的組成部分。
Gartner分析師預測,到2015年,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數量將超過10億臺。行業觀察家認為,到2014年,絕大多數企業網絡流量將采用無線方式。
因此,隨著企業不斷發展,網絡的意義在于移動性,無論工作地點在哪里,都能讓用戶安全訪問企業資源。
徐涌表示,如今Wi-Fi的發展和當年以太網的發展非常類似。以太網由10M到100M到G,而Wi-Fi由802.11a/b/g 到802.11n(450M)到802.11ac(1G),無線的時代真正開啟。
正是因為如此,Aruba洞察了網絡的發展趨勢。徐涌道出了Aruba的軌跡,從2002年成立,率先看到了無線市場先機。2005年發布交換機、軟件、11a/b/g接入點等產品,成為阿朗OEM供應商,進入中國市場,首次被Gartner無線局域網架構魔力象限列于領導者象限。
Aruba的一系列收購也助力其在無線的軌跡上越走越遠,2007年收購無線安全供應商Network Chemistry,推出進入企業級固定移動融合市場計劃。2008年收購無線網絡管理軟件供應商AirWave Wireless,實現對多廠商AP的統一管理。2010年收購室外網絡供應商Azalea Networks,將業務范圍擴展到室外無線領域。2011年收購網絡認證解決方案供應商Amigopod,增強產品的網絡管理能力,實現應用感知和終端感知。同年收購網絡安全解決方案開發商Avenda Systems,繼續強化網絡安全產品鏈。
看到日益增長的BYOD的需求,Aruba針對無線網絡中移動設備的管理發布MDAC,為企業提供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今年9月宣布把無線接入可靠性提到了電信級,為無線作為主要接入方式打下了基礎。今年10月推出云無線產品,為用戶提供了更靈活的運營方式。
Aruba助力個人移動設備工作
隨著移動設備全球性的爆炸性增長,BYOD趨勢從根本上改變著用戶安全連接到企業資源的方式,徐涌直言,在如今的Aruba公司,看不到有線網絡的存在,
無線網絡的發展使得員工不再因為只能通過有線方式連接從而被局限在辦公室內,90%的企業員工現在都在辦公室以外的地方通過遠程連接工作。 Aruba專為用戶移動性、移動終端和應用程序進行優化。基于角色而不是所處位置、使用的設備或連接方式,使用戶安全訪問企業網絡資源。基于身份的安全性向用戶分配接入策略,并跨越有線和無線網絡執行這些策略——無論何時何地接入網絡。自適應802.11n無線局域網對自身進行優化,以便確保用戶始終能夠得到關鍵業務信息。提供端到端可視性和可控性,簡化多供應商、多站點網絡上用戶的管理。
徐涌強調,Aruba移動企業網絡(MOVE)架構能夠幫助企業整合無線和有線網絡基礎設施,提供無縫的統一接入網絡解決方案。
Aruba強調對終端、用戶、應用的感知能力,最大程度降低管理單個有線或無線網絡接入方案的成本和復雜度,從而縮減配線間的有線端口及網絡設備數量,最終有效精減網絡接入基礎設施的規模。MOVE架構可自動識別iPad、iPhone、Android及其它移動設備,并根據設備類型管理訪問權限。除了合理分配其運行的應用程序和帶寬利用率外,Aruba MOVE架構確保實現最重要的流量控制,如:對延遲敏感的語音和視頻進行優先處理。并通過讓員工和訪客自行登記注冊自己的移動設備,隨后自動將設備配置信息推送到網絡中,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IT管理人員的依賴。它甚至能夠針對不同用戶實施不同權限服務水平,以便訪客能夠進行有限訪問,而員工則不受限制。
徐涌尤其強調無線對應用的感知能力,一目了然哪些人在企業局域網上、他們的位置、他們所使用的設備。往應用的角度去靠是Aruba非常明確的軌跡。徐涌表示,加強ClearPass方案是重中之重,對所有設備提供單一的管理平臺,也就是Policy Manager。這個集中管理平臺可以配備多種軟件模塊,其中包括Onboard、Profile、OnGuard、Guest。這些模塊可以提供包括偵測、分析、訪客接入、狀態評估和健康檢查等豐富的功能。
徐涌還給出了實施BYOD方案的建議,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網絡策略的制定,以確保對終端的管理并保障企業網絡的安全。安全策略的制定應該超越有線和無線網絡的角度,建立在用戶感知、終端感知和應用感知這三個“感知”的基礎上,將安全策略延伸至終端和應用,從而加深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三大感知的執行要在策略里才能得以實現,而網絡的這三個感知越完善,終端用戶的感知度就會越小,能夠讓用戶處于策略的管理范圍內,卻對策略和管理幾乎毫無察覺,充分享受自由。
第二,安全準入是BYOD在策略之后需要考慮的首個問題,也是實現BYOD的首要步驟。過去企業只顧及有線網絡中的安全準入,而現如今,對移動終端的維護也就是無線Wi-Fi的安全準入又是BYOD擺在企業面前的新問題。安全準入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同時擁有安全和靈活性。廠商需要讓用戶對安全準入的操作在幾乎降到零的同時又具有足夠的安全性,即Zero-Config,安全的零操作準入。在安全準入的基礎上,才能實施完整的安全策略,進一步對用戶行為、應用和終端進行規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