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背后的故事:技術人眼中的新技術
原創【51CTO獨家特稿】在過去的2011年,有太多新的IT技術和IT概念在圍繞著我們。從如火如荼的云計算,到新出現的IT消費化概念,從HTML5到移動開發,新技術新概念在IT技術領域仿佛雨后森林中不斷冒頭的蘑菇一樣層出不窮。
雖然這些新技術和新概念在不斷的出現,但是對于企業內部的IT技術人來說,這些新的技術和概念對他們產生了生么影響呢?他們又是如何看待這些新生事物呢?
帶著這個問題,51CTO采訪了多位企業級IT技術人,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如何看待這些新技術的。
技術人眼中新技術的定義
對于技術人來說,新技術并不是指某項IT技術的誕生時間,而是看這門技術在他們實際工作、生活當中的應用普及度。比方說,在一位長期從事Windows系統工程師的眼中,AIX對于他而言就是一門新技術。
當然,如果要是按照這個邏輯,那么這篇文章肯定無法收尾了,因為那樣一來,新技術就太多了。筆者在這里只是拿出了幾個目前技術人眼中普遍的新技術跟采訪對象進行了交流,有偏頗之處還望各位看官原諒。
技術人在2011年最為關注的新技術
筆者先后采訪了五位企業技術人,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工作雖然各自不同,但是他們所關注的新技術卻有著相當的共性。
當筆者問道“你們在2011年最為關注的新技術是什么?”這一問題時,幾乎每個人都把云計算和虛擬化這兩門技術放在了首位。而且,這些技術對于企業IT技術人來說,已經開始從最初的概念模糊、疑慮重重的概念質疑發展到了實際落地的環節。
當筆者問及“您所在的企業,或者您所認識的同行和朋友中,有沒有人開始嘗試運用新技術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時候,山東沃華醫藥的高級運維工程師張魯峰這樣回答:
“這種情況當然有了,比如有些基礎設施服務商,IDC供應商,正在整合旗下的資源,向用戶提供一種基于虛擬化的云計算服務,按用戶的需求量身定制,而用戶則按使用資源的情況付費,而不必投入資金去購置硬件設備與軟件;另外有些集團類企業,為了滿足內部需求,布署與建設自己的私有云,這些都是在應用新的理念來滿足單位的業務需求;目前很多企業的CIO過于關注企業的基礎設施,及軟件應用等方面建設,但是以后他們應該更多關注云計算,據了解,該服務將在2013年后逐步擴大,2015年會逐步唱主角;屆時企業的基礎設施會顯著的減少;通過云計算實現高效的瞬時響應;業務與IT相融合。”
而某知名金融機構的工程師李洋也向筆者表示:“2011年,云計算及虛擬化技術占了非常大的主導地位。我們單位以及相關同行業在不斷地實踐中探索,用的最多的還是虛擬化技術,至少能夠節約不少的物理資源。但是,云計算的使用大家還在摸索中,公有云還是私有云,Iaas、Paas還是SaaS,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況且還有與之相關的安全問題以及用戶和提供商在SLA方面的協定,都是具體實施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可見,企業IT技術人對于新技術的熱情投入是在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成熟而加深的。同時,他們對于云計算和虛擬化技術的前景非??春茫切枰氖羌夹g提供方對于新技術的不斷完善和加強。
某世界500強企業高級運維工程師楊歡對51CTO記者講到:“我認為在所有的新技術中,云計算技術會***普及。這并非因為云計算鋪天蓋地的宣傳,而是云計算確確實實解決了很多IT技術的瓶頸,它對中小企業的IT環境支持更是讓這些企業的IT投入成本大幅縮減,并且使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況且云在高端、中端和低端都有用戶和市場,前途不可限量。”
持此觀點的企業IT技術人不占少數。但是,也有人對于某些新技術產生了一些疑問。在采訪過程中,有人向51CTO記者表示:
“新技術的產生、發展及應用一般都是與當前企業、用戶最需要的解決的問題密切相關的,都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產生的。當然,這也不排除一些現在看來偏重于概念的新技術,比如我認為NGFW,與當前的WAF、UTM之類的安全設備太過于相似,而勉強地認為是下一代防火墻有些牽強;另外,Openflow雖然在理論研究中有非常高的價值,有點類似于人們還在不斷地探索如何設計獨立于“馮諾依曼結構”的計算機,但時Openflow也是改革派們提出的想營造的一種新型的網絡交換模型,它與我們現在的關系不是非常大;但是,無論是貼近現實或者是高于現實的新技術,都是人們在不斷探索和發展的過程。新的應用呼喚新的技術,而新的技術往往又能拉動新的應用,這種過程是一種積極地、向上的過程。”
可見,不同新技術和新概念的出現,技術人的關注程度也不一樣。這固然同IT技術人所面向的技術領域以及具體工作有相當的關系,但是廠商和媒體的推波助瀾也起著相當關鍵的作用。一門新技術,廠商是否能把它合理的向用戶解釋清楚,能否通過合理的媒體渠道告知更多的技術人,媒體能否正確的分析新技術的價值和作用,能否挑出其中的佼佼者和濫竽充數者,這些都是新技術能否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從事教育行業信息化工作多年的資深專家張琦向51CTO記者講到:“我認為很多廠商都在談新的技術,新的理念,這些技術和概念前期靠的就是宣傳。但現在對于我們用戶來說,我們所處的不是研究室,而是實實在在的工作環境,所以我們必須有一個從認知到認可再到嘗試的過程。新東西越多,用戶分辨的能力則越低,但如果你把任何的東西都加上了“云”給我,我也就不稀罕了。曾經有一個笑話,一個中國的小伙子在國外的超市打工,他習慣用“心算”的方式幫著外國人結賬,一個老大媽結賬的時候,看著他抬頭看天的樣子,旁邊的人問,這在干什么?大媽替中國小伙解釋:‘你們不懂?這就是傳說中的云計算啊……’”。
技術人會以什么樣的眼光看待新技術?
通過采訪,51CTO得出結論,絕大多數的技術人對于新技術核心理念的態度都是好奇且包容的。
某世界知名500強企業的高級運維工程師楊歡對記者說道:“在IT界似乎有這樣一條定律,每隔10年就會有一項震撼IT的新技術。2000年是互聯網,相信很多人對互聯網的認識都是從懵懂走向成熟,那個時代,互聯網作為新技術有些人似乎還持有懷疑的態度,但是隨著應用的深入,互聯網逐漸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伴侶;2011年最火的技術當屬云計算,在信息爆炸的社會,如何能講資源、效率、應用全面整合,云計算為我們提供了指引?;蛟S我們還沒有了解云計算的本質含義,但是不可否認云計算已經逐步進入我們的工作中。對于新的技術和理念,“接受、消化、應用”一直是IT人員對新技術的思想。”
沃華醫藥的高級運維工程師張魯峰向記者表示:“新技術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同時社會向前發展也帶動了新技術的落實與應用。雖然新技術層出不窮,但不實用的新技術只能是曇花一現,只有實實在在能滿足用戶業務需求的新技術、理念才能得到更快的發展,因此希望新技術能更多的貼近用戶的需求,希望能本著整合社會資源、整合產業與供應鏈的思路來推陳出新。”
而李洋也同時表示,要站在清醒的前提下以歡迎的態度來看待新技術:“在看待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理念,需要抱著歡迎的態度,并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簡單的跟風和拿來主義,需要進行甄別。主要是因為現在企業界相對來說比較浮躁,尤其是中國,喜歡盲目的跟風國際,只看是不是新名詞,根本不看其本質是不是以前的老一套,這樣就會引起盲目的投資、采購,結果還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浪費一大筆費用。但是,又要抱著歡迎的態度,來跟蹤、分析和調研這些新技術、新理念,與自己的應用是不是切合,是不是需要,是不是能夠相較于以往的技術能夠更好地服務應用,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值得繼續跟蹤、采納。”
可見,新技術、新概念對于技術人而言,并不都是“假大空”的空穴來風,絕大多數的技術人都會對新技術用一個歡迎的態度進行了解甚至深入研究。而在這個研究過程中,新技術的提供者要幫助技術人梳理思路,并且要切合實際的完善、修改自身的技術,這樣,才能讓新技術盡快普及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