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用戶眼中的Docker容器技術
近期,DaoCloud團隊受邀做客招行銀行,與招行信息技術部高層及架構辦公室負責人就Docker容器技術、銀行基礎架構轉型進行了一次研討會。本文摘錄了這次研討會的一些觀點想法,并分享DaoCloud對新一代企業云計算基礎架構、容器化應用交付的***實踐。
“傳統金融行業的IT系統首重質量和穩定,與之匹配的IT架構有集群化程度低、集約化水平高、應用架構耦合度緊密、Scale-UP垂直擴展等特點,業務需求對IT系統的影響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為此研發流程是非常注重過程,瀑布模型很切合我們的管理體系。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金融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對直接面向客戶、內部流程類的IT系統,我們需要為業務部門提供更快的交付能力,這就需要現有IT能力能夠演進,融合先進的互聯網企業的IT***實踐。在這個大***下,如何能夠穩中求變?逐步融合新能力提升現有的運作模式為高效模式? Docker可以很好地降低這件事情的難度。”
——招商銀行總行信息技術部架構辦 羅文江 |
互聯網金融、IT能力變革、快速交付......這些關鍵詞很好地總結了當前銀行IT所面臨的現狀。作為國內***品牌影響力的商業銀行之一,招商銀行不僅在業務層面層不斷創新,在IT方面,招行也在持續創新,嘗試通過新的技術和方案來更好地實現互聯網金融時代的轉型。招行提出的問題,也印射了國內銀行業的現狀。
互聯網金融時代銀行IT變革之殤
用戶就是***的產品經理,這是互聯網領域非常時髦的一句話。互聯網金融的沖擊讓銀行業不得不開始重視用戶體驗和用戶需求,如此才能在互聯網+的浪潮中更好地生存。從IT的角度來看,就要求銀行IT快速響應業務的需求。這是一個關乎銀行業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因此,這場變革不是一個選擇題,而是必然的過程。然而,任何一場變革都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在這場互聯網金融引發的銀行業變革中,銀行的IT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
傳統瀑布模型的低效:傳統的金融行業的開發流程是典型的瀑布模型,也就是開發、測試、運維分為獨立的幾個階段和部門,長此以往,各個部門之間必然會導致隔閡,從而導致部門之間的溝通成本過高、協作效率低下,并且容易出錯。更嚴重的是,很多企業的運維部門和開發部門甚至成為死敵,運維出現了問題,經常會指責開發部門。
IT架構轉型“陣痛”明顯:變革是必然的,而變革的方式確實可以選擇的。銀行傳統的“煙囪式”系統架構要向分層的云架構轉型,傳統的虛擬化解決方案往往需要將整套系統推到重建,還需要對應用軟件進行修改,這種“傷經動骨”的方式給銀行IT帶來的“陣痛”讓他們難以接受,是否有更緩和的解決方案?
復雜系統的運維壓力增大:高可用性和可靠性是銀行IT系統的基本需求,據業內人士透露,銀行業務出問題超過1個小時,銀行行長可能就要下臺。因此,整個銀行的運帷部門也是壓力***的部門,經常晚上被叫醒處理各種事故。然而,隨著系統復雜度的增加,運維部門的壓力越來越大。
IT資源浪費嚴重:為了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銀行非常愿意花大價錢投資新的技術和方案,比如虛擬化、云計算等等。然而,這些投資有多少能夠真正幫助他們分憂解難?還是最終淪為“樣子工程”?
Docker標準化應用交付件 助力銀行IT漸進式變革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的時代。如果說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是金融IT的夢魘,那么Docker容器的出現就是金融IT的曙光。正如文章開頭招行羅文江提到的,“Docker很好地降低了這件事情的難度。”
為什么銀行的IT管理人員會對Docker抱有如此大的希望?Docker究竟有什么能耐,可以讓讓這一切變得簡單呢?國內領先的容器云平臺和企業解決方案提供商DaoCloud聯合創始人兼CEO陳齊彥認為,Docker***的法寶在于——將所有的應用交付件統一為容器。
標準化意味著高效,比如螺絲釘的標準化極大地提升了制造業的生產效率,應用交付件的標準化于計算領域而言,也必將是一次效率的飛躍。這也是為什么Google認為——容器是計算的未來。
如果把企業IT分為兩個階段——應用交付前和交付后,這兩個階段的分界線是應用開始上線部署的那一刻,之前的開發、測試等工作都視之為交付前,此后的過程視之為交付后。然后,再回頭看一下前面提到的銀行業IT變革的痛點,無非就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交付前如何快速地進行軟件交付,另一個是交付后如何更好地進行系統的管理和運維。針對不同的階段,DaoCloud都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用戶應對不同場景的挑戰。
首先,我們看看DaoCloud解決方案如何改變交付前的痛點。過去,開發、測試和運維分別交付不同的內容,比如軟件代碼、軟件測試包等,每個階段的交付件都不同,這就導致溝通成本高,協作效率低。這樣的軟件生產和交付方式當然已經不能適應這個追求“快”感的時代。Docker定義了一個軟件交付的標準件 ——無論是開發、測試還是運維,交付的都是容器。通過鏡像倉庫進行協作,無論是開發測試還是生產都是基于鏡像倉庫進行操作,交付出來的容器鏡像進入了倉庫,根據業務需求不斷從里面去拿新的版本,進行測試、上線等等。在這個過程中,通過tag來區分鏡像的版本。另外,開發人員還可以選擇在代碼調整之后,自動進行用例測試、生成鏡像、部署上線,極大地提升了迭代的效率
再看看交付后DaoCloud解決方案能做什么。前面提到的IT架構轉型“陣痛”,復雜系統的運維、IT資源浪費都可以說是交付后的痛點。
由于Docker是通過容器的方式來交付應用,企業可以根據需要對應用進行逐步容器化,然后像搭積木的方式一樣,一個一個搭起來。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相比傷筋動骨的大躍進方式,更適合銀行IT的架構轉型,也可以幫助銀行很好地保護既有投資。
對于復雜系統的運維問題,Docker容器是非常輕量級的,應用的啟動是秒級,所以當一個容器鏡像掛了,可以秒起另一個容器鏡像,幾乎沒有downtime,這極大地提升了系統的可用性。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容器被稱之為“魂器”,意味著永不死機。
此外,對于虛擬機和物理機共存的IT環境,容器還有一個好處是,既可以在虛擬機上運行,又可以在物理機上運行,因為容器是基于Linux內核的代碼集,進一步保護了企業的投資。
作為國內領先的容器云平臺和企業解決方案提供商,DaoCloud提供了公有的一站式容器化應用云平臺,在經過大量的測試、運營和迭代之后,DaoCloud面向企業用戶推出了私有的容器云平臺解決方案,幫助企業用戶應對互聯網+給IT帶來的挑戰,并獲得了金融、政府等行業用戶的高度認可。
DaoCloud聯合創始人]聯合創始人陳齊彥的一句話來結束本文,“容器云平臺將會迎來在企業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因為它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價值,又不像其他的新技術那樣給企業IT帶來變革的“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