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構建“云端”移動醫療
提到醫院也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擁擠的病房、人頭攢動的走廊,但隨著移動醫療的發展,今后人們在醫院看到的將是醫生拿著iPad等終端,有條不紊地記錄著患者信息的另一番場景。
如今,3G技術的發展,讓救護車上的醫護人員能夠通過移動高清視頻獲得清晰、快速的遠程指導,從而不再錯過治療的“黃金半小時”;移動醫療診斷設備的出現,讓社區醫生可以隨時得到大醫院、知名醫生的遠程會診;而社區醫療信息平臺的使用,更是讓掌上醫訊、預約掛號等服務成為現實。
“區域協同醫療服務示范工程”10月或將推廣
近日,RNCOS公司調查顯示,以美國為例,當前已有72%的醫生在使用智能手機,而這些手機中有超過1萬個移動醫療軟件。業界預計,基于對這些移動醫療軟件的使用,2011年全球移動醫療行業總體收入可達到500至600億美元。
據悉,我國《電子商務“十二五”規劃》中也專門部署了關于移動醫療的項目,該項目將從遠程醫療、社區衛生、農村衛生信息化等幾個方面加強移動醫療試點示范工程和推廣力度。而在近日的中國移動醫療產業大會上,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透露,國家重大專項“區域協同醫療服務示范工程”將有望于今年10月后開始推廣,移動醫療屆時將成重點發展對象。
對此,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冷榮泉則認為:“目前我國移動醫療產業仍然處在起步階段,要使移動醫療得到全面啟動和發展,還需要運營商、醫療機構、信息系統提供商、醫療機構提供商以及應用開發商等整個產業鏈的共同努力。”在推進移動醫療事業的發展中,產業鏈各方需進行充分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以達到合理的分工協作。特別是對電信運營而言,移動醫療解決方案和平臺服務的良好發展十分重要。
“從現狀來看,電信運營商在移動健康產業中已經淪為所謂的‘啞管道’。”中國移動研究院***科學家許利群認為,“從僅提供生命體征數據傳輸的‘啞管道’轉變為促進移動健康業務規模發展的‘智能管道’,電信運營商還需要具備提供生命特征數據和情境數據連續采集、傳輸、存儲和按需分發的能力;一定的智能信號處理、分析、識別和融合的能力;有條件地進行開發與提供必要解決方案及應用服務的能力。”
農村醫療成運營商有利切入點
作為移動醫療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電信運營商也在積極參與并大力推廣移動醫療應用。例如,中國移動正在打造一個集政府、醫院、社區、大眾于一體的一整套的信息化解決方案;中國聯通建立起“云存儲”服務平臺,用于醫療健康數據采集、傳輸和檢索,以及移動醫療救護定位、生命體征信號實時傳遞;中國電信則在國內200多個醫院展開移動醫療試點。
值得一提的是,農村市場成為了運營商在移動醫療應用方面的切入點。據了解,當前中國移動已和全國13個省份開展了“新農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合作,包括借助12580、手機報、無線城市門戶等多種方式為患者提供預約掛號服務,同時提供新型的農村醫療身份認證、繳費、報銷及信息查詢等服務;中國電信則面向鄉鎮以下的衛生院以及農村的衛生服務網點,提供醫療服務,為區縣一級政府部門提供包括資金管理、參合管理、補償管理、配置維護、統計分析等在內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