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有自知之明,提升IT管理價值不是問題
IT運維管理從發展至今時間也不短了,但真正認識理解IT運維管理的內涵也還是在近幾年。從最初依靠國際廠商的理念,逐步發展到國產IT運維管理軟件廠商的聯合耕耘,才逐漸揭開IT運維管理這層面紗被大家所認可。不可否認,信息化發展的同時也誕生了一批信息化成熟度較高的的企業,這些用戶已然意識到IT運維管理的重要性,北塔軟件副總裁李漢忠認為,過去的五年是廠商為用戶解惑之年,而接下來,將是真正依靠實踐來提升用戶運維管理水平,助力信息化發展的時代,因此,分清需求,就對用戶至關重要。
縱觀IT運維發展 管理要求漸升高
IT系統對于企業的重要程度,隨著信息化的普及而日益提升,從早先企業所涉及IT系統僅限于人工式管理的企業內網系統,用于自動化辦公,提高手工工作的效率,這樣的網絡狀況。即使成立專門的IT部門也可能只由一兩位管理人員構成,名曰網絡部。搭建好企業的網絡系統,管理好網絡,維護好終端PC機,做好這些工作就能滿足企業對IT系統的需要。而這種管理模式遇到的問題也不會太大,最多是因為病毒而造成的網絡中斷,或者終端設備的故障等,這些直觀問題依靠管理人員的經驗就能得以迅速解決,而且IT系統對整個企業的影響也并不是很顯著。
當企業的規模擴大,IT基礎設施也需要更新和調整架構,這就到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即不僅僅是網絡管理的簡單問題,企業需要的是對IT基礎設施的全面監控。這時人工管理模式是無從適應的,例如大型企業,有三幢辦公樓,企業信息中心負責維護的人員只有三名,這樣每位管理人員就得負責一幢大樓所有網絡、鏈路、服務器、中間件、終端PC,發生故障時可能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排查,而最終并不一定能找到根原因,這就導致了IT系統的低效運行。而這顯然與企業的初衷相違背的,經過了前期的建設,企業可能已經絕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依賴IT系統來完成,這時一幢大樓的網絡、基礎設施出現故障,將對整個集團造成巨大損失。所以規模化的IT系統必然實施IT運維管理,也就是北塔軟件所提倡的透明化網絡管理,將企業內部所有IT資源能夠清晰呈現在IT管理人員面前,這樣任何可能造成故障的隱患都能提前被定位,管理人員完全能夠在IT系統出現重大故障之前,處理好這些隱患,從而保障了企業IT系統的正常高效運轉,為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創造了條件。
當企業的生產及業務系統都要依靠IT系統來完成的時候,這個企業對IT系統的要求就不再是單純的IT基礎設施管控,而是需要IT更好地為業務服務。而從管理的角度來講,也就是需要實現IT與業務的融合,IT部門不再僅僅是單純地提供IT服務,而是需要轉變視角,從業務的管理角度出發,同業務部門密切配合,在做好了IT基礎設施管理的基礎之上,來對企業的核心業務系統構建業務管理模型,分析業務系統所涉及的要個元素,主機、服務器、中間件、軟硬件、終端等運行情況,從而得出業務系統的在線使用人數、每個人的業務流量、分布在內網的位置以及系統的平均故障響應時間,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等參數,IT部門在掌握這些數據之后,才能真正管控好業務的運行,為業務部門提供完善的IT服務,從而去達到事先和業務部門所簽訂的SLA(服務級別協議),這也就是所廣泛提及的業務服務管理。
仍以 IT基礎設施管理為主,國內企業應該按需而維
回顧發展時,我們看到國內企業所走的道路正是按照NSM—ITSM—BSM的發展規律來進行的,其間出現了很多頗具有中國特色的實踐問題。比如說,在流程化管理這方面,國外是有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基礎上實施的,而我國企業的信息部門管理人員技術水平和人員配置并沒有達到流程化管理的要求,所以很多時候,實施IT運維管理還需要企業按需而維。
事實上,北塔軟件始終在提醒國企業,絕大部分的IT運維管理需求還處于對基礎設施的管理階段,即對所有IT設施、網絡進行全方面、高效、綜合化的管理,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為流程化的管理,以及IT與業務的融合提供相應的底層數據。如果沒有這些最基礎的參數,一切流程化的工作,以及業務服務管理都是沒有意義,因為無從準確定位IT系統問題的根原因,當然就不能提高對業務系統的支持率。這是實現BSM的基礎,也是不可逾越的關鍵環節。當然,目前信息化程度較高的行業,如電信、金融等,這類企業已經開始步入IT與業務全面融合的時代,因為它們的業務系統已經同IT系統融為一體了,必然要做好業務服務管理,才有可能在競爭中贏得先機,去創造更大收益,而這一切的基礎仍然是在做好IT基礎設施的監控。
IT運維管理已經成為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支撐手段,分清需求,把握住運維管理發展的趨勢,成功提升IT系統的價值,將成為企業競爭中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