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智能之困:先驅者成為追隨者
諾基亞是2008年手機市場的失意者,尤其是在智能手機領域。
Gartner的報告顯示,盡管諾基亞的智能手機在界面設計和用戶體驗方面都是綜合表現最好的智能手機,但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受挫卻成為2008年諾基亞全球市場總體占有率減少2.7%的主要原因。
讓諾基亞嘗到失意滋味的首先是蘋果公司。2008年,蘋果iPhone(手機上網)的出貨量由2007年的140萬部激增到1162萬部,年增長率高達730%。而更讓諾基亞氣惱的是,連谷歌這樣的外來者都攜自己的利器進入到電信領域,并玩得風生水起。
諾基亞謙虛地學習競爭對手,轉型互聯網,開放封閉多年的塞班平臺,大力培育殺手級數字應用,進入上網本市場。這些動作都沒有錯,只是它們跟諾基亞的企業性格匹配嗎?它們能在諾基亞已顯僵化的軀體上茁壯成長嗎?
當先驅者成為追隨者
艱難轉型:如今看來,諾基亞面向互聯網轉型的首戰并不算成功。其OVI平臺一開始幾乎只做內容,這并非諾基亞所長。
2008年諾基亞財報顯示,諾基亞手機市場占有率高達38.6%。這已經很難讓人再聯想起諾基亞的出身——那個做輪胎的企業。
如果沒有蘋果的出現,沒有互聯網盈利模式帶來的巨大誘惑,諾基亞恐怕將執著地沿著專一的手機制造這條高速路加速前進。但時代顯然變了。
2007年,蘋果憑借iPhone在手機市場實現了華麗轉身,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用戶迅速突破1000萬,可謂炙手可熱。IPhone的成功令Vodafone、T-mobile、O2、AT&T、Orange等世界頂級運營商們產生了少有的瘋狂。
由于與iPhone在美國市場的合作,無線運營商Cingular及其母公司AT&T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因此,當iPhone登陸歐洲等市場時,各大運營商趨之若鶩,為爭奪區域獨家代理權大打出手
顯然,蘋果利用其在軟件和互聯網服務方面的積累,直接進入智能手機市場,打了一場大勝仗。
2009年2月,Google攜Android手機平臺在2009年移動世界大會(MobileWorldCongress)正式亮相,也迅速掀起了業界的軒然大波。多家芯片廠商包括NEC、德州儀器、HTC、摩托羅拉、LG、高通和三星電子展示了基于GoogleAndroid操作系統的手機原型。
對于諾基亞而言,盡管在產品制造方面有著規模化的成本優勢,但利潤日漸變薄已經成為難以逆轉的趨勢,從“硬”轉“軟”,靠軟件和服務掙錢這條路遲早要走。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