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R1力壓谷歌OpenAI,醫療AI斯坦福封王,中國AI新紀元來了? 原創
昨夜,斯坦福大學醫學院聯合微軟、斯坦福基礎模型研究中心(CRFM)發布了涵蓋 35 項臨床基準測試的醫療 AI 綜合評測 MedHELM,中國 AI 實驗室 DeepSeek-R1 以 66% 勝率力壓群雄 ,將谷歌 Gemini、OpenAI o3-mini 及 Claude 3.7 Sonnet 等巨頭甩在身后。
?
?
這是中國大模型首次在權威臨床評測中登頂,更標志著醫療 AI 的歷史性躍遷。
?
要知道,斯坦福評測團隊構建的評估體系可以說是醫療 AI 領域最具含金量的存在:35 個基準測試覆蓋臨床決策支持、病例生成、醫學研究輔助等 22 個細分場景,每個環節都會經過臨床醫生驗證。
?
就是在這樣嚴苛的考核下,DeepSeek R1 展現出令人驚嘆的全面性。從自動生成結構化病歷到設計個性化治療方案,從解讀復雜醫學影像到輔助藥物研發,它在醫療場景中的適應能力遠超同類產品。
?
總的來說,DeepSeek-R1 的突破性表現集中在三大臨床戰場 :
-
診斷決策支持:在疑似乳腺癌病例分析中,R1 生成的鑒別診斷列表與專家判斷重合度達 89%,遠超 GPT-4o 的72%;
-
患者溝通共情:面對焦慮型患者提問,R1 回復中“安撫性措辭”占比達 37%,較 Claude 3.5 提升15個百分點;
-
病歷結構化處理:在 EHRSQL 測試(將自然語言指令轉為臨床研究數據庫查詢)中,R1 準確率較第二名高 11%,大幅緩解了醫生處理數據的負擔。
?
在臨床細節方面,目前所有模型在 MedCalc-Bench(病歷數值計算)和 ICD-10 編碼分配中集體均表現低迷,暴露出現有 AI 對醫療結構化數據的處理短板。而 R1 憑借長思維鏈推理能力,在開放式診療推演中展現出接近人類的思維耐性。
?
這背后,是 DeepSeek 對強化學習技術的前瞻性押注。R1 通過純強化學習(RL)訓練,在極少標注數據下自主進化出復雜推理策略。這種模式使其在診斷路徑推演時,能像資深醫生般反復權衡證據鏈,甚至會突然修正初始誤判,重新串聯關鍵癥狀。
?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勝利的含金量還源于評測體系的革命性設計。團隊通過MedHELM 綜合評估框架構建了一個模擬臨床醫生真實場景的分類體系,包含類別、子類別和任務三個層級。
?
最終,29 名來自 14 個醫學專科的執業醫師親手參與構建評測框架,將傳統的執照考題升級為 22 類真實臨床場景,覆蓋診斷決策、患者溝通、病歷生成等全流程。
?
?
對于 13 個開放式基準測試,團隊采用了大語言模型評審團(LLM-jury)評估方法。
?
為了驗證大語言模型評審團(LLM-jury)評估法的創新價值,斯坦福團隊還比較了 AI 評分與臨床醫生獨立打分的區別,結果顯示,LLM 陪審團與醫生的一致性(ICC=0.47)竟超過醫生間平均一致性(ICC=0.43)。
?
?
這意味著 AI 不僅能答題,更開始理解醫療價值的衡量尺度,這無疑是醫療 AI 領域的重大轉折:一個更具溫度的醫療 AI 時代正拉開帷幕。
?
另一方面,于國產 AI 而言,DeepSeek 在醫療方面的勝利,意味著中國 AI 不僅在模型數量上追趕,更在醫療這類硬核賽道實現了質量反超。
?
DeepSeek R1 已經撕開了一道口子,而中國 AI 能否在這道光亮中開辟新紀元,需要整個行業用行動書寫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