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功能設計用例
一、AI背景
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AI-Generated Content)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改變內容生產的方式,并逐漸滲透到各個行業,例如:在自媒體平臺自動編寫文案并發布,快速分析數據,寫小說,畫漫畫等。強大的文本生成能力已經實現了生產力超過生產資料,提供了更加高效的生產力,將AI引入到工作中成為發展的方向。
目前公司編寫測試用例為人工編寫,存在手工編寫用例的普遍痛點,例如:重新編寫,費時費力,邊界遺漏,兼容遺漏等。AI擁有自動生成文本并快速整合的能力,以AI輔助功能用例編寫成為推動行業創新和效率提升的關鍵點。
AI編寫用例的優點:
※ 效率提升
AI可以快速生成大量測試用例,顯著減少人工編寫所需的時間,提升整體測試效率。
※ 測試覆蓋提升
AI能夠自動識別潛在的測試場景和邊界條件,從而提高測試覆蓋率,確保更全面的檢測。
※ 一致性和準確性提升
AI生成測試用例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和易理解性,減少人為錯誤,增強測試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AI熱詞:
圖片
二、設計方案
本部分介紹使用AI編寫測試用例的的設計方案,包括使用流程和架構圖。
AI編寫用例流程圖:
圖片
AI編寫用例架構圖:
圖片
三、設計核心介紹
本部分介紹如何使用AI輔助生成功能用例,詳細講解了從PRD文檔->測試點->測試用例->Xmind用例->使用采納,整條鏈路的核心設計與實現。
PRD文件解析器
平臺支持飛書PRD文檔中文本、多維表格、電子表格內容的解析,暫不支持對圖片、流程圖解析。文檔讀取分為6個步驟,分別為:獲取飛書token、獲取用戶token、獲取文件block列表、Table表格解析、電子表格解析、解析結果組裝。以下主要介紹解析部分內容:
結構組成設計:
圖片
實現方案詳情
※ 飛書文檔讀取
圖片
圖片
※ Table的提取與sheet表格的提取
- Table提?。禾崛”砀襁^程中需要將表格相關的塊與子塊關聯綁定,遞歸解析所有的數據。并根據第一行各字段的長度<20做是否為表頭判定,默認第一行為表頭信息。
- sheet提取:在飛書表格提取過程中需要使用多個遞歸,分別獲取表格所有內容與元素
圖片
※ AI解析PRD文檔:
- PRD解析:通過與AI交互將文本內容解析為:需求關鍵字、測試背景、測試需求詳情三部分,并按照特定字段將數據存儲。
- 結構設計:
PRD解析結構設計
圖片
核心代碼邏輯:
圖片
※ 獲取關聯測試需求業務背景:
- 根據PRD解析關鍵字信息匹配最相關的測試用例模塊,使用向量和關鍵字雙權重對RAG模塊做測試用例提?。?/li>
- keyword_weight:0.3
- vector_weight:0.7
- 同時設置AI模型準確度為0.85
- 匹配過程中分別針對不同的關鍵字,從RAG數據中提取熱度最高的3個測試模塊,合并后提取所有模塊中熱度最高的三個模塊作為業務歷史背景。
- RAG提取架構設計
圖片
- 核心代碼邏輯
圖片
模型設計
圖片
測試點生成器
測試點生成器為AI生成用例的核心,實現PRD到測試點的轉換。生成過程中結合需求背景、關鍵字、需求詳情、業務背景、測試分析等信息作為業務背景,以更準確的生成測試用例。核心結構如下:
結構組成設計
圖片
實現方案詳情
圖片
圖片
模型設計
圖片
測試用例生成器
測試用例生成器為AI用例生成器,負責將AI測試點轉換為Xmind測試用例,主要實現兩個功能,第一步將AI測試點轉換為markdown結構的測試用例,包括用例名稱、前置條件、執行步驟、期望結果等。第二部負責將第一步測試用例轉換為Xmind結構。
實現方案詳情
※ 測試點解析生成markdown格式用例:
生成markdown格式用例:
圖片
解析結果
※ AI markdown格式轉換為Xmind結構用例
轉換Xmind結構:
圖片
生成結果
圖片
模型設計
圖片
知識庫搭建
LLM大模型有通用的推薦能力,針對公司業務場景是無法準確識別相關功能的,針對“最后一公里”問題,平臺使用搭建測試用例知識庫的方式,以提升推薦準確度。
平臺會以歷史測試用例與業務需求文檔作為歷史業務背景。在推薦功能用例過程中自動匹配歷史業務背景,以提升推薦準確度。
知識庫搭建
※ 知識庫涉及范圍
圖片
※ 實現方案詳情
- Xmind測試用例轉換知識庫
圖片
- 業務文檔轉換知識庫
圖片
※ 模型設計:
- 測試用例轉換文本AI模型
- 業務文檔轉換業務文檔模型
四、實現結果展示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五、總結
目前平臺側已經實現自動生成功能用例的功能,實現了從 PRD自動解析->測試點生成-> Xmind用例生成->同步平臺的完整流程??梢砸欢ǔ潭壬咸嵘脩艟帉懹美?。


2024-07-11 15:26:23
2024-11-11 16:22:15
2024-11-15 11:3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