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形機器人正在穩步沖擊職場
得益于GenAI以及機電元件和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并行發展,基于AI的人形機器人可能很快就會成為勞動力中的現實,使機器人具備超越前代的推理能力和體能。
“我們仍處于旅程的初期階段,但情況只會越來越好,”Gartner公司研究副總裁德懷特·克拉皮奇表示。“AI實際上是像敏捷機器人(Agility)、特斯拉擎天柱(Tesla Optimus)和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的阿特拉斯(Atlas)這樣的人形機器人的大腦驅動力。智能的發展速度實際上將快于機電一體化。”
例如,機電一體化結合了機械學、電子學和計算機科學,用于創造智能醫療設備和機器人。
波士頓動力公司著名的機器狗“斑點”(Spot)是最早一批先進機器人之一,大多數機器人使用機器學習(ML)模式識別模型。如今,包括xAI、Meta、IBM、波士頓動力公司、敏捷機器人公司、Apptronik、Figure.ai、FourierIntelligence和Sanctuary.ai在內的主要供應商都計劃開發能夠推理和適應的人形機器人。
分析師預計,此類機器人將在兩年內面向制造商、供應鏈和物流巨頭以及零售行業商用。
例如,物流巨頭GXO已與敏捷機器人公司簽訂多年協議,并在Spanx倉庫設施中部署了敏捷公司的Digit人形機器人。該公司還在與Reflex Robotics和Apptronik的人形機器人進行試點測試。據該公司稱,Figure.ai已為其人形機器人簽訂了兩份商業合同。xAI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承諾,該公司基于新推出的Grok-3基礎模型(該模型在xAI的Colossus超級計算機上訓練)的擎天柱人形機器人將在數月內投入運營,而非數年。
據Gartner公司預測,到2027年,所有售出的智能機器人中有10%將是下一代人形工作機器人。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有數十萬臺工業機器人投入運行,而今天,數千臺能夠處理重復性任務的新型“智能機器人”正在生產中。
人形機器人的價值主張
人形機器人的一個預期應用場景是接管危險的人類任務。但盡管有大量投資和創新正在進行,Gartner公司的克拉皮奇認為“應用場景仍然相當有限,主要是概念驗證。”
據公司發言人介紹,幾周內,Rapid Robotics將推出一款工業人形機器人,旨在實現“揀選、包裝和碼垛”。這款名為Rapid 3PRO的機器人自9月以來一直在開發中。
與此同時,據彭博社報道,Meta計劃通過其Reality Labs硬件部門對人形機器人進行投資,首先瞄準消費市場。
在最近于阿布扎比舉行的阿聯酋會議上,馬斯克聲稱xAI下一代由Grok-3驅動的擎天柱機器人將超越其競爭對手。
“特斯拉正在打造最先進的人形機器人,它可以在數據集層面由深度智能來指導,”馬斯克說道,并指出Grok-3是使用合成數據和比其他任何模型都多得多的英偉達算力訓練的。“那么,你就可以生產任何產品,提供任何服務。到那時,經濟真的沒有限制。”
有不少唱衰者認為,無論是工廠還是家庭中的人形機器人仍然遙不可及。
“我確實相信,人形機器人或具有更像人類靈活性的機器人在工業運營中具有潛力。如果他們都能操作同一套工具,那么推進人機協作的想法就更容易實現。然而,我認為馬斯克所說的2025年部署并不現實,”IDC工業物聯網和智能戰略研究經理卡洛斯·M·岡薩雷斯(Carlos M. González)表示。
“許多汽車制造商在2024年啟動了試點項目,但我們仍處于研究階段,主要是因為已確定馬斯克展示的機器人是由人類操作員操控的,并非獨立行動,”他補充道。
與此同時,人形機器人的成本高昂,機電一體化制造商實現類似人類的感官能力和移動靈活性的能力仍然具有挑戰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供應商表示,AI安全問題仍需解決。
部署展望
盡管挑戰猶存,但首席信息官和咨詢顧問們看到了人形機器人在制造、倉儲、零售、酒店、醫療和建筑領域的廣闊前景。
“人形機器人在靈活性、感知能力和移動性方面正在快速發展,但它們在可靠性和成本效益方面尚未達到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或機械臂等專用自動化的水平,”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首席信息官克里斯·納德基亞(Chris Nardecchia)表示。“隨著Grok-3和其他GenAI模型的出現,這些機器人在情境感知和決策制定方面將有所改進。由于這些AI模型正在快速發展,我預計這將使所有人形機器人的進步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
納德基亞補充道,廣泛應用將取決于多個因素——成本、可靠性、安全性、合規性和企業集成——并指出,AI機器人將面臨與其他新興技術相同的采用障礙,但他并未排除這種可能性。
“Gartner公司的預測可能有些樂觀和雄心勃勃,但考慮到AI、機器人技術和邊緣計算的快速發展,這一預測并非不可實現,”納德基亞說道,并補充說,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可行性將決定這項技術的可行性。
在Spanx的實施中,GXO已在女裝品牌倉庫中部署了敏捷解決方案公司的多功能、以人為本的Digit機器人和Agility Arc(其用于Digit機群的云自動化平臺),并將該機群與現有的自動化設備(如AMR)集成。目前,Digit機器人協助完成重復性任務,如移動貨箱并將其放置到傳送帶上。
與敏捷公司有合作關系的系統集成商湯普金斯解決方案公司(Tompkins Solutions)首席執行官安德斯·布朗(Anders Brown)表示,敏捷公司具備每年生產多達1萬臺機器人的制造能力,已在多個客戶場所部署了多臺Digit機器人,用于概念驗證或機器人即服務(RaaS)安排下的生產用途。
“真正實現初步部署之外的規模化擴展的關鍵在于擁有一款協作安全的機器人,敏捷公司已承諾在2026年推出這樣的機器人,”布朗說道。
AI咨詢公司Intelagen的首席執行官兼前首席信息官湯姆·里徹(Tom Richer)指出了Figure.AI機器人,該機器人已引起廣泛關注,并獲得了資金支持以及與寶馬的制造應用合作伙伴關系。除了xAI的擎天柱之外,里徹還提到了中國公司AgiBot(聲稱已生產近1000臺機器人)和波士頓動力公司(其人形機器人阿特拉斯已展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移動和任務執行能力,“但廣泛部署仍然有限”)。
“AI人形機器人仍處于開發的早期階段,但正在取得進展,”里徹說道。“這些例子雖然尚未普及,但展示了由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的進步驅動的AI人形機器人技術的加速發展,并表明2027年[Gartner公司]的預測很可能實現。”
據公司發言人介紹,波士頓動力公司今年將開始在現代汽車設施測試其阿特拉斯人形機器人,并補充說,波士頓動力公司認為,阿特拉斯也將有機會在其他行業中移動具有復雜尺寸、形狀和重量的部件。
“如果人形機器人部署時配備了設施的深入模型和大量關于其運營方式的數據,那么它們將發揮最大效用,而對AI日益增長的關注只會助力推進人形機器人的研發,”該發言人說道。“許多公司正在涌入人形機器人競賽,但并非所有公司都能取得成功,我們對競爭感到興奮,這意味著行業正在進步和創新。”
在加大對AI的關注方面,Figure.AI本周宣布推出Helix,該公司將其描述為“一種通用視覺-語言-行動(VLA)模型,該模型統一了感知、語言理解和學習控制,以克服機器人領域的多個長期挑戰。”
羅克韋爾首席信息官納德基亞表示,大規模部署可能需要比2027年更長的時間,但在此時間框架內,試點項目和細分應用場景將有所增加。
“我預計,一些受勞動力短缺影響特別嚴重的行業將與機器人技術公司合作并進行投資,甚至利用自身的制造能力來搶先一步,比競爭對手更早地利用這些技術,”這位首席信息官說道。
Gartner公司的克拉皮奇指出,如果未來幾年內這批AI人形機器人能夠技術成型,那么這將是整個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
“人形機器人模仿人體,頭部裝有傳感器和攝像頭以感知環境;機身容納電源和機械裝置;手臂和手/夾持器用于抓取、操作和攜帶物品;雙腿用于動態行走,所有這些都由啟用AI的大腦提供動力,”克拉皮奇在去年3月發布的Gartner公司供應鏈趨勢報告中寫道。
“雖然有許多使用輪子的高生產力移動機器人的例子,但很少有機器人成功實現移動操作,如四處移動、拿起和攜帶物品,以及處理多樣化或不可預測的任務和地形,”克拉皮奇寫道。“下一代人形工作機器人將結合感官感知與移動操作和動態行走,完成以前只能由生物人類完成的生產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