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AI圣彼得大教堂上線,40萬照片毫米級3D還原文藝復興巔峰!
不用排隊、不用簽證,現在只需打開屏幕,就能探索圣彼得大教堂的一切——
從壯美的圓頂到鮮有人見的教皇墓地,全方位感受這座文藝復興與巴洛克建筑巔峰之作的震撼。
梵蒂岡聯手Iconem和微軟,僅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打造了這座教堂的數字雙胞胎,并推出沉浸式展覽和互動網站——La Basilica di San Pietro(意大利語:圣彼得大教堂)。
探索地址:https://virtual.basilicasanpietro.va/
作為400多年歷史的地標,圣彼得大教堂見證了米開朗基羅與貝爾尼尼的建筑天才。
它始建于1506年,歷時109年完工,如今更是2025禧年慶典的焦點。
預計將有3000萬人親臨羅馬,而你,在線也能零距離感受這一奇跡。
一探究竟
圣彼得大教堂可容納6萬多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
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它保存著圣彼得的陵墓。根據天主教傳統,圣彼得是羅馬的第一位主教,也是第一位教皇。
有了這個互動網站,全球信徒和游客無需親臨現場,便能深入探索這座基督教核心圣地的建筑瑰寶。
從宏偉的立柱,到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的穹頂,每一處建筑細節都清晰可見。
高達450英尺的圓頂內部,裝飾著象征上帝榮耀的天堂,還有天使和圣徒的鑲嵌畫,全部通過數字技術得以呈現。
最新AI網站中包含了「The Life of St.Peter」「History of the Basilica」「Explore the Basilica」「Virtual 3D Tour」四個主要目錄。
「The Life of St.Peter」「History of the Basilica」兩個部分,分別介紹了圣彼得本人及其宗教意義,和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歷史。
它們都結合了文字、圖片和互動效果,用戶可以點擊特定歷史事件或建筑元素的詳細介紹,跳轉到相應的3D導覽圖中,獲得更沉浸的體驗。
或者,你也可以直接開始3D導覽。
3D導覽中一共有42個游覽點,每個游覽點都提供360° 虛擬視圖,你可以通過拖動鼠標或觸控板進行全景瀏覽。
而且,頁面內還包含語音講解,提供更生動的歷史和文化介紹。
比如,第一章介紹圣彼得本人的第一部便分講了「彼得蒙召」。
與主的邂逅中,我們可以看到拱頂的灰泥浮雕圓章,灰泥裝飾面板上呈現的教堂Clementine Chapel。
教堂中,每個壁畫、浮雕背后的故事,都能在這里找到。
在第二章——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歷史中,點擊播放,你就可以看到圣彼得堡大教堂是如何從一片沼澤,逐漸拔地而起,歷史演變過程清晰可見。
在對教堂來源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我們還可以自由探索它。
最精美的穹頂,一定要進入參觀一下,細致到壁畫上每一位圣徒。
更驚喜的是,你還可以體驗到去現場看不到的寶藏。
數字網站中,讓我們能夠探索地下墓窟,這是有由小教堂和密室組成的地下迷宮,以及90多位教皇的陵墓。
它還是2005年去世教皇John Paul II,以及瑞典女王Drottning Kristina等王室成員的安息之所。
得益于數字孿生技術,我們才能一睹那些因高度、距離限制,而常年對公眾封閉的區域。
那么,這背后究竟是采用了怎樣的技術?
40萬張照片,一個月3D毫米級復刻
總部位于巴黎的Iconem是一家數字保護公司,專注于利用先進攝影測量和人工智能技術,為全球著名歷史地標和考古遺址創建高精度3D復制品。
在圣彼得大教堂項目中,Iconem團隊僅用三周時間,通過無人機、相機和激光設備拍攝了超過40萬張高分辨率圖像。
要知道,這些圖像數據總量達到了22TB。如果要用DVD來存儲這些圖像數據,需要超過4,600張DVD光盤。
這些數據隨后在微軟Azure云平臺中處理、備份和存儲,能夠確保數據安全。
是AI,將所有照片完成拼接,重現了整個教堂的景觀。
微軟的AI技術為該項目提供了關鍵支持。
通過微軟AI for Good實驗室的工具,圣彼得大教堂的數字雙胞胎實現了毫米級精度。
于此同時,利用AI檢測并映射了教堂的結構性脆弱點,如裂縫和缺失的馬賽克瓷磚。
此前,AI for Good實驗室還曾利用類似技術虛擬重現2000多年前的古奧林匹亞,為游客提供探索第一屆奧運會舉辦地的獨特體驗。
2025禧年,希望重啟
2024年11月,隨著2025年圣年禧年的臨近,圣彼得大教堂的實體展覽和數字平臺將通過Pétros enì展覽向所有人開放。
圣年禧年每25年舉行一次,是羅馬天主教會的恩典和朝圣之年。
在這一期間,天主教徒被鼓勵前往羅馬進行朝圣,參與儀式、宗教活動,并專注于精神更新。
2025年圣年禧年的主題是「希望的朝圣者」。
Pétros enì展覽將為來到羅馬的3500萬朝圣者提供一生難得的沉浸式現場體驗,同時也幫助無法親自前往的超過10億天主教徒感受到身臨其境的氛圍。
一起來一場身臨其境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