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狙擊配音行業!5000名澳大利亞配音演員飯碗不保,AI克隆配音取代真人角色?
最近在各個視頻平臺,AI成為二創賽道新流量密碼。
圖片
從歌手到手游角色,再到動漫人物,AI配音在互聯網上無處不在。
歌手能夠跨時空合作,最愛的動漫形象也能唱歌給你聽,評論區紛紛表示:雙廚狂喜!豪庭!小八媽媽這次真的要夸你了!
圖片
AI技術的迅速發展為人們所共睹,運用AI智能生成聲音、圖片、視頻的技術,也大有不可阻擋之勢。
AI配音在視頻制作領域的用途不止在于二創,隨著一大批生成式AI產品的問世,AI配音已經能滿足簡單的自媒體創作。
圖片
視頻制作軟件上,AI配音朗讀音效多達七八十種。
對音質要求較低且時間較短的配音工作,逐漸被AI配音取代。
近年來,AI顛覆傳統行業幾乎成為大勢所趨,前有Anthropic參謀長坦言自己職業生涯或許只剩三年,后有ChatGPT替換掉60人編輯團隊。
許多原本需要依靠人力完成的工作任務正逐步被AI所取代,現在配音行業也將要加入這一行列。
面對行業新動蕩,人們不禁會問,配音員們該何去何從?
「永不塌房」的配音演員?
一家語音初創公司ElevenLabs在今年二月Sora推出之后,用AI給Sora經典視頻完成配音。
6月25日,ElevenLabs又馬不停蹄推出AI閱讀App。
圖片
向各位介紹 ElevenLabs 閱讀器應用程序。使用最高質量的人工智能語音,隨時隨地收聽任何文章、PDF、ePub 或任何文本。
并且,經過測評,這款App也獲得了用戶極高的評價。
圖片
聽聽我們幾位測試者的意見:
總的來說,它非常完美。發音、語調、口音、流暢度都非常棒。
在過去的幾周里,我們有幸使用了你們的移動閱讀器服務,感覺非常棒。它非常適合審閱文件和草稿、趕進度,而且最近加入的不同語音也讓我們有了一次奇妙的體驗。
能夠在大量文章中保持語氣和語調,證明了這款應用程序的功能強大,有別于市場上的同類產品。
并且當有人質疑AI配音能否真實傳達情緒時,評論區也cue到Elevenlabs產品和GPT-4o。
圖片
我認為人類配音演員永遠都有存在的必要,尤其是那些需要真實情感和細微差別的配音。
人工智能配音很適合播報或旁白,但我不認為它們能真正捕捉人聲的靈魂。
圖片
我聽過 Elevenlabs 的工作樣本,非常出色,而即將推出的 GPT-4o 的語音功能甚至更勝一籌。
AI配音通常使用了一項被稱為Deepfake Voice的技術,可以在音調和相似度上非常準確地復制人聲。
這項技術為配音工作帶來了很多便利,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在配音演員無法完成工作時,模擬聲音代替工作。
如此一來,出場費高昂且又有塌房危險的真人CV的確警鈴大作:AI價廉物美,我們呢?
配音演員的職業危機
配音演員表示,他們的工作即將被AI完全取代,商業配音和電臺角色已經開始被廉價的GenAI克隆聲音所取代。
從事廣告、有聲讀物和視頻游戲工作的普通演員擔心,由于人工智能聲音克隆的興起,他們有可能被克隆自己的聲音,或者完全失去工作。
Cooper Mortlock是一名澳大利亞配音演員,他在Covid-19流行之初就開始從事配音工作。
圖片
Cooper Mortlock說,他參與的一個動畫項目克隆了他的聲音,并在工作停止后未經同意使用了他的聲音。
他表示,這將削弱那些試圖在配音行業立足的新晉配音演員的工作。
Cooper Mortlock說,「這不僅限制了藝術家本身的機會,也限制了項目的創意范圍。」
因為按照固定程序運作的AI沒有機會出現意外或驚喜,人工智能正在利用已經存在的事物,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重新利用,缺少配音過程偶然性碰撞的火花。
換句話來說,使用人工智能語音生成對話將缺乏使用人類配音演員進行腳本對話所帶來的創造力。
Cooper Mortlock用生動的比喻描述,「它像海洋一樣寬廣,卻像水坑一樣淺薄。」
「例如,比較一下最近一些非常注重故事敘事和人物性格的電子游戲,比如《賽博朋克 2077》、《巫師 3》、《博德之門3》.....這些游戲都是如此精雕細琢。」
到目前為止,人工智能語音克隆在處理非美式口音時常常會遇到困難。例如,澳大利亞人的聲音往往帶有美國口音的轉調。
現在,新的配音服務可以提供一整套不同年齡段澳大利亞人的不同口音。
Cooper Mortlock希望,這種「雖遲但到」是澳大利亞人不放棄自己聲音的一個信號。
澳大利亞配音演員協會(AAVA)告訴一個調查人工智能的議會委員會,估計有5000名本地配音演員面臨失業風險。
該組織指出,一家全國性廣播網絡公司正在積極投資取代人類配音演員的技術。
在其提交的材料中,該組織批評這一公司的行為純屬「過河拆橋」。
「一個在過去100里,依靠配音藝術家為其媒體帶來質量、可信度和人性的行業的參與者,卻做出了令人失望的舉動」。
協會主席Simon Kennedy告訴澳大利亞《衛報》,人工智能的出現及其對語音產業的影響,是成立該組織的部分催化劑。
但他表示,他們「并不反對技術,我們當然也不反對人工智能」。該組織只是希望圍繞技術的使用制定公平的規則,并保護人們的聲音不被人工智能濫用。
對于配音演員來說,有聲讀物將首先成為配音演員工作被取代的一種危險的預兆。
Simon Kennedy說,「有聲讀物是前沿領域,因為其材料數量龐大,制作有聲讀物的公司認為使用AI配音可以節省成本。」
但換個角度來想,如果朗讀書籍的聲音是人工智能的,內容情感的表達會不會受到影響?
Simon Kennedy補充道,「如果是人工智能語音,我認為人們會發現大家懶得聽有聲讀物了。」
人們只會說,「對于機器講故事我沒啥感覺。」
Simon Kennedy說,對于希望減少人工配音工作的機構來說,企業工作和教育材料使用AI配音只是大樹的一個枝椏,但AI配音廣告等更廣闊的領域還難以取代。
「大型廣告商需要的是高質量,AI配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不會納入廣告商的考慮。」
去年,據澳大利亞《衛報》報道,澳大利亞軟件開發商Replica Studios從演員那里獲得了120個聲音的視頻游戲開發許可,當視頻游戲中使用克隆演員的聲音時,該公司將向演員支付費用。
今年1月,該公司與美國演員工會(Screen Actors Guild)簽署了一份協議,稱這是一種合乎道德的人工智能語音使用方式,并且所有內容都獲得了授權。
對于出售自己聲音授權的配音演員,Simon Kennedy表示,出售聲音授權的配音演員,他們并沒有考慮自己的長期規劃。
「我認為他們并沒有真正考慮到后果,聲音現在作為你自己的數字克隆存在于市場中,基本上會搶走你本可以自己得到的工作。」
配音演員的權益保障
那么,取代歸取代,這種取代是否在合法區間內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5月16日,美國配音演員Paul Lehrman連同另一位配音演員Linnea Sage在紐約聯邦法院對人工智能初創公司Lovo提起了訴訟,指控該公司利用AI非法復制和使用他們的聲音。
圖片
案件起訴書
在2020年,Lehrman接受了一份工作,提供一組一次性的語音樣本。
幾年之后,他聽到了自己在YouTube視頻和播客上解說的聲音,盡管他從未為這些視頻配音。
他們聲稱,Lovo欺騙他們提供聲音樣本后,未經許可銷售他們聲音的AI版本。這兩位演員還試圖聯合其他聲音被竊取的人進一步發起集體訴訟。
也就是說,對錄音制品的授權并不意味著對聲音AI化的授權,未經權利人許可,擅自使用或許可他人使用錄音制品中的聲音構成也可能構成侵權。
五一勞動節時,著名配音演員夏磊轉發微博,呼吁利用「聲音水印」技術保護配音演員的合法權益。
圖片
夏磊,著名配音演員,代表作《仙劍奇俠傳3》茂茂,《全職高手》喻文州,《戀與制作人》許墨
不僅在中國,上文提到的AAVA也呼吁制定法律,對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聲音的同意進行明文規定,確保藝術家獲得公平的報酬,并規范如何使用他們的聲音(如果獲得許可)。
配音演員在影視、游戲、動漫等作品中本質上是角色的「賦魂師」,通過共情角色的命運,來進行自我認知的詮釋和表達,他們的勞動成果也理應得到尊重。
同時,配音演員通過人類對情感的把握,通過聲音與角色共鳴、與觀眾交流,這不僅僅是單純機械式模仿人類聲色、情感、語言停頓表達就可以完全取代人類的地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