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讀懂5G-A多頻協同—“3CC”
圖片
說起“3CC”,必須提及它更加通俗的名稱——“3條腿”。在通信行業中,我們經常會談及“加腿”和“刪腿”的概念。那么,何為“腿”?
“腿”其實就是通信載波頻段。3CC包含的“3條腿”分別對應3個分量載波(Component Carrier,CC),如2.1G/3.4G/3.5GHz。
圖片
3CC的3個分量載波組合也叫做“T+T+F”。自然,與3CC對應也肯定有2CC。2CC存在多種組合方式,常見有:“F+F、F+T和T+T”。
- TDD-NR頻段:包括3.4GHz /3.5GHz等。
- FDD-NR頻段:可以采用頻段重耕或者頻譜共享方式與現有4G網絡共存,例如800M、900M、2.1G等。
圖片
首先,關于為什么要用3CC,肯定是因為單載波存在某些弊端。我們都清楚5G所用的頻段比較高,像4.9GHz、3.5GHz都屬于中高頻段。高頻段的優勢是帶寬資源大,但是相對應其傳輸損耗也更高、穿透損耗更大。比如3.5GHz比2.1GHz的路徑損耗會高約4.4dB。這就導致5G單載波的覆蓋距離更短,覆蓋深度不足。反映在用戶層面就是小區邊緣速率低,網絡性能不佳、感知較差。
對于一些人流密集的場所,如高鐵站、機場、中心商圈等,隔斷場景較多。當采用室外宏基站覆蓋時,其穿透損耗比較大,這類場景下的電梯、地下停車場等區域一般為覆蓋盲區。另外,FDD頻段的帶寬一般較小。如2.1GHz的帶寬僅有40M,相對TDD-3.4/3.5GHz的100M而言,其容量尚有不足。
我們都清楚“1+1+1>1”的道理,3CC可以聯合3個載波,帶寬可達到200M+以上,不管是速率和容量上都遠遠高于單載波。能夠有效提升覆蓋距離與覆蓋深度,最大化提升用戶感知。
圖片
圖片
3CC基于傳統載波聚合技術(Carrier Aggregation, CA),通過將2個或2個以上的分量載波聚合起來獲得更大帶寬。UE配置了載波聚合之后,能夠同時與多個小區進行數據收發,深度協同高低頻多載波能力,進一步提升用戶感知速率與體驗。
圖片
- 提高吞吐量:CA可以通過整合連續或者非連續的頻率,實現可用帶寬的疊加,從而增加終端吞吐量,提升速率體驗。
- 提升資源利用率:CA的主輔小區可以實現更加靈活的調度,從而充分利用各載波空閑資源形成高效分流,以保證資源利用率最大化。
- 提高覆蓋率:載波聚合下相關控制信息可以通過主載波發送,從而利用主載波的上行覆蓋優勢,提高小區的整體覆蓋率。
圖片
2021年4月,ZTE已率先完成2.1G+3.4G+3.5G的DL 3CC CA驗證,單用戶峰值速率相對3.5GHz單載波提升226%。
2024年,ZTE開展3CC的外場性能摸測驗證,配合運營商打造3CC連片區域重點覆蓋場景。
2024年3月,ZTE在某局開展的3CC連片區域測試,其室內深度覆蓋最高提升15%+,室內邊緣速率能夠提升110%+;室外下行道路速率提升50%+。ZTE后續將配合運營商持續打造3CC連片區域的高速率體驗,進一步提升網絡性能,讓用戶的感知體驗更優。
圖片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