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證IT與OT的安全融合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工業環境中,信息技術(IT)與操作技術(OT)的融合已成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這種融合不僅促進了生產效率的提升,還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網絡安全挑戰。本文旨在探討IT與OT融合的現狀、面臨的網絡安全風險,以及提出一種可行的安全融合策略。
操作技術(OT)的定義強調了其在工業環境中的核心作用,即直接對設備、資產、流程和事件進行監控和控制,以實現對物理過程的檢測或改變。這種技術的應用范圍涵蓋了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其主要目的是確保工業自動化和效率。
在這一定義下,OT 的“直接”作用體現在其對工業控制系統的管理和操作,這包括但不限于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統(DCS)以及監控和數據采集系統(SCADA)。這些系統和技術共同構成了OT的基礎架構,它們負責收集數據、執行自動化任務,并確保工業過程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與OT 相對的是信息技術(IT),它主要服務于企業的管理層面,包括硬件、軟件、網絡和通信技術等。IT 系統負責存儲、處理和分發信息,確保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流通和協作。
介于IT和OT之間的是制造執行系統(MES)和制造運營管理系統(MOM)。這些系統充當橋梁的角色,連接企業的管理層和生產現場,確保生產指令的準確執行,同時收集生產數據反饋給管理層,以便于決策和優化生產流程。
IT與OT融合的現狀
隨著“云、大、物、移、智”等新技術在工業領域的廣泛應用,IT與OT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現實。工業互聯網作為這一融合的代表,不僅改變了工業生產管理的方式,還對運營決策和制造執行產生了深遠影響。例如,通過云平臺的實施,企業能夠降低成本、提高設備安全性和預測性維護能力,同時提升經營決策的效率。
網絡安全風險
然而,隨著IT與OT的融合,網絡安全風險也隨之增加。從應用層面來看,工業互聯網的開放性使得企業內部的業務邏輯暴露于網絡中,易受攻擊。網絡層面上,IT與OT網絡的互聯帶來了安全風險的互相滲透,例如物聯網終端使用的GSM網卡存在數據被截獲的風險。設備層面上,工業控制系統的漏洞和缺陷使得惡意程序易于傳播。數據層面上,敏感信息的泄露和濫用成為新的威脅。
安全融合策略
為了應對這些風險,企業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融合措施。以下是一些具體技術和案例:
- 安全基礎技術融合:采用國產密碼技術和安全可信技術,實現安全加密防護技術與工控核心部件的深度融合。例如,通過輕量級的加密算法保護PLC和RTU,確保通信的安全性和數據的完整性。
- 數據融合:在數據采集層面,可以開發一款“前置探針”,同時采集IT和OT的數據,實現數據的統一表征和分析。在數據處理層面,建立通用分析模型,結合威脅情報庫,進行異常行為分析和風險研判。例如,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分析工業控制系統的數據,識別潛在的安全威脅。
- 態勢融合:構建統一的可視化界面,展示企業系統資產、漏洞、威脅等信息,實現對高安全風險的協同響應和處置。例如,通過集成IT和OT的態勢感知平臺,及時發現并響應網絡攻擊。
IT與OT的安全融合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企業應加強IT與OT技術融合的標準化建設,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通過實施上述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性,保障工業生產的安全運行。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創新的安全解決方案,以應對日益復雜的網絡安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