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能力足以控制人工智能的發展嗎?
多年來,高級語言、自動化、低代碼和無代碼開發平臺以及更好的編程環境逐漸減少了 IT 人員執行低級、常規任務的需求,從而使他們能夠應對更具創新性的挑戰。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這一趨勢正在急劇加速,技術專業人員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地實現技能多樣化,才能保持領先地位。
不過,這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人工智能系統的能力似乎每三到六個月就會翻一番。因此,對于技術專業人員及其管理者來說,另一個選擇就是更多地關注人的能力。
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教授 Ronald Placone 指出,幸運的是,情商和溝通能力是人們可以改善的,他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他說:“情商和溝通能力和性格不一樣,性格是很難改變的。事實上,人的情商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而且,你可以加快這一過程。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時,你就會成為一個更有效率的領導者,讓人們更加投入,并將他們的才干轉化為業績。”
許多公司正在這樣做。
Thomson Reuters 公司人才與多元化主管 Pragashini Fox 表示:“隨著人工智能將常規任務自動化,人們就可以將精力集中在高價值的活動上,而這些活動需要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等人類特有的品質。”
他認為,除了提升技術能力,公司的培訓計劃還更加注重提高軟技能,讓員工為未來與人工智能共同發展做好準備。不過,他同時強調,這并不意味著技術技能會變得不那么重要。
他說:“隨著人工智能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理解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變得更加重要。均衡的融合將使人們有能力在新的混合角色中茁壯成長,確保工作中的人力和技術方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以人為本
南加州大學和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最近對近 700 名商界領袖進行了調查,發現人工智能時代最重要的技能是誠信,其次是戰略眼光、激勵他人的能力、動機和內驅力。而全美高校與雇主協會 1 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90% 的雇主希望求職者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近 80% 的雇主希望求職者具備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
技術和商業培訓公司 O'Reilly Media 也發現開發人員對軟技能越來越感興趣。根據該公司 1 月份發布的《2024 年技術趨勢報告》,項目溝通技能增加了 23%,專業發展技能增加了 22%,項目管理技能增加了 13%。該公司計劃今年新增 1080 多個與軟技能相關的產品。
O'Reilly Media 總裁Laura Baldwin說:“IT 不是一項個人運動。你可以有個人貢獻,但現實是,團隊的大部分成員需要作為一個集體一起工作,而這正是每個人的軟技能的重要性所在。”
她認為,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這一趨勢正在加速。你需要能夠批判性地思考如何在工作中應用人工智能,加以解釋,同時帶動團隊的其他成員。
Baldwin說,去年,人們對 O'Reilly 平臺上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能的興趣呈爆炸式增長。每個人都想知道它是什么,如何工作。她說,現在,人們正試圖將其投入生產,考慮法律和安全問題,并將產品推向市場。這就需要更大的團隊,對軟技能的需求也將繼續增長。
技術咨詢公司TEKsystems的高級副總裁Ricardo Madan指出:“軟技能將重新成為一種重要的超級能力。”盡管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技術人員僅靠技術技能就能生存。他說:“有一種并不正確的說法是,IT 專業人員可以不需要情商,只需要穿著 Birkenstocks 和臟兮兮的 T 恤衫就能生活。”這種說法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但它已經行將末路,盡管有一些核心的工程文化堅持這種神秘感,并崇拜這些脾氣暴躁的萬事通的能力。他認為,這對少數稀世天才來說可能仍然有效。但他同時認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凡人”。
Madan負責管理數千名以技術為重點的員工。這些員工負責編寫代碼、配置系統、實施安全和建立網絡。對員工的要求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他表示:“我喜歡有心理學背景、上過批判性思維課程的人。我們的員工來自非技術領域,我們正在向傳統上被剝奪了 IT 行業權利的社區進行推廣,這些社區沒有機會獲得學士學位,也沒有機會參加編碼訓練營。”
他補充說,內部職業流動性也很強,可以讓其他領域的人進入技術性更強的工作崗位,或者讓動手能力強的技術人員進入項目管理崗位。
他表示:“這種情況已經改變了一段時間。與那些從一開始就沉浸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人相比,來自市場營銷和銷售等領域的中層人員可以為技術問題帶來新的視角。但在過去的一年半里,自從 ChatGPT 橫空出世以來,這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懷疑的眼光變得更加重要了。區分事實與想象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大問題。”
像編碼協處理器這樣的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快速生成大量新代碼,但這些代碼又如何滿足公司的需求呢?
他補充說:“真正傾聽客戶心聲的能力,以及當你看到客戶或同事因為時間安排、財務處罰或預算而壓力重重時的理性聲音。”
這種能力不僅體現在招聘中,也體現在內部發展中,TEKsystems 正在運行一個勞動力發展平臺,不僅為內部員工,也為客戶提供軟技能培訓。
向前看
Wipro Technologies 是一家擁有近 25 萬名員工的技術和咨詢公司,首席運營官 Amit Choudhary 表示,該公司已經開始在招聘員工時尋求更多的軟技能。
他說:“我們不僅要考察 Java 和 Python,還要考察你在對話中如何溝通。在開始回答問題之前,你是否理解了問題?公司還在加強對現有員工的指導和訓練。所有成功的運動員,即使處于職業生涯的頂峰,都會有教練。為什么我們的領導和管理人員不能有教練呢?這就是學習軟技能的地方。”
他補充說,反過來,這些經理和領導者也要指導他們的員工,不是一年一次,而是幾乎每天都要指導,這有助于提高經理的價值。
長期以來,Wipro 一直提供技術技能培訓以及軟技能培訓。“現在發生的主要轉變是,我們看到人們在非技術技能和項目管理技能上花費了更多時間,我們也鼓勵人們花費更多時間”。
畢竟,當一個項目遇到問題時,根本原因分析往往表明,真正的問題并不在代碼上,而是在對問題的理解、設計、項目管理或領域知識上。Choudhary 補充說,人工智能帶來的生產力提升的一個好處是,員工現在可以花更多的時間來發展這些技能。
他說:“我們幾乎 90% 的下一代員工(入門級員工)都接受過軟技能和溝通技能培訓。去年,我們的中層員工接受的高級軟技能和溝通技能培訓也翻了一番。”
從快速編碼到正確編碼
即使是專注于技術的公司,也會對員工的軟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 Expel 為例,這是一家管理安全服務提供商,擁有不到 500 名員工,其中大部分是開發人員和安全分析師。該公司首席執行官Dave Merkel說,公司正在進行多項生成式人工智能實驗,以了解如何在提高服務和生產率的同時保持適當的管理水平。
第一個開始推動的領域是在公司已經在使用的集成開發環境中使用 Copilot 技術。
他說:“首先,我們要優化個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高開發人員的工作效率。但這并不是要減少員工人數。我的問題不是我們有太多的開發人員。問題在于我們如何才能走得更快。在快速增長的市場中,我必須更加努力地進行人才競爭。我希望把每個開發人員都變成團隊中最有生產力的工程師。”
他表示,即使工程師們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公司仍有大量積壓工作需要完成。但他說,僅僅加快速度是不夠的。如果沒有溝通技巧和好奇心去探究為什么要這樣做,這些生產效率的提高就很容易付諸東流。他說:“我們可以多生產 10 倍的無用垃圾。”
公司有三名全職員工負責編寫內部培訓材料,并對第三方培訓提供商進行審核。
Merkel指出:“實際上,我們已經在多個領域對學習和發展進行了大量投資。核心領導技能就是其中之一。公司還投資培養溝通技能。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困難對話?還有好奇心--如何提問,以及利益相關者管理技能。公司還實施了一項指導和輔導計劃。從現在起的五年內,工程師的招聘情況將截然不同。我們總會有一些只專注于技術的專業領域,但那只是專業領域,而不是我們團隊中的絕大多數工程師。”
在業務流程外包公司 TaskUs,技術團隊的總人數約為 700 人,其中 200 人負責開發,其余的人負責支持、基礎設施、工程、網絡和安全,作為公司的CIO,Chandra Venkataramani 指出,每個人都對掌握人工智能技能很感興趣。他說:“每當我與整個團隊舉行全體會議時,大家的主要問題都‘我能得到更多培訓’嗎?”
在技術技能培訓方面,TaskUs 使用 PluralSight 公司,該公司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現后一直在大幅擴展其人工智能產品。但該公司也即將推出一項新的培訓計劃,重點是管理技能和指導。
他說:“如果一個人可以出色的編碼,但不是優秀的領導者,我們就會努力提高他們的技能,讓他們為晉升做好準備,這樣一旦有職位空缺,他們就能立即轉崗。”
還有一個新項目將為女性員工提供來自公司外部的導師和技術領袖。他說:“在軟技能培訓方面,我們希望在這個人工智能創新的時代繼續支持我們的員工,這樣我們的員工不僅能學到新的技術技能,還能學到新的人際交往技能。”
從技術到業務
Constellation Research 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Holger Mueller表示,技術專業人員可能需要投資的另一項非技術技能是業務和領域知識。他說:“優秀的開發人員總是會被雇用,去構建人工智能無法構建的東西。整個經濟正在轉向軟件驅動,因此會有更多的軟件被開發出來。合格的編碼員不會消失,但成為合格編碼員的門檻會提高,每個人的工作都會發生重大變化。”
對于那些每天都在拯救公司的頂級程序員來說,公司將會非常尊敬你,給予你極高的評價和地位。但是,Mueller指出:“你會發現,頂級程序員并沒有那么多,很多現在正抱著這種態度看待自己的程序員會被拉回現實。特別是對于這些人來說,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將變得非常重要。”Mueller建議他們把重點放在業務方面。
他強調:“要學會理解商業語言。從根本上說,了解業務和代碼對現實世界的影響變得越來越重要。”
業務層面已經開始在企業技術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解決方案集成商 Insight 的 CDO 兼數據和人工智能組合總監 Carm Taglienti 認為,這始于 SaaS 的發展。業務部門能夠快速選擇和部署所需的技術,IT 部門則負責提供集成、管理、安全和其他支持功能。由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商品化,以及在現有企業平臺上增加人工智能技術工具和功能,同樣的情況現在也發生在人工智能領域。
他說:“我們在企業中開始看到的轉變是,運行這些人工智能項目的人更傾向于業務人員,而不是技術人員。人工智能項目越來越需要了解商業價值和領域知識的人才,而不是數據科學家。我認為這還種轉變還沒有特別劇烈,但技術正在退居其次。云計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數據即服務、軟件即服務——它開始表明我們并不需要自己聘用所有這些技術人員;我們可以依靠可信賴的第三方。在某種程度上,你可以把大型語言模型看作是另一種 SaaS 服務。”
他說,業務分析師、數據分析師和主題專家將與 IT 領域的技術專家合并。“你可能還會有一些程序員,但不會很多”。
管理咨詢公司 SSA & Company 的應用解決方案副總裁 Nick Kramer 說,他已經看到了這種轉變的跡象。前幾代人工智能和分析、大數據或流數據都是由技術主導的。
他說:“讓生成式人工智能與眾不同的是,推動人工智能議程的人更多是業務領導者,而不是技術領導者。事實上,首席人工智能官可以來自業務部門,也可以來自 IT 部門。IT 部門的工作則會轉變為更具咨詢性的工作。這不再是技術實踐,而更多的是解釋角色,以及我們如何將業務背景轉化為人工智能架構和供應商選擇中的技術選擇。”
保持現實的期望
Dayton兒童醫院首席信息官 J.D. Whitlock 并不指望人工智能會帶來太大變化。供應商將把人工智能添加到他們的平臺上,如人力資源和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之后,一旦符合監管要求,還將添加到一些醫療系統中。供應商還將提供與新功能相關的培訓。
他說:“但我們并不是在建立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如果我所在的是一家學術醫療中心,擁有 1 億美元的研究預算,還有一群博士在四處尋找使用政府資金的方法,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我們是一家規模較小的醫療系統。”
Whitlock 的團隊只進行有限的內部開發,主要用于提高行政效率的應用。他指出,他現在還不會調整職位描述。例如,對于新的界面工程師,他希望看到界面設計技能和與其他平臺集成的能力。對于商業智能職位,主要技能是 SQL。而對于開發人員和其他 IT 人員來說,生成式人工智能將通過 Microsoft Copilot 與 Microsoft Power Platform 結合使用,并通過 Microsoft 合作伙伴生態系統提供培訓。此外,使用流行平臺還有另一個好處。Whitlock 說:“全世界都會使用它。”你可以到 YouTube 上觀看視頻。
人的能力所在呢?
Whitlock 認為:“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從來都是必須的。我們與業務領導層合作,有效滿足他們的 IT 需求,現在你又在此基礎上加入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變革,但它只是另一種新技術,你必須想出如何深思熟慮地加以實施,以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