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腦機接口技術?這篇短文讓你秒懂
前不久,美國實業家及工程師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平臺X宣布,首例人類接受了“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的植入物,目前恢復良好。初步結果顯示神經元尖峰檢測(neuron spike detection)表現出良好的前景。據悉,Neuralink的試驗規劃尤為宏大,該公司計劃在2024年進行11例設備植入手術,2025年為27例,2026年為79例,而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22000人。
腦機接口技術,即腦、機、接口,三者的結合,將大腦的信息通過適當的接口技術來讀取,并操控外部設備的動作。這些外部設備可以是一個機器人,可以是虛擬鍵盤,可以是其他任何想要操控的東西。當前對腦機接口技術的開發已走出實驗室,并進入初步應用階段;如何讓這門技術服務于社會,推動它的廣泛應用,是當前研究的熱點。目前,這項技術已經成為了全球各國科技競爭的戰略高地;它將在人類與機器之間架起橋梁,并最終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創造巨大價值。
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腦機接口發展的簡要歷程。腦機接口并非新概念,其實早在1924年,德國心理學家漢斯·貝格爾先生就首次記錄到人類腦電活動,這項技術為后來研究神經系統和設計腦機接口奠定了基礎。1973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雅克·維達爾先生首次提出了“腦機接口”的構想,雖然受限于當時的計算機運算能力,他之后十年的研究并未取得預期進展,但他的大膽預測與實踐,為后來的研究者引領了方向。
上個世紀90年代,腦機接口技術的研究不斷取得新成果。例如,巴西科學家米格爾·尼科萊利斯先生在美國達勒姆提取葉猴皮層運動神經元的信號來控制機器人手臂,進而操控遠在日本東京的機器人的動作;他的最新研究是讓3只猴子協調工作來完成一項任務,這項涉及大腦網絡的研究,將腦機接口技術帶入了如何擴展腦能力的新階段。2014年,在巴西圣保羅世界杯開幕式上,癱瘓青年通過腦機接口踢出了當年世界杯的第一球,更是為腦機接口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腦機接口技術是腦機結合的新發展方向,是實現人類與機器共生的技術;它從大腦直接提取信號,翻譯成控制命令來控制計算機或者機器人等外部設備。目前的腦機接口主要分為植入式和非植入式兩大類。前者為有創技術,需要把電極芯片裝入大腦,或把計算機設備裝在人體里,實現混合的人類和電子系統;后者為無創技術,只要貼上電極芯片并從大腦外采集信號,就能夠實現對外部設備的控制。植入式和非植入式都各有優劣。
有專家認為: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可以大致分成三個階段:
- 第一個階段,指Interface,也即接口(目前還在初級階段)。
- 第二個階段,指Interaction,也即交互。
- 第三個階段,指Intelligence,即腦機智能。
最終,腦機接口將增強人類的能力,例如,人類可能會擁有超感知能力,有更好的視覺和聽覺。腦機接口技術目前主要應用于醫療康復領域,它在未來將得到進一步發展,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大。
馬斯克先生最近表示,由他創立的Neuralink已完成首例人類大腦設備植入手術,接入者“恢復良好”。這項技術原則上可以修復任何大腦問題,包括提升視力和聽力、恢復肢體功能、治療老年癡呆癥和漸凍癥等。他還表示,腦機接口技術有可能刺激人體內釋放出血清素、催產素等化學物質,發揮了神經元的作用。他的宣布,徹底引爆了外界對于腦機接口技術的關注。
由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何塞·米蘭先生領銜的研究團隊最近利用非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助力癱瘓者操作思維控制輪椅。該團隊招募了3名四肢癱瘓的人進行縱向研究,由腦電圖(EEG)檢測他們的大腦活動,并通過一個腦機接口設備將其轉換為輪椅的機械指令。有關專家認為:在未來,我們將有神經技術,也使我們更接近我們的大腦;這些設備將適用于患者和普通人,告訴我們大腦的健康狀況,并為改善大腦提供新的機會。
眾所周知,人類大腦擁有至少1000億個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又與10^15個神經聯接,將復雜相連的神經首尾相接,總長度超過18萬公里。如此復雜的網絡性讓人類擁有了智慧,探究大腦卻成為了全世界科學家努力抵達的“終極疆域”;隨著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第四次技術革命深化發展,腦機接口技術已經成為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中國、以色列、澳大利亞等國家優先支持發展的創新型技術之一。
例如,由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最近用腦科學技術和電子技術結合在一個腦機接口系統中,用戶可以通過想象一個動作,來無線控制輪椅或機械臂;該系統對用戶的主要優勢是柔軟舒適,并且沒有電線影響,具有靈活性和實用性。又如,德國圖賓根大學非侵入式利用功能近紅外腦功能成像技術,研發了一款腦機接口系統,可以應用于患有意識障礙狀態的患者。
腦機接口技術既能通過測量和提取人腦中樞神經系統信號,實現對外部設備的操控,也能通過外部設備對神經系統的刺激和神經反饋,實現對中樞神經系統的調控,使得人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形成具有神經反饋調控的閉環系統,實現人機或腦機的智能融合,并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增強、改善或恢復中樞神經系統及其與外界的交互作用,因而在醫療康復、航空航天、智能家居、智慧教育等多個領域有著廣泛應用。
盡管Neuralink的腦機接口技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仍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例如,如何確保植入設備的安全性和長期有效性、如何降低手術風險和成本、如何保護用戶隱私等問題都需要深入研究和解決。國際知名學者周海中先生在1995年底說過:“在21世紀初葉,腦機結合時代即將到來;屆時,人類文明的進程將會大大加快?!笨梢韵嘈牛S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腦機接口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未來人類社會將會變得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