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把GPT塞進機器人大腦,具身AGI奇點迫近!英偉達微軟參投26億美金獨角獸Figure
人形機器人明星公司Figure迎來了高光時刻!
就在剛剛,OpenAI與Figure官宣合作,專為人形機器人打造下一代AI多模態模型。
圖片
這項合作最大的目的是,增強機器人處理語言和推理的能力。
上個月,機器人Figure 01僅使用神經網絡煮咖啡的視頻走紅全網。
這個系統完全通過學習來實現,而且采用的是端到端的視覺運動策略,以200hz的頻率將圖像輸入映射到低級動作上。
圖片
此前視頻中,訓練10小時的Figure 01能夠從正確放置膠囊,到啟動機器,流程非常嫻熟。
圖片
放置膠囊對于人類來說非常簡單的動作,Figure 01則需要不斷學習,自我糾正。
圖片
未來,如果得到OpenAI研發LLM的加持,相信Figure 01的能力能夠實現大幅躍升。
就連Figure創始人Brett Adcock認為,「Figure的人形機器人是AGI的最終部署載體」!
圖片
除了與OpenAI的高調合作,Figure還宣布了6.75億美元的巨額B輪融資。
投資陣容非常豪華,包括OpenAI、微軟、英偉達、貝佐斯等都參與此次融資。
目前,成立不到2年的獨角獸Figure,估值達到26億美元。
圖片
「具身」是AGI必經之路
OpenAI聯創Greg今早發文表示,我們正將OpenAI的多模態模型擴展到機器人上。
圖片
谷歌DeepMind機器人工程師,谷歌RT1、Auto-RT論文一作文,也是RT2的參與者總結道:
OpenAI對Figure的投資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這是一個長期爭論的爭論話題:具身對于AGI來說是必要的嗎?
我在2年前在博客中寫過一篇文章「具身是AGI必不可少的要素」。機器人專家們一直以來已經很清楚的事情,現在正逐漸被大眾接受,并吸引了資金和人才。
圖片
圖片
她繼續稱,多模態模型最令人興奮的用例是機器人/具身人工智能。基于現實的閉環多模態推理,需要某種形式的真實世界智能體。
圖片
生物智能是現實世界智能體的衍生品,我們已經從生物智能體(互聯網)那里收集了足夠多的離線數據,來訓練人工智能,但AI的下一個范式轉變將是「用AI智能體改進AI」。
圖片
顯然,谷歌研究員的觀點與OpenAI最終的目標是一致的。
去年,OpenAI首席科學家Ilya領銜的超級對齊團隊,發布的首篇論文中,傳遞了一個思想:
用一個更小(能力較弱)的模型來監督一個更大(能力更強)的模型。
簡言之用AI監督AI,AI改進AI。因為在OpenAI看來,超級智能(比人類聰明得多的人工智能),很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出現。
圖片
網友:RoboGPT時代來了
前幾天,Figure 01搬箱子最新視頻,展示了機器人能夠自主完成現實世界中任務的能力。
它能夠自主導航,基于力反饋的機械手操作,把箱子放到傳送機上。
此外,它采用學習過的視覺模型,來檢測儲物箱和確定優先級排序,而且姿態變化、抓取放置動作具有魯棒性。
圖片
還有人整理了機器人實現雙足行走的時間表。人們通常認為雙足行走是最難的,不過十年前是這樣,但現在不是了 。
圖片
可以看出,Figure 01僅用一年的時間,實現行走打破記錄。
圖片
網友稱,要是有了GPT的加持,我們就會看到真正智能的人形機器人。
斯坦福博士生表示,我們剛剛進入RoboGPT時代。
有網友拿出了經典曲線,配文「感受下具身AGI」。
「OpenAI已經建造了大腦,而大腦需要一個自主的身體來體驗世界,并通過直接互動形成新的模型」。
圖片
還有人猜測,GPT-5/6/7的最終版本將是一個人形機器人。
圖片
成立近2年,估值26億美元
Figure出圈背后,離不開80名位團隊成員一直以來不懈努力。
創始人Brett Adcock表示,Figure有世界上最好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團隊。
圖片
一起看看Figure 01幕后團隊所做的工作。
以下視頻來源于鈦勢觀察Robot
成立不到兩年,Figure就成為估值26億的獨角獸,是連續創業者Brett Adcock成立的第3家公司。
圖片
1986年出生的Brett Adcoc,目前僅有38歲,從2012開始至今,創立了3個科技公司:
圖片
26歲的他在2012年就試圖使用AI來革新招聘行業。
當時,他成立了Vettery——一個在線獵頭平臺,不到一年的時間團隊迅速發展到數百名員工,客戶網絡擴大到30000家招聘公司。
Vettery人工智能系統每月匹配20000次面試,幫助數千人找到他們夢想的工作。
在成立1年多后,他就以1億美元的價格將公司賣給了Adecco。
圖片
而他在2018年成立的第二家公司Archer,主營業務是制造可以垂直起降的電動飛機,解決在繁忙城市中無法使用飛機的問題。
圖片
不到5年的時間,Archer就以27億美元的估值成功登錄紐交所,成為了飛機行業中的特斯拉。
圖片
而在2022年,他成立的第三家公司Figure,希望能夠用人形機器人徹底改變人類的工作方式。讓人類無需再出現在那些危險而不適合人類的工作場所之中。
圖片
在Brett Adcock的眼里,Figure有可能成為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公司。
他白手起家,10年間成立的3家公司,分別達成了「億元賣身」,「紐交所上市」,「2年成長為獨角獸」3大成就,實在是令人咋舌。
而且縱觀他成立的3家公司的過程和所涉及的行業,和世界首富馬斯克頗有相似之處。
而現在他的Figure AI更是直接與特斯拉的展開了競爭。
如今科技巨頭紛紛「用錢投票」,一方面確實是因為人形機器人的賽道想象力實在太大,而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Brett Adcock成功的履歷和用科技改變世界的決心。
圖片
在他的個人網站上,給自己的介紹是:專注成立公司20年
網站地址:https://www.brettadcock.com/
如此成功的創業履歷,和他童年時的成長環境有非常大的關系。
根據他自己的介紹,他出生在美國中部的一個大農村,本來他可以悠閑地繼承家里的農場,成為一名普通的農場主。
但他卻從小對所有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性,對于新技術尤其感興趣。
而在農場中年復一年的耕種和收獲的經歷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
只要付出努力,從無到有為這個世界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是完全有可能的。
圖片
他從高中開始,就利用業余時間在科技公司打零工,業余時間還開展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項目。
16歲就已經入職了一家名為Streets of Wall的互聯網公司。
而和其他科技大佬光鮮的名校背景不同的是,他沒有技術方面的教育背景,他唯一的學歷只有一個佛羅里達大學的商學院本科學位。
圖片
他涉足的所有技術行業相關的知識,都是他自學的。
而且他非常樂于將自己的成功經歷分享出來,每天高強度地在X上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工作。
還在自己的個人網站上撰寫了2篇如何在科技領域創業的文章,結合自己成功的經歷,為想和自己一樣白手起家的科技創業者提供建議。
圖片
他親自撰寫的融資教程:https://www.brettadcock.com/articles/how-to-raise-money
發展飛速的Figure AI
Adcock在創立Figure AI之前,曾參觀了加州理工學院Aaron Ames的AMBER雙足機器人實驗室。
Ames是雙足行走力學的早期研究人員之一,也是Marc Raibert的學生(Marc Raibert于1992年創立了波士頓動力公司,主要負責ATLAS人形機器人的開發)。
Adcock希望Ames為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提出建議。
圖片
Figure還聘請了來自人類和機器認知研究所(IHMC)的Jerry Pratt等行業資深人士。
Pratt將20多年的人形機器人開發經驗帶到了Figure,并擔任首席技術官,他還與Raibert的麻省理工學院的Leg Lab有聯系。
圖片
我們來回顧一下Figure AI迄今為止的發展歷程:
2022年5月:Brett Adcock創立了Figure AI。
2023年1月:Figure退出隱身模式,開啟融資發展之路。
2023年4月:Figure在A輪融資中籌集了7000萬美元。
2023年7月:籌集了9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2023年10月:發布了Figure 01原型的第一個視頻和圖像。
2024年1月:寶馬宣布將在汽車工廠測試Figure 01。
2024年2月:根據Crunchbase的數據,Figure在B輪融資中籌集了6.75億美元,迄今為止已籌集7.54億美元。
人形機器人時代大爆發
Figure在創立之初就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在一年內創建雙足行走的機器人。
很大程度上,Figure也是時代的產物,在大模型的加持下,人形機器人正在風靡整個科技和投資界。
我們不斷看到有科技公司展示自家的作品:特斯拉、Apptronik和1X等,這是人性機器人制造商之間的軍備競賽。
有網友用圖總結了國外最先進的機器人產品。
圖片
NASA與Apptronik合作開發用于太空探索的人形機器人(Apollo):
圖片
Sanctuary AI的機器人Phoenix在加拿大蘭利的一家服裝店挑選、包裝、標記、貼標簽和折疊衣服,被《時代》雜志評為2023年最佳發明。
圖片
1X,制造了一個名為EVE的機器人,它也在打工:
圖片
亞馬遜最近也開始使用Agility公司的Digit機器人進行小規模試點,用來補充倉庫等地方的人力。
圖片
當然目前大多數公司的努力方向在工業制造領域,機器人的重點是工作場所而不是家庭,
不過,這顯然只是第一步,科幻作品中的場景將離我們越來越近。
通用人工智能(AGI)離我們還有多遠?Altman說我們已經接近了,老黃表示也許5年內就能實現AGI。
事實上,AGI是人形外形的一大驅動力,擺脫當前為單一功能而設計的形態——當人工智能「附身」這些人形機器人,它們就會像我們一樣思考,以及做任何我們能做的事情。
Figure最近在總部的辦公室中央建立了一個演示區,設置類似于倉庫或工廠。
圖片
今年1月,寶馬開始在其位于南卡羅來納州斯帕坦堡的汽車工廠測試Figure機器人。Figure也成為了繼Agility Robotics之后,第二家登陸知名客戶的人形機器人公司。
機器人在倉庫的工作是推廣和發展的第一步,因為從長遠來看,公司會愿意花錢購買這樣的機器人來節省成本,而這樣的機器人所做的工作也相對簡單。
而對于家用機器人,消費者大概會愿意支付相當于一輛新車的價格,但無疑對機器人有相當高的要求。
圖片
Figure商業布局雄心:勞動力市場、家庭、太空探索
彭博社表示,對Figure的巨額投資是「尋找人工智能新應用的爭奪的一部分」,「機器人已成為人工智能行業的關鍵新前沿,使其能夠將尖端技術應用于現實世界的任務」。
Adcock稱,「我認為在接下來的24個月里,你將開始在現實世界中看到人形機器人」。
參考資料:
https://twitter.com/OpenAI/status/1763279054244049006?t=YblZ-KCx7Gq7MIXVceSsig&s=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