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架構師的“17條軍規”
當前,云架構師在全球范圍內的需求量很大,因為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云計算和基礎設施。為了獲得更高的可擴展性、移動性和安全性,許多企業已轉向云平臺,而云解決方案架構師是收入最高的IT專家之一。云架構師負責將項目的技術規范轉化為最終將推動最終結果的架構和設計。云架構師經常負責彌合復雜的業務挑戰與基于云的解決方案之間的差距。
云架構師主要負責組織的云計算架構。他們的工作職責包括跟蹤云活動、開發應用程序并將其移動到云以及指定計算需求。他們還就如何處理高風險情況提供建議。這是一個高級職位,需要技術、業務和人際交往能力的獨特組合。其主要職責可歸類為以下“17條軍規”:
?制定明智的云方法并監控過渡。
? 定期檢查云應用、硬件和軟件。
? 創建和管理基于云的系統。
? 與IT安全部門協作監控公司的云隱私。
? 及時、稱職地應對技術難題。
? 協助制定基礎架構遷移策略,例如將大量應用程序轉移到云。
? 確定最佳云架構選項,以幫助公司實現其戰略目標。
? 將項目特定需求轉換為滿足這些要求的云結構,并考慮項目的資源使用和可擴展性要求。
? 從全面的角度設計云環境,確保它滿足公司的所有需求。
? 在已創建的云框架內執行部署、維護、監視和管理等活動。
? 確保云安全。
? 將新應用引入云環境。
? 為所有工作需要他們與云結構交互的員工提供培訓和幫助。
? 跟蹤正在使用的云空間量并確保系統平穩運行。
? 與企業客戶合作,了解他們的需求,并實施云解決方案來滿足這些要求。
? 根據需要執行遷移,將工具等轉移到云中。
? 使用虛擬化技術為企業實現高效的資源管理。
ESG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部署云原生應用程序的公司中有89%使用多個云平臺,42%的公司使用4個或更多不同的平臺。很明顯,在這些云平臺之間自由移動應用和數據是非常重要的。架構設計還應考慮提供數據的最新副本以供主機外處理,包括勒索軟件防護、備份、掃描和數據倉庫等應用場景。
目前,容器化應用程序的部署已成為標準實踐。數據顯示,超過55%的基于容器的工作負載已經部署在云中,行業專家預測,到2023年底,全球70%的組織將運行容器化應用程序。
Kubernetes是許多客戶的首選容器平臺。傳統上,Kubernetes可以很好地管理無狀態應用程序,但它缺乏許多用于有狀態應用所需的存儲和可用性等原生管理工具。在混合和邊緣到核心到云環境中運行的現代工作負載需要有狀態和持久性存儲。在這一過程中,支持跨環境簡化存儲管理至關重要。
當然,如果你是同樣熟悉傳統本地環境的IT老兵,大概率并不會對“跨平臺存儲和可用性管理”感到陌生。試想這樣的場景:在AIX、Solaris、HP-UX、Linux、Windows、VMware、Kubernetes和云等所有主要平臺上提供一流的存儲虛擬化功能體驗,核心功能高度完整一致,豈不美哉,妙哉?
謹記:在云中部署應用需要考慮到潛在遷移的可行性,企業是數據和應用的“第一責任人”,來去自由方能善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