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徐杰承
審校 | 云昭
當地時間3月23日,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首次在美國國會露面參加聽證會。聽證會持續超過五個小時。
會中周受資多次否認公司向中國政府移交用戶數據或與中國政府有關連,用戶享有言論自由,TikTok不會應中國政府的要求推廣或刪除內容,強調平臺已盡一切所能,確保美國用戶的安全。
周受資談到TikTok為保護美國用戶數據所做的持續努力,并表示“數據由一家美國公司存儲在美國土地上,并由美國人員監督”。他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外國政府可以訪問這些數據”。
毫無疑問,這場聽證會對TikTok在美國乃至全球的發展前景有著重大影響。TikTok是否真的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來自中國的社交媒體為何在美頻頻受阻?在地緣政治背景下,出海企業應該如何求存和布局?
一、爆火的TikTok
TikTok算得上是過去幾年世界范圍內最成功的社交媒體App。時至今日,TikTok僅在美國便擁有超1億活躍用戶,且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美國用戶每月在TikTok上花費的時間已超過30小時,在Facebook、Instagram花費的時間則分別為16小時和8小時。
然而正因為TikTok在美國的野蠻生長,難免不會樹大招風,被部分人或企業視為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就在不久前,由數十位美國參議員組成的兩黨小組提出了一項新的法案,授權商務部禁止被視為威脅國家安全的信息和通信技術產品及服務——特別是中國公司運營的應用程序,如字節跳動的TikTok。
實際上,這項法案也僅是美國政府針對TikTok“連環禁令”的最新一環。無論是由于TikTok給全美廣告市場帶來的巨大沖擊,還是由于美國政府層面一再強調的“國家安全”問題。在過去幾年中,美國政府針對TikTok的抨擊與打壓始終沒有停歇。
二、三年鏖戰
早在2020年8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曾簽署過一份行政令,稱TikTok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將在45天后禁止任何美國個人或實體與TikTok及其母公司“字節跳動”進行任何交易。與此同時,美方新聞媒體也開始為TikTok危害國家安全的輿論造勢。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在此期間就曾多次公開表示:TikTok不像臉書一樣,承諾對用戶言論自由的保護,它對美國價值觀以及科技至上認知的維系產生了風險。
對此,TikTok也曾一度將美國政府告上法庭。雖然這項禁令在經歷數月拉扯后隨著拜登政府的登臺而宣告失效,但在拜登上位后不久,美國政府針對TikTok的新一輪攻勢便再次卷土重來。2022年12月,美國國會公開發布了一項政府開支法案,表示TikTok將被禁止在大多數美國政府設備上使用。這項規模龐大的計劃最終被適用于了行政部門,要求拜登政府禁止使用TikTok及所有字節跳動公司開發的其他程序。
就在今年2月,美國白宮再次向政府機構發布備忘錄,要求在30天內確保在其聯邦設備和系統上禁用TikTok。該備忘錄還顯示,在90天內,各機構必須通過合同解決IT供應商使用TikTok的問題。在120天內,各機構將在所有新的招標中禁止使用TikTok。結合近期兩黨小組提出的最新法案,不難發現如今的美國政府已決定不再隱藏其獠牙,對TikTok的封殺范圍也逐漸從政府內部開始向外擴張。
三、TikTok為何始終堅挺
然而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即使經歷了三年來兩屆政府的持續打壓,目前TikTok依舊主導著美國的應用商店。無論在蘋果App Store還是在Google Play商店中,TikTok的下載量與熱度依然穩居第二。甚至在美國政府每次頒布禁令時,都會有大批用戶及相關組織站出來反對政府的過度干預。那么TikTok為何能在如此“特殊照顧”下取得成功;美國政府又為何遲遲無法將TikTok徹底封殺呢?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兩點。
1.創新帶來的競爭力優勢
首先,TikTok自身的實力的確過硬,在國內消費科技行業經歷了十年的殘酷競爭后,TikTok的算法與其設計模式已經形成了一種近乎完美的平衡。滑動的瀏覽模式最大限度彌補了推薦算法不準確的缺陷。在YouTube上,用戶每次更換視頻都會面臨繁瑣的滾動和尋找過程。但在TikTok上,簡單的向上滑動即可完成這一流程,這使得用戶幾乎不會注意到不符合自己愛好的推薦內容。這樣一來,即使YouTube和TikTok的算法同樣準確,用戶在TikTok瀏覽視頻的體驗也會更好。
除此之外,TikTok在設計上強調內容而不是訂閱,其算法會獨立處理每個視頻,以評估其受歡迎程度而不是創作者的粉絲量。對于其他競爭對手而言,這項微不足道的創新幫助TikTok取得了決定性的成功。不強調訂閱雖然會使得平臺中缺少絕對明星,但TikTok的創作者“長尾”很好的彌補了這一問題,TikTok能夠自然而然的將內容消費者轉化為創造者,且其所提供的大量創造者工具也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加有趣。這種降低創作者準入門檻的模式,有效提高了平臺內容生產效率以及創作者熱情。
2.安全性問題經得起考驗
在另一方面,美國政府一直以來強加給TikTok的罪名也并不成立,無論是在特朗普還是拜登時期,美國政府禁封TikTok所給出的理由都是“國家安全問題”。為了避免麻煩,字節跳動在此期間幾乎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除了先后邀請迪士尼前副總裁、華納音樂集團前高管、微軟前首席知識產權顧問等海外高管加入字節并執掌TikTok外;TikTok還允許了美國對其算法進行審查以確保用戶和監管機構的安全。
然而即便如此,在過去的數年中,無論是美國政府層面還是各大企業的研究機構,都未曾發現TikTok存在任何竊取用戶隱私數據的行為。且近日由多倫多研究機構公民實驗室所發布的一篇報告文件也顯示:目前沒有任何一項證據能證明TikTok對美國人民造成了信息安全性質的危害。該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Lotus Ruan對媒體表示:隨著TikTok的崛起和中國應用走向全球,人們開始用放大鏡看待它們,并不斷夸大其可能存在的風險。
據Lotus Ruan介紹,自2021年起實驗室便對TikTok和抖音進行了多次技術分析,而這兩款應用與美國應用程序之間的差異極小。并且時至今日,公司也沒有觀察到TikTok或抖音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收集聯系人名單,記錄并發送照片、音頻、視頻或地理位置做標等。Lotus Ruan表示:當國家將安全限制應用于數據時必須非常小心。對某些應用程序的擔憂應該建立在實際的技術研究上,而不是猜測和暗示。
四、寫在最后
歸根結底,無論是由于用戶的擁護還是由于無法找到站得住腳的證據,在過去三年的逆境中,TikTok在美國獲得了持續生長。但就目前來看,在逆全球化進程中,美國政府勢必不會在短期內放棄對TikTok以及其他中國科技企業產品的壓制。這其中除了對經濟利益的爭奪外,更多的可能便是對遏制中國技術發展,維護自身科技霸權的考量。
對于TikTok而言,在走向世界市場的路途中必然會受到各國原始資本的抵抗。最初可能是來自技術與價格層面的競爭;而后則是利用法律與專利進行壓制。但當這些手段都無法起到效果時,他們便會從政治和安全角度尋找突破口,借由一些莫須有的罪名驅趕來自別國的強有力的競爭者,以消除對潛在威脅的恐懼并建立更多的貿易壁壘。
然而無論如何,今天的TikTok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并在荊棘叢生的土地上站穩了腳跟。如若美國政府依然堅持在科技以及經濟上的公開霸凌行為,那么其基于自由市場的公平交易原則和國際市場形象都將會被自己逐一打破。
參考鏈接: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3/03/01/1069247/chinese-apps-risks-us-overblown/??
??https://mp.weixin.qq.com/s/jLE_Mb5dW9RNnRrPF1mN5g??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3/03/09/us_chat_apps_ban/??
??https://knightcolumbia.org/blog/tiktoks-secret-sau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