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大潮起灣區,南沙加速釋放數智生產力
東方風來,潮起南沙。回望過去一年,疫情為千行百業帶來了巨大沖擊,訂單量下滑、增速放緩、業務停滯,部分企業甚至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在此背景下,廣州市南沙區持續深化創新,加強數字化轉型,助力企業在復雜的經濟形勢下穩住增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據統計,2022年上半年,南沙全區GDP達1011.3億元,增速領跑廣州全市,全年預計將沖破2000億元大關;數字化變革步入深水區,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加速成型成勢。面向未來,南沙還將進一步攜手優質企業和平臺,從技術支持、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入手為產業數智化轉型賦能,最終成長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核心戰略性平臺。
政策驅動
南沙數字經濟發展步入深水區
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數字化轉型是千行百業的必行之路。2022年,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強調要從要素、產業、融合、治理等方面系統布局,以智能引領高質量發展,以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以數據帶動高水平融合。
數字大潮起珠江。作為最早一批投身數字化建設與實踐的省份,經過多年發展,廣東在數字城市搭建、數字產業轉型、數字生態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以廣州市南沙區為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南沙全域面積803平方公里,擁有區位、體量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響應國家發展數字經濟的號召,該區先后出臺了《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扶持辦法》、《關于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等系列產業政策,大力推進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全方位扶持數字產業發展。
2022年6月14日,國務院發布《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南沙的戰略地位和所擔當的使命:既要配合擔當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任務,還要不斷深化數字化創新發展,肩負起為國家開放發展探路,為后發區域發展示范的任務。
在各項政策的推進下,南沙區已聚集了約300家的人工智能企業,引進了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國家標準人工智能實驗室同步落戶,初步建立起較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在此基礎上,南沙還建設了南沙國際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華為(南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等人工智能創新載體,攜手華為云等優質企業及平臺,持續以數字創新賦能實體產業。
政企攜手
促進千行百業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制造業是以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為率先推動本地傳統制造業企業落實技術、模式、業態創新,實現提質增效,2020年12月,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華為(南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由區政府提供專項產業扶持資金及政策,華為提供數字技術、人才培養服務等,雙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區域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助力南沙打造人工智能創新領先高地。
創新中心運轉兩年來,以“1+3”的融通創新價值體系和“4+5+N”的數字化使能體系架構,圍繞四類核心技術能力及南沙人工智能、汽車制造、裝備、船舶等產業發展需求提供全周期數字化使能服務。截止目前,中心累計已推動本地128家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140個數字化典型應用場景項目落地,扶持培育了11家數字化標桿企業,并“先富帶動后富”,推動越來越多中小企業加入數字大潮,共享數實融合發展的時代紅利。
以廣東芬尼克茲節能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芬尼”)為例,作為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企業,經過20年的發展,其已在全國布局400多家空氣能品牌門店和售后服務點,在日常制造生產與經營的過程中積攢了海量數據。然而,由于應用場景復雜、缺乏統一的數據標準等,芬尼在數據治理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銷售、售后數據量龐大,店員無法高效匯總;管理系統割裂,財務人員日常制作報表,每次都要請求IT人員從數據庫進行單獨拉取。
如何高效管理海量的數據,并將其轉化為生產力?芬尼選擇與華為(南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合作,基于華為云數據倉庫DWS服務及數據治理中心DataArts Studio,圍繞數據資產管理、數據有效性等難點,對線下門店及服務點進行研、產、供、銷、服全域數據體系的匯聚、治理、分析,以實現數據精準可視化呈現,輔助企業高層決策和數據價值挖掘。
經過改造,芬尼數據治理流程相較以往提速7倍以上,數據分析效率提升超24倍,真正實現科學決策與精細管理。企業還因此獲評“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成為南沙傳統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標桿工程。
另一家南沙先進制造業企業廣船國際,也在華為(南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的幫助下,梳理完善了技術中心、科技信息部等11個部門,研發流程、生產交付等5個模塊的核心業務流程,通過把脈數字化建設癥結,高效升級企業技術架構,并以點帶面,逐步實現產業鏈數字化升級。除此之外,敏嘉制造、長嘉電子、豐江微電子等多家南沙傳統制造企業,也借力華為云的技術平臺實現了數字化升級,完成了從“制造”向“智造”的華麗轉身。
以點帶面
創新中心賦能全域數字化升級
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升級,不僅僅需要政策驅動、標桿帶動,還需要人才梯隊的補充、品牌建設的加持等等。為此,南沙區與華為攜手打造的華為(南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確立“標桿創新、融合應用、生態體系、人才培養、品牌建設”五大平臺服務,為企業數字化變革賦能。
以人才培養為例,2021-2022年度,創新中心在南沙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的指導下,依托華為云專業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共享華為自身數字化轉型方法論、提供數十種技術領域的培訓課程賦能企業管理者、開發者,累計舉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25期系列授課活動,覆蓋500多家企業,2000多人次,為企業培養技術與業務并重的復合型人才;開展生態伙伴峰會、智能制造論壇、人工智能專題日等45場品牌活動,邀請專家院士、行業知名專家、區內企業家共赴“思想盛宴”,累計覆蓋超過3000人次,營造了良好的區域數字化氛圍,激發區域產業數字化創新活力。
在生態構建方面,創新中心采取“內孵+外引”結合的方式助力南沙乃至全市、全省產業發展——既要幫助本地企業構建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轉型升級;又要協助牽引優質工業互聯網平臺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落地南沙,進一步扶持推進本地產業數字化發展。
落地兩年以來,創新中心打造澤亨實業、雋諾環保、元寶食品、寰宇電子、奧飛數據、珠江智聯、易而達科技等一批專精特新數字化轉型標桿樣板工程,并“以點帶面”,推動眾多中小企業加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浪潮,實現數實融合發展。
比如,人工智能高新技術企業芯峰科技,就在創新中心的幫助下,通過一站式AI開發平臺ModelArts提升了算法開發效率和訓練速度,優化了企業內部開發管理平臺流程。此外,創新中心還助力芯峰科技智能視頻分析解決方案等商品上架華為云商城,為南沙本地乃至全國更多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賦能,額外為企業創造了超千萬元的營收。
“助力南沙打造大灣區數字經濟創新高地,讓‘南沙創新模式’成為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典型。”華為云相關人士透露,截至2022年底,業務部門已在廣州南沙等廣東省內區域落地共計15個創新中心,服務本省37000多家企業客戶,覆蓋制造業、生物醫藥業、零售業等多個產業領域,為其提供軟件開發、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物聯網、AR/VR、智能網聯汽車、鯤鵬生態、區塊鏈等方面的數字使能服務,促進千行百業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面向未來,在像華為云這樣優質技術和平臺服務商的持續賦能下,廣州市南沙區、廣東省乃至大灣區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還將進一步提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我國加速向“數字經濟強國”目標邁進。
【撰文】許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