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就是一個平行于現實生活的“虛擬宇宙”
作為一個未來的“虛擬且具有真實感的龐大世界”,外界對于元宇宙有著各種各樣的理解和期許,認為元宇宙就是一個平行于現實生活的“虛擬宇宙”。
每個人在元宇宙中有著自己的形象,有著自己的社交圈子、能夠找到各種各項創造出來的好看的內容,甚至可以在其中收藏一副僅此一份的畫作。總而言之,能想到的各種各樣現實中的有的,都可以在這個“元宇宙”中存在,并且有互動、有反饋。
而在筆者看來,如果是這樣定義元宇宙,那么能不能在其中使用家電,絕對可以稱之為檢驗是否是真元宇宙的標準。
畢竟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使用最少一樣家用電器,無論是做飯吃飯,還是洗衣收拾,就算什么都不做躺床上娛樂,還得開個燈照個亮或者看個手機、平板或者是電視、投影。
因此如果說這樣的元宇宙終有一天會到來的話,筆者認為那一定是連“使用家電的反饋與體驗”都能夠在這個虛擬空間里得以實現。
而就目前的技術前進方向來看,這樣的情況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元宇宙的這個“宇宙”,更像是一種虛擬的社交娛樂空間,并非真正的“宇宙”。
就目前來看它無法真正的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很多問題,也無法讓人真正的“逃離”現實生活,在這個虛擬世界中終日生存。
相比之下,“web3.0”或者說“下一代互聯網”,似乎更接近真實的“元宇宙”,而且相對來說可能也會來的更快更務實一些。
事實上,在如今的互聯網絡下已經有很多虛擬的交互空間:比如一些角色扮演類的游戲,玩家也可以深處其中;一些社交軟件,用戶也可以以一個賬號形式發表看法與人交流。而目前這些活動仍停留在處于各自的生態城池之中,未來隨著不斷的發展,各個生態之間的屏障被打破,用戶可以自由穿梭交互在原來的各個空間,或許這才是這個火了一整年的“元宇宙”概念,真正本來該有的樣子。
事實上,AI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5G、大數據、XR等前沿科技的概念在剛誕生之初也擁有著不輸“元宇宙”的熱度,也都會有各種各樣的質疑啊、吹捧啊之類的聲音。但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不斷成熟落地,聲音、趨勢等各方面也都會逐漸趨于冷靜務實,屆時我們也將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技術給生活帶來的改變,而非單純的停留在幻想之中。
最后,讓我們回到當下,現在已然是2022年。這個讓臉書直接改名、各大公司紛紛宣布入局的“元宇宙”,是否還能在新的一年里持續熱下去并持續結出果實,就靜待時間的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