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與現實之間漫步,元宇宙社交離我們還有多遠?
1.元宇宙社交是什么?
基于Roblox公司提出的元宇宙八大要素,元宇宙社交有別于傳統社交,其具有3D可視化、強交互性、沉浸式等特征,能夠迅速拉近陌生人之間的距離。相較于目前普及率較高的像微信那樣的即時通訊社交模式,元宇宙社交更加追求場景化社交,用戶可以在虛擬平臺上共享時空,進行即時互動。因此元宇宙社交,是在構建一個由不同的社交場景所組合而成的社交生態。同時,元宇宙作為高度開放的可編輯世界,內容將由用戶主導,內容門檻降低將為內容創作方和用戶提供更為自由的表達空間。
隨著全球疫情常態化,線下社交需求與頻率逐漸減少,線上社交需求激增,元宇宙社交所展示的“數字擬真世界”,在連接范圍更廣、溝通效率更高、溝通方式更擬真的優勢下,改變以往文字或視頻的溝通交流模式,用戶可以用更真實的數字形態進行交流互動。同時,不少元宇宙社交APP給人們帶來了一些新奇的社交體驗,例如虛擬演唱會、虛擬人物互動,甚至還有在“元宇宙”中買房、買車等。
?2.元宇宙社交賽道“欣欣向榮”
熱門的元宇宙,在互聯網這眾多賽道中,社交屬性的項目脫穎而出,大家認為這似乎是最易融入,也被視為短期內最好切入元宇宙的入口。
因此,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期望從社交這個切入口搭上元宇宙班車,國外的Facebook、Match Group迅速布局,國內的Soul、映客、百度、阿里、字節跳動也在緊鑼密鼓地發布產品。
Facebook更名為Meta,于去年12月正式開放了VR社交平臺“Horizon Worlds;百度于去年12月,推出元宇宙社交App希壤;今年1月,字節跳動推出元宇宙社交App“派對島”;映客更是把名字改為“映宇宙”表明決心;Soul則宣傳要“建立以 Soul 為鏈接的社交元宇宙”等等。
從目前布局的腳步來看,“元宇宙”的誕生速度極快,人人都想來蹭一波流量,沾沾邊。Sensor Tower報告顯示,自“元宇宙”概念爆發以來,平均每天都會新增一個“元宇宙”APP。據統計,從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已有552個APP在自己的描述中增添上“元宇宙”的字樣,其中就有70個自稱為元宇宙社交的APP。
在社交領域,已有微信、QQ這兩座大山在前阻擋,想要在社交領域再打開一個缺口著實不容易,但在元宇宙風口涌現時,仍然有很多公司選擇在短時間打造一個產品,迅速落地。希望最快地搶占流量,分一杯羹。可以看出,大家爭先恐后地想搭上這趟高速前進的元宇宙列車。
3.元宇宙社交的困境
盡管元宇宙社交賽道內一片“欣欣向榮”,產品卻始終停留在概念。當前的所謂元宇宙產品,幾乎都是從游戲的角度出發,不外乎一些舊玩法的升級或者是3D化“半成品”,尚未出現玩法和商業模式上的顛覆。
例如,元宇宙社交APP“啫喱”上線不到一個月,就因為隱私、延遲、閃退、卡頓等問題迅速下架。時至今日,該應用仍未重新上架。實際上,在啫喱短暫爆發后,其下載量便經歷數次斷崖式下跌,原因在于這種依托于熟人網絡的應用并沒有為用戶帶來足夠的互動性,現階段技術的限制也沒辦法去打造具有沉浸式的臨場感,大多數用戶下載的目的只是為了“嘗鮮”。同樣的,百度的“希壤”和天下秀的“虹宇宙”上線后的口碑同樣慘遭滑鐵盧,都因畫質粗糙、加載速度慢等問題遭到使用者的吐槽。當前,希壤和虹宇宙的國區App store評分分別為2.3分和2.6分,其根本原因也是產品本身難以吸引用戶,除去元宇宙的概念外,這些APP本身與其他社交軟件差異并不大。
從技術角度來看,現有的元宇宙社交軟件想要完整的3D呈現幾乎是不可能的,設備、寬帶速度都無法支持。元宇宙的構建需要硬件,OS、底層技術、AI、5G等多個組件,相關產品創新需要組織自上而下的系統化支持,這些號稱自己是元宇宙的產品,更多僅僅是動畫片場景復原。
除此之外,這些所謂的元宇宙社交APP在硬件生態上基本僅限于手機端,甚至部分僅支持安卓系統。像百度希壤盡管也支持VR頭顯,但是也僅限于Pico Neo 3,因此元宇宙社交APP覆蓋的用戶群體并不全面,可體驗的用戶較少。如何讓一款元宇宙社交APP能像微信一般,適配于各個不同的硬件,同樣是擺在社交廠商面前的一道難題。元宇宙真正的指數化進步,必須等到頂級硬件終端的運用和普及,當前層面只能做到應用層面的局部創新。
4.元宇宙社交不僅僅是虛擬社交
元宇宙社交不僅僅是虛擬社交,它更像是虛擬社交的下一站,它代表了從社交3.0向社交4.0的轉變,它擁有虛擬社交的影子,也擁有實體社交的特性,它比它們更完善,更能滿足現代社會需求。它應該做到超級沉浸式、比擬真實互動性、時空自由以及構建有真實的元場景,從而達到現實社會中都沒有的社交,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贏得良好的用戶體驗感。顯然,市面上并沒有真正意義的元宇宙產品。”
被稱為“元宇宙第一股”的大型多人游戲創作平臺Roblox的CEO大衛·巴斯祖奇(David Baszucki)總結了元宇宙的八個基本特征:為元宇宙勾畫了八大特征:身份、朋友、低延遲、沉浸感、多元、隨地、經濟、文明。
縱觀目前國內元宇宙社交產品,連最底層的“朋友”和“沉浸感”都無法搭建完成,看來還需要一個漫長的技術迭代過程。需要源源不斷的用戶和開發,技術邏輯成立但技術不夠成熟,技術創新、場景升級、用戶需求的改變都會演變成優勝劣汰的競賽。
因此,在這個概念模糊、硬件發展暫緩、技術不夠成熟的當下,目前的元宇宙產品普遍存在功能缺失,用戶體驗較差的缺點,國內元宇宙社交之路道阻且長。
5.那么元宇宙社交何時會到來?
正如幾十年前,許多人對互聯網持懷疑態度一樣。現在提前考慮對品牌來說是有利的。任何采取行動的品牌都是在做正確的事,因為即使我們不知道元宇宙社交最終會是什么樣子。也許它甚至不會被稱為元宇宙社交,我們知道的一件事是,元宇宙社交是人類的天性使然,人們想要連接的本能驅動。
借助元宇宙社交,諸多行業都將利用它巨大的潛力并徹底改變世界經濟。元宇宙社交將圍繞它建立一個完整的經濟體。它將徹底改變諸多行業并創造大量新機會。
隨著元宇宙的出現,再到元宇宙社交的爆發,顛覆性商業模式創新的機會很多,未來充滿了品牌發展其虛擬產品的無限機會。
雖然元宇宙社交前景誘人,但多數人認為,當前元宇宙社交整體上還處于早期階段,從算力條件、網絡技術、擴展現實等現狀來看,產業還需要10至20年的發展時間。
元宇宙是一個虛擬世界,但元宇宙社交卻能夠對現實世界帶來影響,且有獨立的經濟系統,同現實世界一樣,經濟系統和標準協議為代表的“規則”也維系著元宇宙社交。
支撐虛擬世界運行規則的代碼應該由誰來設計,信息傳遞是否足夠規范,經濟體系內是否會出現洗錢、詐騙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考慮。
結語
歸根結底,社交的本質是要有足夠多的用戶、參與感,才有可能在此基礎之上創建最高層級的文明。然而現階段,無論是初創企業的精美構思,還是互聯網大廠的宏偉藍圖,這些追逐流量而來的“元宇宙社交挑戰者”們,尚沒有一家能在核心玩法上帶來全新的社交交互方式,甚至沒有挖掘出新的應用場景,所推出的元宇宙社交APP本質上還是一些舊玩法的升級或者是3D化,這也讓當前的元宇宙社交還停留在概念階段。僅通過虛擬形象等“表面文章”吸引用戶,導致用戶參與不進來,永遠在原地打轉,更談不上更上層的商業化,當下的元宇宙社交賽道,仍是一片蠻荒之地。
當然,產業的發展必然是通過市場競爭實現的,元宇宙最終成型,也一定是在大量技術、模式、資本碰撞的情況下實現的,當元宇宙的技術路徑與硬件生態實現重大突破時,元宇宙社交或將被重新定義,迎來真正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