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選擇多云架構?三要素缺一不可
云成本管理公司Yotascale創始人兼CEO Asim Razzaq認為,多云并不適合所有人,而打算擁抱多云的朋友也先得想明白三件事。
從目前的市場輿論來看,企業似乎普遍認為如果不趕緊制定多云戰略,自己就會被時代的浪潮無情吞沒。如此看來來多云業務的宣傳效果著實驚人。
根據Gartner的統計結論,目前超過75%的企業在使用多家云服務商,其中不乏一些巨頭級企業。波音公司近期決定將遺留系統上的業務分散在AWS、GoogleCloud和微軟Azure上。選擇多家云服務商當然有其好處,但AsimRazzaq在采訪中表示,到底要不要擁抱多云架構,主要還是從三個基本點出發:企業到底有著怎樣的計算需求、預算額度和冗余需求。
考量計算與核算成本
Razzaq曾擔任PayPal內部平臺前工程總監以及eBayX.commerce項目工程總監,這些項目都是圍繞本地基礎設施構建而成。在此之后,他就一直在考慮關于成本、性能和可擴展性方面的問題,并意識到無論應用程序在哪里運行,都不該過分局限于單一策略。
結合多年實踐經驗,他提出了一些關于云端運營的真知灼見。
Razzaq提到,“GoogleCloud往往更擅長分析和一部分機器學習類負載,Azure和AWS則更精于廣泛的覆蓋范圍和優質核心基礎設施。另外,如果你之前就在使用大量微軟產品,那Azure的運行效果會更好。總之,不存在一刀切式的解決方案,萬事萬物都在于取舍。"
Canalys公司云研究分析師BlakeMurray也對Razzaq的觀點深表贊許,即AWS、谷歌和微軟等現代超大規模云服務商已經拿出了現成的多云架構解決方案,從本質上更緊密地與競爭對手合并為一體。Murray在采訪中表示,“總體而言,目前的技術集成度越來越高,客戶也開始積極利用高互聯生態系統帶來的助益。超大規模企業自己也看到了這種互操作性的價值,更傾向于創造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另外,架構層面的考量也非常重要。Razzaq在采訪中強調,如果大家正考慮采用多云,而現有架構還沒有為容器和微服務提出的高抽象度要求做好準備,那多云遷移工作勢必會步履維艱。
Razzaq還指出,企業應該果斷將一部分數據或應用程序丟給另一云環境進行測試,這一方面可以檢測負載和新云平臺的適配效果,同時也能給當前服務以壓力、在后續合作中爭取到更大的折扣。
Razzaq認為,“將一部分工作負載交給另一家服務商,絕對能幫我們在談判中獲得更多優勢。「我們已經跟別的服務商搭上了,你最好給我們個更有誠意的折扣。」"
Murray指出,雖然每家云服務商都會在業務體系內提供多云支持,但只有在業務規模達到一定體量、且愿意做出有吸引力的長期續約合同的情況下,多云組合才能對談判結果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Murray還告訴我們,在不同云環境間遷移數據其實相當昂貴,而且即使從頭到尾只選擇一家云服務商、也同樣能夠談到不錯的折扣比例。
冗余需求
有些服務是企業運營中的必要條件,但有些則沒那么嚴格的要求。Razzaq舉例稱,他在PayPal工作時,登錄和支付處理等核心服務都會配備故障轉移,而優惠券、分析調查等相對不重要的系統則沒必要采取嚴苛的正常運行時間保證。"最實際的方法,就是只為關鍵服務建立冗余。"
Razzaq提到,如果大家選擇的云服務商只是在同一城市的另一位置、或者是在同一電網體系的另一區域設有數據中心,那是完全不夠的。"很多時候,突發事件會引起連鎖反應:一項服務宕機,另一項依賴服務隨之宕機,之后整個體系快速崩潰。所以,請務必在獨立且處于不同區域的云環境中建立冗余。"
但Murray有不同意見,他認為依靠多家服務商也不一定能解決冗余難題。"雖然多云架構有不少優勢,但它的復雜性通常也更高。“Murray同時補充道,云服務商其實非常擅長提供冗余支持,所以這個倒不用太擔心。
誰該離多云架構遠一點?
Gartner發布的報告與Razzaq的判斷基本一致,認為大多數企業選擇多云戰略的原因主要有:提高敏捷性、實施模塊化架構、實現成本優化。此外,雙方在"誰該離多云架構遠一點"這個問題上,也有著相似的結論。
雙方都認為,對單一云平臺的投資往往會加深企業對于特定技術堆棧的專業理解。Razzaq表示,對于零售企業這種專注于單一業務的公司來說,能夠專注打理一種技術棧、避免過度分解精力。所以這類特定行業企業最好別選多云。
但Murray認為多云還是單云這道選擇題跟行業關系不大,更多應該考慮工作負載自身的特性。"單一云環境只需要一種技能組合,不存在跨云引發的性能風險,可以降低潛在的跨云遷移成本并降低管理復雜性。“在Murray看來,銀行和醫療保健等需要遵循嚴苛例規性與數據主權要求的行業,最好能離多云架構遠一點。
那么,多云架構到底適不適合我們自己?這是個需要認真考量的復雜問題。歸根結底,如果沒辦法說服自己必須選擇多家云服務商,那最好先踏踏實實走好單云這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