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網絡開源技術生態峰會(線上)圓滿落幕
5月24日至5月26日,2022網絡開源技術生態峰會(線上)圓滿舉行。本屆大會由“科創中國”未來網絡專業科技服務團指導、江蘇省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主辦、SDNLAB社區承辦。會議共設一個主論壇和5個分論壇,來自30所單位的51位嘉賓,圍繞P4技術與應用、網絡優化加速與智能調度、SONiC技術與應用、云原生網絡與開源治理、邊緣計算技術與應用等主題展開研討交流,會議吸引5w+線上觀眾參與。
主論壇大咖云集星光熠熠
24日的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院長、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劉韻潔、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段曉東、中國聯通研究院副院長、首席科學家唐雄燕、Arm企業架構師、LF Edge董事會主席鄒婷、Juniper中國區CTO井有浩、騰訊邊緣與物聯網絡技術總監陳煒、英特爾軟件與先進技術事業部云基礎設施軟件研發總監王慶出席并發表了主題演講。
劉韻潔為大家帶來了《推動未來網絡創新,助力互聯網下半場發展》主題演講。劉韻潔指出,互聯網在消費領域取得巨大成功,面向生產領域將遇到巨大挑戰。“盡力而為”的傳統IP網絡架構已不再適用,網絡需要具備確定性服務質量的能力。確定性、可編程、云化、一體化安全成為未來網絡的重要發展趨勢,未來將從承載、管控、業務等多個方面全方位提升網絡能力。未來網絡創新試驗環境(CENI),可為未來網絡、5G/B5G相關技術的創新提供基礎環境,服務工業互聯網、算力互聯網、空天互聯網等重大需求場景。
段曉東做了《面向“連接+算力+能力”的開源生態探討》主題演講。段曉東表示,如今的時代是數字經濟的時代,算力已成為全社會數智化轉型的基石。“連接+算力+能力”正成為中國移動下一步構建信息服務的基礎。段曉東提出,未來應該由云向算,推進多云協同和邊緣云融合統一,實現面向泛算的統一調度、協同管理,加快分布式算力開源體系構建。實現網隨算動,優化網絡架構和協同調度開源能力,構建無所不達的智能網絡。
唐雄燕為大家帶來了《??網絡開放開源的思考與實踐》主題演講。唐雄燕表示,未來需要構建一個端到端的開放網絡,從無線接入、核心網、承載網到底層的光傳送??每一個層面都要實現網絡設備和網絡管理的開放。網絡的開放開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推動網絡開放是網絡轉型的重要方向,從CUBE-Net2.0到CUBE-Net3.0,中國聯通一直在堅持開放網絡的技術理念并不斷推進,未來也需要更加注重技術創新、能力開放、商業變革和生態構建等多方面的挑戰。
陳煒發表了??《騰訊邊緣互聯網絡技術演進與探索》主題演講。陳煒指出,分布式云、5G、物聯網??已經成為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將成為構成算和網的重要基礎設施。騰訊云基礎設施以統一的技術棧、產品體驗??幫助客戶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專有云以及混合云服務。此外,騰訊也??一直在邊緣互聯和加速網絡技術、高性能網絡技術以及5G邊緣計算等多個方面不斷探索和創新。?
??此外,Arm企業架構師、LF Edge董事會主席鄒婷、Juniper中國區CTO井有浩、英特爾軟件與先進技術事業部云基礎設施軟件研發總監王慶也分別進行了《LF Edge in China》、《構建未來網絡的技術展望》、《英特爾的服務網格技術》主題演講。
P4技術與應用
在P4技術與應用分論壇,來自智祺、英特爾、京東、阿里巴巴、百度、中國移動、北京郵電大學、深圳恒揚的嘉賓也做出了精彩的演講,圍繞P4助力可編程、可編程網絡平臺、軟硬件一體化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分享與交流。
智祺開放網絡技術經理鄭敏先帶來了《智祺的白盒交換機之路》主題演講。近十年來,開放網絡行業不斷成長,三大網絡開源組織 ONF、OCP、TIP 相繼成立,同時涌現出現很多致力于推動網絡行業創新的初創企業,開放網絡生態系統長出了越來越多的創新場景和應用。智祺通信推出基于Tofino2 的P4白盒交換機、基于Tofino 的ServierSwitch白盒計算平臺等,為業界提供了創新的土壤。
英特爾Barefoot事業部技術總監康海濤分享了《P4和IPDK助力可編程網絡》主題演講。康海濤重點介紹了英特爾基于P4和IPDK所做的一些創新,P4網絡協議棧PINS的最主要目標是把SDN和基于P4的可編程性帶到SONiC網絡操作系統。IPDK是一個開源的、與廠商無關的驅動程序和API框架,可管理由CPU、IPU、DPU或交換機構建的基礎設施。超融合可編程網絡平臺把Server和Switch??融合在一起,在上面可以運行IPDK或者PINS/SONiC,靈活性高,可應用于算力網絡、云網融合、邊緣計算等場景。??
??
阿里巴巴技術專家、哈佛大學博士高佳琦給大家介紹了《太玄:阿里云自研可編程網絡編譯平臺》。高佳琦表示,當前的可編程網絡開發仍然處于萌芽階段,在開發、??優化和測試環節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問題,導致開發效率低下。阿里云自主研發的太玄??可編程網絡編譯平臺在開發階段通過語言生成器、編碼芯片資源和代碼編排解決了??開發可編程網絡程序過程中的移植性、可擴展性和組合性三大核心問題,同時還解決了資源匹配、依賴鏈長等可編程網絡優化痛點,提升了開發人員的工作效率,??使得可編程網絡可以快速迭代,從而提升網絡的服務質量。
百度智能云IaaS網絡負責人王佩龍給大家分享了百度云在云計算網絡領域的可編程硬件實踐。隨著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加速,更多的企業級應用開始基于多云、混合云、邊緣云等新模式構建,這對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云網絡也產生了一系列挑戰。王佩龍介紹,百度云通過將可編程硬件+通用的軟件協同的軟硬一體化架構演進,以及NFV增加彈性擴縮容能力、SFC增加網絡業務鏈路可編程能力全面應用于專線網關、云智能網CSN、對等連接、彈性公網IP、流日志、邊緣計算、本地計算集群LCC等產品,致力于打造可靠、高速、智能的云網絡,讓上云更簡單。
此外,京東科技京東云事業群網絡架構師董玢、中國移動研究院主任研究員程偉強和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劉江、深圳恒揚數據可編程網絡產品線總監李浩杰也分別進行了《邊緣數據中心P4可編程融合網關實踐》、《 基于P4的G-SRv6路由系統及組網測試》、《P4芯片級帶內遙測技術的實踐》主題演講。
網絡優化加速與智能調度
在網絡優化加速與智能調度分論壇,來自英特爾、紫金山實驗室、易寶支付、芯啟源的嘉賓圍繞網絡優化加速、智能調度、負載均衡、可編程網卡等方向做出了精彩的報告。
英特爾網絡平臺事業部資深工程師馬建偉、昌昊發表了《Intel TADK 在5G UPF DPI 中的應用實踐》主題演講,針對5GC UPF DPI 的應用識別在當前復雜網絡環境下所面臨的挑戰,介紹了基于IA平臺 AI 能力的 TADK 高性能流量分析開發套件以及基于AI/ML 的訓練和推理流程,并結合真實應用場景分享英特爾與生態合作伙伴, 將 TADK 應用到5G UPF 中的詳細實踐,包括應別識別精度和性能測試數據。
芯啟源產品市場總監胡侃給大家帶來了《芯啟源為開放網絡提供“芯”動力》主題演講。胡侃指出,DPU是業務發展推動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云計算、5G、大數據、人工智能乃至元宇宙的發展推動了以數據中心為中心的體系的發展,DPU應運而生。芯啟源基于DPU打造了全生態解決方案,未來會在更加廣泛的產業和行業領域去做更深入的拓展,同時為開放網絡持續提供核心能力。
此外,英特爾高級軟件工程師張帆、劉勇、裴玉龍,紫金山實驗室研究員鄭直、易寶支付運維總監盧萬龍、英特爾高級網絡軟件工程師王瀟也分別發表了《Intel 加速器賦能VPP典型應用》、《網絡操作系統開源技術探索實踐》、《下一代負載均衡產品思考和演進》、《網絡隧道端到端分析及基于可編程網卡的性能優化》主題演講。
SONiC技術與應用
在SONiC技術與應用分論壇,來自Keysight、阿里巴巴、騰訊、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紫金山實驗室等企業的10余位代表帶來了精彩的演講,議題覆蓋基于SONiC架構的開放網絡設備、可編程網關操作系統、可編程數據平面開源發展趨勢與探索等多個方向。
Keysight Sr.Director Business Development Nitesh Jha、Product Manager,Cloud IST Manodipto Ghose發表了《Keysight and SONiC》主題演講。從SONiC測試中會遇到的挑戰開始,介紹了目前從SONiC社區測試床到定制化測試的解決方案。面對挑戰,Keysight新推出了兩種解決方案:1.testbed in a box:利用1u大小的uhd設備,讓客戶實現社區測試用例的即插即用;2.open nos validation suit:為SONiC從規模,功能到day2的全階段測試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最后總結了Keysight在SONiC測試領域和對比開源工具的獨特性和優勢。
中國電信研究院網絡能力研發中心產品經理尹川給大家分享了電信自研白盒路由器的創新實踐。尹川指出,現有SONiC無法滿足白盒路由器需求,中國電信基于SONiC開源架構研發了新一代網絡操作系統C3NOS。C3NOS深度優化了SONiC各功能模塊,打造了多業務通用網元平臺,增加了更貼近運營商網絡需求的創新型功能及性能改進。
中國聯通研究院工程師劉瑩發表了《基于SONiC架構的開放網絡融合設備》主題演講。劉瑩表示,傳統網絡設備通常采用緊耦合的專用網絡操作系統,電信設備無法快速利用到IT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導致網絡創新緩慢,基于SONiC架構對物理芯片進行統一的抽象層定義和開發,在已有模塊化硬件產品上適配開源開放的網絡操作系統,中國聯通致力于拓展模塊化思維、打造開放網絡融合設備。
此外,阿里巴巴高級技術專家朱芳波、李華、騰訊高級技術專家張慶新、北京郵電大學講師、紫金山實驗室課題負責人汪碩、快手高級研發工程師劉銳、邁普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數據中心首席架構師張華洪、思科大中華區首席架構師蔣星也分別發表了《白盒項目S3IP進展及S3IP PIT系統介紹》、《網絡標準化Sysfs介紹》、《可編程數據平面開源發展趨勢與探索》、《基于SONiC的可編程網關的操作系統設計》、《邁普開源開放生態探索》、《思科開放網絡的創新與實踐》主題演講。
云原生網絡與開源治理
在云原生網絡與開源治理分論壇,來自木蘭開源社區、中興通訊、騰訊、eBay、靈雀云的嘉賓就云原生網絡發展趨勢、云原生安全等方向分享了各自的觀點與實踐經驗。
中興通訊標準與開源規劃總監孟偉帶來了《標準與開源融合之道》主題演講。孟偉首先跟大家探討了標準與開源的關系。標準與開源的本質目的都是??能夠形成一個基于這項技術的統一的生態,只是方法和形式不同,最終目的是相同的。接著他通過一些案例展現了在5G網絡以及人工智能方面??如何使標準與開源融合。孟偉表示,開源與標準應互相推動,定義“恰到好處”的標準。
靈雀云資深研發工程師、Kube-OVN作者劉夢馨為大家介紹了《云原生網絡發展趨勢》。云原生不斷進入更多領域,網絡能力在流量編排功能、性能、安全和監控和可視化分析等方面也不斷面臨新的挑戰。劉夢馨指出,單一 CNI 很難滿足所有場景需求,不同場景會出現特定網絡插件,不依賴特定 CNI 的網絡輔助組件會不斷涌現,軟硬件結合將會把云原生網絡帶向新的戰場。
木蘭開源社區運營負責人&NextArch基金會TOC耿航、TEG-云架平-技術專家張軍偉、eBay軟件工程師陳佑雄、中興系統架構師楊軍也分別進行了《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異構場景的挑戰與機遇》、《EIP可編程交換機網關》、《eBay基于Istio的應用網關的生產化實踐》、《打造六邊形戰士-構建云原生安全》主題演講。
邊緣計算技術與應用
在邊緣計算技術與應用分論壇,來自綴初網絡、艾靈網絡、華為、九州云等企業的多位代表圍繞云邊協同與算力網絡演進、5G邊緣智能、5G MEC、基于云原生和區塊鏈技術的一體化邊緣計算網絡等議題做了精彩的演講。
天津大學教授、博導,綴初網絡(PPIO)首席科學家王曉飛帶來了《云邊協同與算力網絡演進》。王曉飛談到,在科研角度實現“單體智能”到“云邊端協同、泛在的社會化智能” ,需要從5G智能時代生產力3要素(生產工具、生產力、生產資料)角度拆分“智能”,重點實現數據協同、算法協同、算力協同和網絡協同。王曉飛還介紹了代表業績,以及學術貢獻和科研成果等相關內容。
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邊緣智能技術研究員劉輝分享了《基于云原生和區塊鏈技術的一體化邊緣計算網絡探討》,劉輝指出,當前邊緣計算已經在智能制造、智能駕駛、??智慧城市等領域得到了發展,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產業和技術上的困惑,邊緣計算領域正在朝著碎片化發展,未來需要打造開放、可互操作的邊緣計算框架,打破產業生態死鎖以推動邊緣計算發展。
艾靈網絡CTO俞一帆、華為云化網絡OSDT開源社區運營總監陳道清、九州云研發總監張雷和SDN研發工程師楊泓雨、EMQ 邊緣計算架構師黃濟泳、英特爾 NPG云軟件開發工程師趙騫理和NPG系統軟件開發工程師邊俊宇、未來物聯CTO杜冰也分別帶來了《5G邊緣智能助力數字化車間建設》、《5G MEC開源平臺EdgeGallery介紹及應用實踐》、《云網一體化為Openstack賦予新能量》、《開源物聯網邊緣數據流式分析引擎eKuiper的技術演進和應用》、《基于Smart Edge Open容器化平臺構建5G私網》、《邊緣智能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主題演講。
開源改變了信息技術的進化模式,也推動了技術標準的推陳創新。網絡與開源的結合也不斷掀起網絡行業的技術革命。期待通過本次會議,能促進業界深入交流,凝聚共識,增進合作,推動開源技術創新,助力網絡開源生態繁榮發展。
掃碼觀看演講視頻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