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IDC行業Discovery大會順利召開 院士專家云端熱議“東數西算”
4月21日,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為“聚光·奔赴”的數據中心行業大會圓滿落下帷幕。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據中心委員會指導,中國IDC圈與世紀互聯共同主辦的“2022年第二屆中國IDC行業Discovery大會”在線上召開,會議聚焦國家“雙碳”目標、“東數西算”工程等議題,多位重量級嘉賓匯聚一堂,共同探討IDC行業的發展藍圖。
本次大會吸引了多位專家,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中國信通院云大所所長何寶宏、世紀互聯創始人陳升、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規劃處處長王建冬、人民數據總經理鄭光魁、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段曉東、“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先導示范工程聯合項目組副組長陳炳江、世紀互聯集團輪值CEO王世琪、世紀互聯鏈網研究院院長馬炬、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文勝、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特聘科學家白建華、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王永真、世紀互聯運維事業部總經理閆昆等嘉賓出席了此次大會,并進行了精彩的主題演講。
擁抱“東數西算”,步入超互聯新算力時代
近年來,隨著新基建、數字經濟的深入推進,我國數據中心和相關服務業業務收入保持連續增長的趨勢。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我國數據中心市場收入節節攀升,2021年總市場收入已達到1500億元。今年,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 IDC行業也因此迎來又一重大歷史機遇。如何建設布局“東數西算”、探尋新發展方向,成為整個行業共同關注的話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大會演講中指出,“東數西算”實質是要做到四個“優化”,即優化算力效率、優化能源效率、優化區域協同、優化產業結構。他指出,目前西部地區數據中心上架率偏低,需采用高密度機架并提升上架率,此舉既提高能效,又降低每千瓦成本。“西部地區要從全產業鏈角度出發,進一步完善數據中心生態。”鄔賀銓表示。
隨著“東數西算”政策出臺,數據中心行業將進一步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信通院云大所所長何寶宏建議指出,IDC行業要緊跟新基建浪潮,打造高能效、高技術、高安全、高算力的“四高”新型數據中心,實現“數云協同”、“云邊協同”、“數網協同”。
作為IDC行業的領軍企業,世紀互聯一直以來都具有高度敏銳的行業洞察能力,除了在業務層面前瞻性布局,對于“東數西算”政策本身也進行了深度理解和長遠思考。作為一個見證中國IDC走過26年的老兵,世紀互聯創始人陳升認為IDC未來將呈現出“微巨互聯、源網荷儲四聯動、數字孿生”等等六大趨勢。談及“東數西算”,他在大會上表示:“目前發布的八大節點和十大集群僅是冰山一角,東數西算作為國家戰略性工程的巨大潛能還隱藏在水面以下。”他認為,“東數西算”的長期演進目標是打造人人互聯、發光發熱的國民級“人海智網”,成為超越互聯網的新一代網絡空間基礎設施,讓數據真正取用于民、造福于民,這是IDC行業奔赴未來的方向。
“東數西算”已成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核心路徑,對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意義非凡。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規劃處處長王建冬在會上演講中表示,從“東數西存”跨入“東數西算”的時代,‘東數西算’能為IDC行業帶來更直接的經濟可行性,以及更明確的產業帶動效應。
關于如何讓數據造福于民,人民日報、人民網旗下“黨管數據”理論和實踐的平臺人民數據提出了推動構建數據市場體系的新思考。人民數據總經理鄭光魁表示,人民數據以“人民數保”作為產品抓手,將全面推動聚數興民、用數利民、以數便民,打造超互聯新算力基礎設施,開展“數據強國工程—百城千縣(區)行動”。
數據是數字經濟的基礎,龐大的數據處理和價值挖掘離不開算力,算力已成為全社會數智化轉型的基石。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段曉東認為,IDC行業要通過“由云向算”,加快分布式算力構建,并實現“網隨算動”,構建無所不達的智能網絡。
日前,由世紀互聯與各方聯合打造的“星地一體”新算力重大示范工程落地天津。“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先導工程聯合工作組副組長陳炳江圍繞“星地融合”進行了精彩分享。他表示,星地融合是大勢所趨,且前景可期。星地一體超互聯新算力,豐富了東數西算的應用場景,厚實了“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先導示范工程數字應用底座的能力。
“東數西算”不僅僅是國家的重要戰略部署,更是數據通信行業的一塊“練兵場”。其中,世紀互聯作為IDC行業的頭部企業,一直緊抓國家戰略,與國家同頻共振。世紀互聯集團輪值CEO王世琪表示:“在東數西算落地過程中,特別是‘西算’的過程中,不是簡單的資源規劃和產業投資,需要與‘東數’高效有機協同。”
隨著數字轉型的跨越式發展,數據已經成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基礎要素。在“東數西算”背景下,世紀互聯推出了將數據要素、算力要素、網絡要素、綠色數據中心要素有機整合在一起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超互聯新算力網絡。世紀互聯鏈網研究院院長馬炬在大會發布了《超互聯新算力網絡技術白皮書》。近期,世紀互聯還攜手鄭州高新區管委會等單位,共同建設以個人數據中心為重點的數算融合網絡,這是世紀互聯推動以數據要素為核心的新一代數字經濟全面發展的一次重大實踐。
儲能探索賦能,助力IDC實現“雙碳”目標
作為高載能行業,數據中心做好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響應國家“雙碳”目標的一門必修課。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文勝在大會上指出,我國 IDC能源消耗在逐年攀升,根據統計,電費支出約占數據中心年運營成本的95%。目前,儲能技術在數據中心的應用從基本概念發展為走向低碳經濟不可或缺的技術前提,成為推動能源轉型的必要條件。
會上,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特聘科學家白建華表示,雙碳發展迫切需要GW級的大規模儲能技術。早在2020年,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就與世紀互聯合發起“電力網與算力網”協同創新示范工程——“SPEAR”工程。
隨著數據中心機架數及機柜功率的增加,數據中心能耗將進一步提升,數據中心能效管理是數據中心實現碳中和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王永真在大會上指出,數據中心能效治理關乎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電力網+算力網+熱力網的“三網協同”能提升數據中心的能效治理。
擁抱開源元宇宙,賦能數據中心數字化
在VR、AR、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下,元宇宙已成為科技圈炙手可熱的“技術”。在此次大會上,世紀互聯運維事業部總經理閆昆分享了世紀互聯將元宇宙應用于數據中心運維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并發布了世紀互聯Meta42計劃。閆昆表示,Meta42項目首先立足于數據中心42U標準機柜的全面感知、智能運維和數字孿生,進一步打造擁有獨立算力芯片、開源開放體系的新一代數據中心數字化機柜。該項目的長期愿景是工業元宇宙的實驗和探索,專注面向全球ET+IT混合設備創造元宇宙數字資產,以及數字資產運營和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會上,世紀互聯與網電盈科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基于Meta42開源元宇宙,進一步探討產教研融合的實現路徑,通過基于區塊鏈底層代碼共識的DAO組織和工具建立社會化人才使用機制,提升效率,共同建立行業最低的人力成本優勢。
隨著“雙碳”、“東數西算”等國家政策的落地實施,給予了IDC行業奔赴未來的指引。IDC行業唯有緊隨政策之“光”,以政策為引導、技術為手段,才能奔赴美好未來,實現IDC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遠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