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時代創新 第二屆中國開源云計算大會
原創隨著云計算技術的逐漸落地,開源生態近一兩年來異常火爆。當國內外云計算企業紛紛握手開源的時候,未來將會給IT行業帶來哪些變化?又會有哪些機遇和挑戰出現?
12月8日,“中國開源云計算大會2015”在北京金茂王府井萬麗酒店召開,。中國開源軟件聯盟主席陸首群先生、全球OpenStack基金會主席艾倫·克拉克(Alan Clark)、香港理工大學信息技術總監Gerrit Bahlman先生等開源領域重頭嘉賓悉數到場并分享開源云計算的最新進展與趨勢。本次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電子工業出版社研究院、《中國信息化》雜志主辦,眾多開源領域的專家和愛好者匯聚一堂。
開源的目的就是提供跨平臺互操作服務。自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我國政府陸續出臺了“一帶一路”、互聯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政策及相關戰略,為中國經濟增加了新的動力和選擇。同時以云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逐漸推廣應用,并被應用到傳統行業之中,在提高工業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和加強生產協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開源在IT行業一直被冠以破壞者創新的頭銜,在傳統而又封閉的IT架構下,企業和開發者越來越感覺到創新的艱難,他們通過各種開放、協作的方式對傳統IT巨頭們進行了挑戰。
楊學山在演講中指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改變了服務的供給,也改變了產品和服務的形式,在當前智能制造、“互聯網+”的浪潮推動下,經濟的發展也使得技術的發展使得滿足更多消費者需求變得可能。以技術的優勢獲得市場和開發者青睞的開源云計算在順應這股經濟轉型的趨勢下應運而生,必將會為市場開發者、需求方和其他一切相關方提供各種便利。”
陸首群在會上提探討了,開源云計算與大數據、開源云計算與商業模式、開源云計算與安全三個維度的關系。陸首群說,“云計算落地要依靠大數據,開源已成為大數據應用的主流和系統選擇,開源云計算與大數據的結合是自然、必然和最佳的選擇。開放透明的開源云,其商業模式是要收費的,開源云軟件是開放透明、可自由傳播、可共享的,但開源云要將安全設計置于特別重要位置,其中開源云及其操作系統軟件各層級均要配置安全模塊。”
在鼓勵企業參與開源技術創新方面,目前阿里云、騰訊等企業都深度參與了Openstack等眾多開源云計算項目,并取得了重大進展。SUSE、云途騰、象云、HP、聯想、華為、SAP等知名IT企業高層主管,在大會參與討論交流,帶來了新穎的技術觀點,詳細解讀了Linux和開源軟件給IT領域帶來的全局性持續轉變,并在IT創新和社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
本屆中國開源云計算大會揭曉了“2015開源云計算實效應用評選推薦”結果,其中,陜西工業云、長春工業大學OpenStack云計算平臺、XPlatform開源自動化運維平臺、湖州銀行生產平臺OpenStack高可用控制器、思科基于OpenShift和OpenStack的私有云、基于OpenStack的京東云、基于象云云平臺的金融云、新疆廣電網絡天山云平臺8個開源云應用平臺獲得推薦,其產品和應用案例在會場展區進行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區我們又一次見到了華為32路關鍵業務服務器昆侖(KunLun),此次展示的產品是與SUSE合作,全部采用開源的關鍵業務平臺,由此可見開源技術的成熟程度,已深入企業關鍵業務。
云計算時代開源軟件+云計算應該說已經成為了比較流行的搭配方式,開源技術與云計算相結合,正在為云計算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也為云計算應用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樣云服務的深入應用,也將促進開源技術進一步發展與推廣。兩者相輔相成,正如楊學山教授所言,“開源云計算作為基礎設施發展的創新方式,正是要參與、利用和發展。全世界能為開源作出貢獻的人參與進來;利用新的平臺有新的提升;迎接新的技術時代高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