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CE 2022:邊緣計算是未來智慧城市的支柱
在人類創新的現代頂峰,有時感覺數字化進化已經出現在一個新時代的邊緣:人工智能在許多領域處于大規模部署的初步階段; 智能設備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連接人和物; 技術進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進。
邊緣計算是一個新興領域,它將傳統上位于區域中心的數字互聯網基礎設施直接放入越來越智能的設備中,正成為一種社會規范,成為包括智慧城市在內的 21 世紀發展的支柱。
“一切都發生在邊緣,”高通智能城市全球負責人 Sanjeet Pandit 在拉斯維加斯 2022 年國際無線通信博覽會 (IWCE) 的主題演講中表示。博覽會從周一開始,將持續到周四。
“多年來,人們一直在談論智慧城市——年復一年,”他說。人們談論的太多了,以至于該術語已成為某種標語,無法完全捕捉到真正發生的事情。但除了炒作之外,智慧城市計劃是一項專注于“利用數字化力量”的具體運動,他說。 “你不想為了部署技術而部署技術。”
這種數字化的核心是邊緣計算。
“從無人機到機器人,再到警車,甚至是可穿戴設備——設備中內置的計算量”令人印象深刻,IBM 研究員兼副總裁兼 IBM 網絡和邊緣計算首席技術官 Rob High 說。 “作為一般規則,您將計算機越靠近人,(越接近)您將執行任務。”
當與人工智能相結合時,自動化能力擴大了十倍。
“人工智能 (AI) 與 IoT(物聯網);這就是未來,”Pandit 說,“這就是推動行業前進的動力。”
作為一個例子,High 描述了一個制造中心的真實過程,其中一個自動紅外攝像機監控工廠生產線的焊接。傳統上,焊縫需要親自檢查,這可能意味著拆開最近制造的產品以確保它們的完整性。
相反,自動攝像頭會在焊縫發生時對其進行跟蹤,并在焊縫強度不夠時向焊工發出警報。
攝像機過濾穩定的視頻數據流,“以檢查在焊接完成時是否正確地進行了焊接,”High 說。 “優點是我們不必進行破壞性測試,我們可以實時進行。”
High說,從廣義上講,邊緣計算允許“一個模擬世界”的數字化。而且由于實時數據對于人工智能在“狂野”環境中運行是必要的,“沒有邊緣計算,我們就無法獲得做出決策所需的更低延遲。”
從宏觀上看,未來幾年邊緣計算行業有望爆發;工業、智能城市和聯網汽車中已經有 18 億個核心。 High 預計到 2025 年將有 215 億臺設備連接。至少在某種程度上,High 將這種設備的繁榮歸因于大流行,這導致許多組織突然重新考慮日常互動,比如點咖啡或去雜貨店。
“它實際上加速了我們認為在本質上相對類似的流程的轉變——我們為保護人們彼此免受傷害而開發的流程已經讓人們考慮如何使流程自動化,”他說。
但是,盡管預計會擴大,但該行業必須克服一些癥結。 Pandit 指出的兩個顯著障礙是設備的碎片化和缺乏統一的愿景。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有必要“一個堅實的財團進入那里并做出回應;你不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