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邊緣計算的五大支柱
為什么需要邊緣計算?它是什么?有什么優勢?邊緣計算的五個支柱為此提供了答案。
邊緣計算發展的部分原因是物聯網設備呈爆炸性增長。邊緣計算廠商Permutive公司的聯合創始人Joe Root表示,“在過去的10到20年中,我們看到了物聯網設備數量的爆炸式增長。已從5億臺增加到150億臺,但在未來10年中,將從150億臺增加到1萬億臺。這些設備將生成大量數據——從智能手表到智能城市和工廠,這些數據一直集中在云端。數據的爆炸式增長導致我們當前處理數據的方式出現問題。”
因此,邊緣計算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它以邊緣的本地計算能力(如智能手機)的形式提供計算能力。Root對邊緣計算的五個支柱進行了闡述。
邊緣計算的第一大支柱—延遲
云計算離人們很遠。數據從云端傳輸到需要它的位置需要花費時間。如果發出網絡請求,則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來下載所需的信息。Root說,“目前的時間大約是100毫秒,并將隨著5G的發展而下降。”但是,無論技術多么先進,從光速定義的云中提取數據總是會存在時間延遲。用戶離數據越近,延遲就越少。當然,光速可能是每秒3億米,或者每3納秒一米,但是當處理數百萬條數據時,將其從可能相距很遠的數據源中提取出來,這些納秒累積起來構成了延遲。Root解釋說,“實際上,如果用戶需要在幾毫秒內做出決定,那么物理學會阻止這一決定。我認為我們正在看到很多公司以不同的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如果企業擁有CDN(內容交付網絡)或擁有5G,那么將接受培訓,使處理過程更接近用戶,以很大程度地減少網絡延遲。不過,最極端的方法是在設備上執行此操作。而這就是為什么iPhoneXfaceID不依賴云計算的原因,因為在這個例子中延遲很重要。
邊緣計算的第二大支柱——帶寬
第二個支柱是帶寬對企業可以從云中快速訪問的數據量的限制。由于物理條件的限制,只能從網絡發送一定數量的數據,然后才能看到帶寬限制,而無法發送。因此,邊緣計算的第二個好處是不受帶寬的限制,因為企業正在設備上處理數據,因此無需傳輸數據。
邊緣計算的第三大支柱—邊緣計算能力呈爆炸式增長
物聯網設備數量的爆炸式增長在這里發揮了重要作用。互聯網上存在著巨大的計算能力,。此外,許多計算能力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邊緣計算利用了這種處理能力,這意味著企業不必在云中為這種計算付費。
量子計算機總有一天可能會改變這種關系——云計算的計算能力將超過邊緣的計算能力。但那還有一段路要走。無論如何,即使在遙遠的未來,量子計算在云上提供了優越的處理能力,這也是邊緣計算的五大支柱之一。
邊緣計算的第四大支柱—彈性
如果云計算服務中斷或失去網絡連接會怎樣?人們都可以憑直覺來理解這一點,例如可以下載文檔在計算機或智能手機上閱讀,這樣,即使人們在旅途中的互聯網連接時斷時續,人們仍然可以閱讀該文檔。
邊緣計算的第五大支柱—隱私
當數據存儲在云中時,人們對于數據的控制能力就會降低。人們的可穿戴健康檢查器可能會記錄自己有關各種信息,但希望將其保密,這是個人信息,將其存儲在本地且不允許這些數據滲入云中是實現此目標的一種好方法。
實際上,Root推測,有史以來較大的數據泄露行為仍在持續中,就是開放式實時出價(RTB),這是一種與程序化廣告有關的協議,廣告商可以在其中競標以訪問有關公司的數據。目前已經實施的GDPR法規對此有所啟發,但從關注個人隱私的角度來看,邊緣計算可以一舉解決這一問題。這并不意味著廣告商將不再能夠準確地定位特定的客戶,但這種定位將是基于許可和透明的。
Root聲稱這是一個每秒發生數百萬次的數據泄露事件。
邊緣計算的優勢
云計算的優勢是眾所周知的,用戶可以在需要時縮減或擴展云計算的規模,例如,不需要投資昂貴的IT基礎設施,可以按需付費。
但云計算的局限性也是眾所周知的——延遲、帶寬、稀釋的處理能力、失去網絡連接時的恢復能力和隱私。
邊緣計算通過利用硬件的優勢,可以克服其中的許多缺點,而不必失去云計算的靈活性。
并不是說邊緣計算讓云計算變得多余,而是它確實讓云變得更好,它讓云計算變得更加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