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隊當程序員是種什么體驗?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兩段很有意思的經歷。一段是在部隊當程序員的經歷,一段是退伍后在大廠當程序員的經歷。非常有趣!
圖片來自 Pexels
這位網友是國防科技大學畢業的,目前是阿里的技術專家,以下為正文。
先前的部隊單位在大西北地區,每天的工作節奏基本如下:
早上統一起床晨跑 3KM,洗漱打掃吃早飯;上午機房蹲著 3 小時干計劃中的活兒,一周下來最多能寫上三天代碼,其余總是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打擾,包括開會、打掃衛生、外出種樹等等。
中午午休倆小時,接著下午干活倆小時,再來個體能訓練,3KM 跑+其他專項折騰一小時,折騰完就是晚飯。
后半夜偶爾值個班,第二天再休息半天算作補償。
工作量是真的不大,5 個小時時間都被拆成兩段;工作上的內容因為保密等緣故不能也不允許帶到下班之后做(但是真有啥趕進度的事倒也不攔著你蹲機房加班就是了)。
這種機制下,一個帶管理 UI 的網絡服務往往能被規劃成以半年為單位計量的開發任務。
寫代碼的時間本就只占很小一部分,更多在寫文檔材料上。對應的給了這么多時間也會有相對嚴格的驗收檢查機制,多少還是有壓力的。技術棧總體來說偏老舊,更新迭代比較慢。
身體健康還是比較有保障的,工作強度又不是很大,而且技術產出與工資沒啥太大關系,總體氛圍非常輕松。
但至少我就會有一種恐慌感,擔心日子久了技術能力會大幅落后于時代,于是會想著用空余的時間(晚上和周末)來學習和折騰自己感興趣或者自認為有前途的東西,看看論文做做實現什么的。
總之就是工作不充實,只好休息時間自己找刺激。
后來因為各方面原因選擇了退伍,退伍后還找了找時間去做一些比賽,包括天池等平臺,發現似乎自己還真挺能跟得上技術潮流的,所以一頭扎進了大廠碼農行列。
說起來不少人嘲諷各類大廠 996,但至少現在我所在團隊,以及我周邊的團隊,就沒見過 996 的:首先就不 6,周六是基本沒人干活的,以至于真有時候萬一需要周六找人,極大概率是找不到的。
其次說 99,我自己基本早上 9 點到公司(主要是之前住得遠,而班車到站也就 9 點了),一層樓到了的人最多也就 1/5。
晚上我自己一般七點左右也就走了,倒是真有人常常會干到晚九點以后等著打車回家(一般也都是早上十點半熬過早高峰才到公司的人為主,也有一些中高 P 會時間比較長)。
不過也遇到過那種特別狠的同事,曾經有遇到海外團隊的一個 Leader,兩邊明明有時差,但就任何時候都可能找過來,消息也好電話也罷,半夜他在,大早上還在,到中午到下午人家都在……這就人家辦事風格,實在是雷厲風行,合作體驗反倒是特別好。
現在做的活兒偏底層,基礎設施,最主要的部分都是 C++為主(差不多能干成語言律師),部分東西得寫內核的玩意,寫 C;周邊工具則是什么都有,Golang Python 都寫點兒,倒也歡樂。
技術也比較創新,所以每年都能趕得上組里一起趕論文&實驗的情況。趕論文就比較容易要加班,這就比較沒日沒夜了……
常規日子也就這樣了,要趕上招聘季,還得當一當面試官。這幾年做 ML(機器學習)的人多,有興趣做底層就不太容易找,符合要求水準同時又感興趣的就更是不好選了。
但慢慢地靠著論文和開源打底,今年也能找到很多不錯的候選人了。一般有看好的候選人,必然就會安排時間多幫人留心看著。
要趕上大型活動或者自己敲出來的重要項目上線,情況又不一樣了:這種事跟到手鈔票有關,也與自己的成就感有關,沖著獎金去也可能大概率地睡不踏實,總想盯著服務監控看著有什么毛病。
工作之外的日子就是周末了。坦白說周末就不怎么想開電腦,至少不想干活兒,畢竟還是累,平日里做的事情充滿了挑戰,休息日就會想要正兒八經休息。
周末主要也就看看電視玩玩游戲啥的,NS 不夠,最近就琢磨著再買個 PS5。不過有時候也會想著自己工作中做的某些東西為了工作環境而做的妥協,覺得不夠優雅,或者自己的某個想法被否了,實在不甘心,想做了試試看,于是自己再從頭折騰一遍。
還會琢磨琢磨做飯,通常是試著做些個大菜,工序繁雜點都沒問題,吃起來感覺好就行,雖然并不一定每次都成功,但好歹老婆比較捧場。
但有不少 idea 就是在周末瞎玩瞎逛瞎折騰時蹦出來的,但周末還是周末,這種 idea 最多也就在群里聊兩句,簡單的話順手也就做了,要是工作量大,那還是工作日去折騰吧,至少還能和同事討論討論。
總結:感覺部隊當程序員的生活也挺爽的,至少身體素質絕對沒問題!難道還有比身體最健康更重要的東西么?
作者:Coldwings
編輯:陶家龍
來源:zhihu.com/question/426897186/answer/218663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