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品分析報告寫不好?這份模板直接套
相信關注老李的很多粉絲都曾寫過競品分析報告,但從我這幾年帶團隊的經驗來看,真正能把競品分析報告寫好的同學很少。
很多所謂的“競品分析報告”,都只停留在“羅列數據”的階段,看似調研了很多,但仔細看下去,會發現只是堆砌了一堆“無用“信息,根本不能得到任何真正有價值的核心結論。
那問題來了,我們要怎樣才能把「競品分析報告」寫好,讓這份報告真正擁有價值?
1、在寫報告之前,先想清楚我們為什么要寫?
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在心里想清楚,我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這是一個很基礎的問題,但很多人往往會懶于思考這個問題,只顧機械性地完成工作。
放到現實中,就是老板讓你一份寫競品分析,你就照著做,也不明白做這份報告的目的是什么,等到快要交報告的時候,就在百度上隨便搜2-3篇競品分析,參照它們的寫作框架,再隨意找幾款產品當作競品,羅列對比這幾款產品目前的相關數據,最后簡單總結一些“人盡皆知”的結論,就交給領導,然后被領導一頓批,寫了半天也沒分析個東西出來。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再次發生,這里我們一起來明確下,寫競品分析報告的目的是什么?
簡單來說,我們寫競品分析報告是為了通過分析挖掘潛在需求,找到產品的可改進點,得出有利于業務發展的建議。就是我們要通過報告去分析競品,最后“取長補短”。所以在寫報告的過程中,我們要時刻帶著這個目的去做。
但這里有一點要強調,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進行有側重的分析。
例如:你分析的目的是想看看你和競品,誰的行業天花板更高,那就應該側重搜集觀察所在行業現狀、市場前景、業務對比等。但如果你對你將要調查的行業沒啥了解/了解不深,那你就需要一個較為完整的橫向對比,但在此基礎上仍然需要有關注側重點。
2、明確目的后,我們就可以開始選擇競品
怎么選擇競品?這里我會分為B端和C端來說。
B端選擇競品一般有兩種方式
①與銷售溝通:銷售經常會反映:xx搶了我們的客戶;客戶在簽約時還對比了xx系統;客戶之前用的xx系統里面有我們沒有的功能。這里提到的競品是我們需要高度重視的,因為已經產生了客戶資源爭奪。②百度關鍵詞搜索:基本上每個產品都有一個自己的官網,在百度上通過關鍵詞搜索,就能找到不少競品。這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
C端選擇競品的方式非常多,但我比較推薦你上各種應用商城搜索,看下載排行榜,畢竟用戶的下載量是最真實的。
選擇好競品后,我們就可以將競品進行分層,一般分為直接競爭類、間接競爭類和潛在競爭類三種,這里以出行APP舉例。
3、確定競品后,如何搜集競品信息?
這里先放一張導圖,詳細說明了我們可以從哪些分析維度去搜集競品信息。
給了框架后,我再給大家一些實用干貨,也是我平時獲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公司官網發布的季報、年報(2)艾瑞咨詢、易觀、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數據網站的行業分析報告(3)行業媒體的新聞、論壇及分析文章等(如36Kr、虎嗅網)(4)作為用戶、使用對方產品、進行客服或技術咨詢等,獲取想了解的信息(B端適用)(5)尋找對方產品用戶(核心用戶、普通用戶等)進行訪談等(難度較高,但針對性強)(6)產品的數據表現+版本迭代情況。這些可以在鳥哥ASO、App store,App annie等平臺中查到。下圖為微信一周數據報告+用戶對天貓APP的產品評論。
4、搜集完競品信息后,如何將自家產品與競品進行分析?
不說廢話,直接給大家列了一些常見的對比分析方法,直接看吧。
①對比產品的版本迭代和演化路徑:
通過時間線梳理競品發展的歷程,找出其快速上升的關鍵時間節點,通過這個時間節點,找到其當時的版本更新情況和運營手段,通過這種對比分析,往往就能夠得到很多有價值的信息(比如對方在某個時間段增長迅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們能不能借鑒使用)
此外,這里建議是把兩個東西放在一張圖上來進行對比——產品增長曲線和產品版本迭代路徑。(如下圖是豆瓣APP的產品增長曲線+產品迭代路徑合一)
來自三節課教程截圖
②對比產品結構和用戶使用路徑:
這里需要我們將自身產品與競品的功能結構圖、用戶使用流程圖畫出來。通過流程圖的展示,我們可以對照我們和對方的功能點,用戶操作的方便程度以及重要功能的展示情況等。
如果對方的用戶引導和核心功能展示比我們更好,那我們可以考慮是否借鑒對方的產品結構設計,對自身產品進行優化。
③產品盈利模式分析:
一款產品首要是能夠生存下去。所以產品盈利模式的構建是重中之重。
拿到錢無非三種方式:向投資人要錢(融資)、向廣告主要錢(信息流投放)、向用戶要錢(賣貨)。若競品的公司已經上市,財報是非常有利的分析資料。通過財報可以很清楚了解競品公司的各方面營收&支出能力。可以對競品進行輔助分析。
最后
最后還是要說下,我們寫競品分析報告是為了更有側重點地去了解自己的產品及競品,不要沉浸在純理論單純的競品分析上,要把時間多花在項目和解決問題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