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技術管理者,財務的這些“坑”千萬別踩!| CTO說直播回顧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當提到技術管理者學習財務知識,有的同學就會問了,“我一個搞技術的,財務是不是離我們有點遠?”
其實并不遠!財務,不只是管錢,最重要的是懂得透過數據,洞察經營的本質、管理的真相,實現的效益最大化。
人生中無處不和財務打交道,你的財務思維水平,決定了你的天花板有多高,也深刻影響著你的商業格局。什么是財務思維?如何做一個像CFO一樣思考的CTO?財務中有哪些必須知道的“坑”?……
本期“CTO說”系列直播,特別邀請到創財云首席技術官CTO、CTO訓練營校友杜海老師為大家講述《與技術管理者聊聊財務那些事》,通過這次公開課,希望大家對財務有更深的認識,少走彎路。
一、換個視角看財務
職場中大家對財務的誤解和偏見是家常便飯,甚至財務和會計也傻傻分不清楚。
- 學術上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中會計學屬于“790.37經濟學”下的二級學科——“790.37會計學”,一些學院有會計學院,下設財務管理專業。
- 企業管理范疇:在企業里,通常財務部門包括財務部和會計部兩個并行的部門。
如果把一家企業比作一臺車,如果說業務部門就是這臺車的動力系統,那么財務部門則是這部車的控制系統和制動系統。通常,企業財務職能包括了會計、財務、稅務和資金管理四個主要部分,但具體組織架構形式在各公司里還是千差萬別的。
二、像CFO一樣思考
技術思維和財務思維從底層邏輯上講是趨同的,現實中體現的差異無非是技術視角和財務視角的不同而已。就像系統性思維并不是技術人所獨有的一樣,財務思維也并非財會人員所固有,是作為一名管理者必備的一種底層思維。
對企業財務狀況及經濟效益進行綜合系統評價,常用的方法是杜邦分析法,又稱杜邦體系。
杜邦分析法,是利用幾種主要的財務比率之間的關系來綜合地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具體來說,它是一種用來評價公司盈利能力和股東權益回報水平,從財務角度評價企業績效的一種經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將企業凈資產收益率逐級分解為多項財務比率乘積,這樣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較企業經營業績。
作為技術人,如何理解這個方法呢?我們換個程序員熟悉的表達方式,可能會更清晰。
我們來看看下面幾個例子,大家就能更好地理解資產收益率(ROE)。
例子1:張總在2019年8月花100萬元自有資金買了一套房子,一年后以120萬元賣出,那么張總的權益報酬率(ROE)為20%,再過半年,如果以130 萬元賣出,則權益報酬率為30%。可見,房屋買賣差價越大,張總自有資金收益率越高。
例子2:張總在2019年8月花100萬元自有資金買了一套房子,半年后以120萬元賣出,然后用120萬元買了另外一座城市的房產,半年后又以130萬元的價格賣出。張總開始投入了100萬元,在一年時間內買賣兩次房產,共賺取30萬元,那么他的權益報酬率為30%,比情形1高出10%。可見,提高周轉率可以提升自有資金的收益率。
例子3:張總在2019年8月用自有資金100萬元做首付,并貸款100萬元(利率6%)買下兩套房子,一年后以240萬元賣出。房屋買賣差價為 40萬元,扣減借款利息6萬元,共賺取34萬元,張總所投入資金的收益率為34%,即權益報酬率為34%,遠大于沒有負債情況下的收益率。可見,通過負債能夠提升自有資金的收益率。
三、你必須知道的財務思維
變量思維
面對一切不確定的世界,要培養變量思維,觀察每一個變量對結果的影響,從而有效的對變量施加影響,達成全局目標。
整體思維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就是會計的六大要素。任何一個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都可以通過這六大會計要素進行記錄和反映。六大會計要素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關系,在一些情況下可以相互轉化,對其他會計要素產生增益或損耗的效果,就像中國的五行文化中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生克制化,所以在這里面,整體思維就變得尤為重要。
要以整體和全面的視角把握對象,是把想要達到的結果、實現該結果的過程、過程優化以及對未來的影響等一系列問題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進行研究。避免以偏概全,防止進入光環效應。
杠桿思維
杠桿思維的核心在于用盡可能少的成本去撬動更多的資源,從而達到收益最大化。杠桿的訣竅在于找到事情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杠桿思維需要注意的是風險。
四、財務的這些“坑”千萬別踩
現金流陷阱
利潤決定企業的發展,現金流決定企業的生死。現金流就像是企業的血液,如果失血過多,就有生命危險。
市面上有很多公司,長期沒有利潤,但也可以活得很滋潤。像美國的亞馬遜,從1997年上市,二十多年時間,一直是零利潤,甚至是負利潤經營,但是股價卻漲了200多倍。還有一些獨角獸企業,比如滴滴出行等互聯網公司,絕大部分都是沒有利潤的。但是這些企業卻被市場給予了很高的估值。這又是為什么呢?
雖然它們沒有利潤,但是,都有著巨大的現金流。
現金流,是指一段時間內資金的收支情況,是最能反映企業生存情況的核心指標。現金流主要分三類,包括籌資性、經營性、投資性現金流。
1.籌資性現金流
籌資活動指導致企業借款及借款規模和構成發生變化的一系列活動。包括吸收權益性資本、資本溢價、發行債券、借入資金等企業為了籌資而發生的一系列活動。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就是籌資活動現金流。很多公司的A輪、B輪、C輪、D輪融資。籌資性現金流多的,輸血能力強,就能在市場上生存下去。例如,滴滴備受資本追捧,擁有龐大的籌資性現金流。
2.經營性現金流
經營現金流是指投資項目投入使用后,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因生產經營活動而產生的現金流入和流出金額。一個運轉良好、主營業務清晰的企業,經營性現金流一定非常穩健。例如,茅臺的經營性現金流就非常穩健和可觀。
3.投資性現金流
投資性現金流,反映公司對固定資產或金融工具等的投資活動所發生的現金流。是一個公司在非經營性的投資項目上的進出,如銀行存款、理財產品利息,還有投資項目的收入和收益等等。
評估一個企業,現金流比利潤更靠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經營性現金流。
五年前我參與過一個創業項目,當時拿到了2000萬的投資,同時也被當地政府承諾給予500萬元的基金支持。在產品研發階段,產品開發的進度比較慢,經營性現金流幾乎為零,沒有產生任何利潤,創業團隊也并沒有足夠重視。后來投資的資金消耗殆盡,政府的基金遲遲沒到,也很難繼續拉到投資,最終項目以失敗告終。
企業破產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其中大部分死在現金流陷阱之中。企業管理者一定要懂財務,不要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視了現金流問題。
財務合規之痛
企業合規經營是融資和上市的必經之路。合規比合法更難。財務合規已經成為很多企業融資失敗的重要原因,未完成財務合規,很多企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很多企業發展初期都存在部分營業收入有意識地不入賬,減少增值稅、所得稅的繳納數額,減少企業賬面利潤,從而讓企業的實際控制人、老板個人受益。事實上,為了實現IPO上市,如果不把這部分營收收入入賬,想繼續把利潤隱藏起來,必然會讓企業上市受阻。
很多企業遇到這類問題之后,立馬采取納稅還原的方式補救。通過補繳增值稅,讓之前的賬外的巨額營業收入被還原釋放,給企業帶來還原利潤。但是補繳的不確定性很大,運作的過程中會受到當地稅務機關把握的尺度、當地政府的意見、發審委的態度等等因素的影響,在運作的過程中要付出巨大的人力、財力的代價。
五、總結
企業倒閉有30%是盈利性破產、60%是成長性破產,而僅有10%是虧損性破產,也就是說,有高達90%的企業是在良好感覺中死去的。發達國家的統計資料表明,將近五分之二的倒閉企業是獲利企業,他們的倒閉并不是由于虧損,而是因為財務管理不善,導致的資金鏈斷裂。
現在的企業普遍存在管理決策者對財務知識的認知模糊,作為技術管理者、企業管理者,一定要懂財務,通過財務的一些知識和數據去管理你的企業,讓這些數據去支撐你的決策,只有這樣,才能在現代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和內部環境復雜多變中把握企業的經營狀況,讓你的決策和管理更加健康和科學。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