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隱私透明提高客戶信任和忠誠度?
蘋果與Facebook的數據隱私之戰,讓大家對數據隱私有了更多的關注。平均一個應用程序有六個第三方跟蹤器來收集和分享在線數據,這些數據被拼湊、共享和匯總,締造了每年高達2270億美元的產業。
這是一個數字經濟時代,IDC預計,到2022年,全球數字經濟占比達到60%,中國的占比將達65%。到2023年,全球用于數字轉型的支出將達到2.3萬億美元,超過所有ICT支出的一半。未來,數據的價值越來越高,對數據隱私的保護也越來越迫切。
數據隱私事關每個人,不分國別。隨著AI、ML、IoT和邊緣等新技術不斷發展,更多的數據正在快速產生,隨之而來的是數據隱私泄露等一些問題。政府、企業和個人的數據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相關法律法規也不斷完善。
目前消費者已經越來越了解其數據應用的去處,企業也在不斷努力強化數據透明度以打消消費者的顧慮,增強品牌忠誠度。
國內外的科技企業都在不斷加強數據隱私保護,比如,Salesforce有自己的客戶360隱私中心,視頻協作提供商Pexip做出承諾,只使用用戶數據來改進他們的產品,數據絕不會出售給第三方來源以獲得額外收入。騰訊有自己的隱私保護平臺,日前,支付寶公開了“隱私數據泄露風險評估”相關專利等等。也有一些新的初創企業涌現,相關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三年里,專注于幫助企業客戶處理隱私的初創公司數量增加了五倍,現在已經有近300家。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隱私問題出現,相關法律法規提供了法律上保護,GDPR在2018年5月開始施行,《加利福尼亞州消費者隱私保護法案》(CCPA)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在制定中,這些給企業造成了沖擊,增加了合規成本。企業向軟件提供“隱私即服務”可能是有意義的,提供了實際價值,而不僅僅是預防損失。
根據Cisco發布的2021年數據隱私基準研究報告,93%的組織求助于他們的隱私團隊來幫助指導他們的大流行病應對措施。擁有更成熟的隱私實踐的組織獲得的商業收益高于平均水平,他們能夠更好地處理世界各地不斷變化的隱私法規。
根據Cisco 2021年數據隱私基準研究中報告,企業正在認識到數據隱私投資的實際回報,包括減少銷售延遲、增加創新、提高效率,以及提高品牌在消費者中的整體“吸引力”。還有一些更明顯的好處:減輕損失、增加信任等。
有專家指出,未來數據隱私的發展,希望更加注重透明度,讓消費者能夠掌控自己的數據。消費者越是了解他們的數據是如何被使用,在哪里以及為什么被使用,對企業會越信任。
在數據隱私保護方面,政府、企業和個人都有各自的責任、義務和權利,作為個體的消費者是相對弱勢的一方,雖然很多人戲稱這是一個沒有隱私的裸奔時代,相信通過各方的協同努力,利益驅動下的數據黑產會得到應有的懲治,一些黑箱變得更加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