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互聯網巨頭們發紅包181億,誰是最大的贏家?
自從2015年春節,微信選擇與春晚合作發紅包,并奇襲了支付寶之后,后續的這么多年,都 是互聯網廠商們與春晚合作,并且大肆的發紅包。
且這些年來,紅包金額越來越大,參與的廠商越來越多,2021年,一共有十來家廠商選擇在春節期間發紅包,且金額創下了歷史記錄,如果將拼多多、微視、QQ、淘寶、支付寶、快手、抖音等所有平臺發的紅包合計起來,達到了181億。
像快手、百度、抖音、拼多多等都是金額上了20億。那么問題就來了,這么多平臺發紅包,發了181億下去,究竟誰才是最大的贏家?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說的是,這些廠商們發紅包究竟是為了什么?那么自然是為了用戶,為了流量,為了商業模式。
對于所有的互聯網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流量,也就是用戶數。而春節是中國最傳統最重視的節日,而春晚是中國影響力最大,觀看用戶數最多的娛樂節目。
所以互聯網巨頭們都是想辦法與春晚合作,一旦合作,那么流量就有了保證。畢竟一個春晚有10多億人觀看,而中國目前網民數還不到10億。
其次是為了商業模式,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們,一做大了,都想著做金融,電商,而發紅包后用戶自然要消費,要提現等,這樣就實現了讓用戶綁卡,消費的目的,金融、電商的路也就通了。
那么2021年這181億紅包撒下去,誰是大贏家?或許現在還看不出來,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最簡單的用戶下載量來評估一下。
從春晚剛結束后的Applestore榜單來看,快手登上榜單第一,除了短視頻和閱讀軟件,其他幾家撒錢的平臺幾乎看不到身影。而5天后,主要還是抖音、微信排在前面。可見用戶在春節的注意力,也并不是用錢就能買定的,而最大的贏家,看起來還是短視頻軟件們。
當然,這也只是暫時的,接下來怎么留存這些用戶,可能是這些APP們最重要的問題,如果留存不住,花的這些錢也就白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