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高效”成主打,華為云賦能“新云原生企業”成長之路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12月30日,華為云TechWave云原生2.0技術峰會在深圳隆重召開。來自ICT產業的精英與眾多業界資深專家、行業大咖齊聚一堂,共話云原生的前沿技術,為了推動云原生產業發展和行業落地、賦能更多“新云原生企業”,華為云CTO張宇昕現場聯合CNCF、中國信通院及業界云原生技術精英,共同發布了全球化云原生交流平臺——“創原會”,一起去探索前沿云原生技術,共享產業落地實踐,共創云原生與業務融合的無限可能。
在當天下午主論壇的主題演講環節、四大技術分論壇以及創原會云原生精英沙龍上,“資源高效”是屢屢被演講嘉賓提及的一個關鍵詞。相信對于很多上云的企業用戶而言,這四個字背后代表的是他們對于云原生最迫切的原始需求,而這恰恰也是華為云提出云原生2.0并矢志實現的一大特色。
你以為的云原生,其實并不是真正的云原生
在多事之秋的2020年,社會整體的經濟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新冠疫情巨大的影響,正因如此,云計算靈活性和彈性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很多行業和企業用戶自上而下將“云”視為其前瞻性IT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
有的企業認為自身的云原生環境使用了虛擬機,這樣就已經實現了資源的高效與彈性,有的資源還可以自動化部署,因此自己也可以被算作是云原生的“弄潮兒”。其實這樣來定義云原生并不準確,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只是云原生的初級階段。因為這個階段的資源調度,只是降低了企業成本,但是對企業增益有限,企業原來的能力并沒有發生本質上的改變。倘若企業要實現數字化轉型,那么業務的智能化一定是重點目標之一,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基于容器實現多元計算和統一計算是一個好思路,資源的顆粒度會更精細,高效程度也會更高。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企業用戶開始意識到,雖然云原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應用開發的速度,并且簡化了運維,但由于云原生技術聚焦在應用層,與云基礎設施只是簡單疊加的“云原生ON基礎設施”架構。在這種架構下,計算、網絡、存儲等基礎設施無法感知應用在高可用、高性能、自動彈性等方面的訴求,也無法滿足跨集群、跨區域、跨云的全局化業務場景,因此企業業務與應用無法實現真正的“云原生化”。
不僅如此,隨著越來越多的業務要求更多服務器算力來承載,支撐業務的計算集群往往價格高昂,資源的動態成本也成為企業規模擴張的最大阻礙。
云原生2.0:資源高效“C位出道”
為了幫助上云用戶突破應用變革的瓶頸,華為云曾提出,云原生2.0是企業智能升級新階段,企業云化將從“ON Cloud”走向“IN Cloud”,成為“新云原生企業”。在此基礎上,華為云發布了云原生2.0全景圖,賦能新云原生企業智能升級,實現“資源高效、應用敏捷、業務智能、安全可信”。其中華為云原生基礎設施全面升級,助力企業全速轉型,實現“資源高效”首當其沖。
云原生2.0全景圖
在算力性能方面,華為云支持多元算力,能夠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個性化算力需求。同時基于華為云擎天架構的軟硬協同能力,為應用提供極致性能的云原生算力;
在資源調度方面,華為云基于擎天架構實現了以應用為中心的資源調度,例如基于擎天架構獨創的容器全卸載技術,容器集群可節省30%資源成本;智能算力調度系統根據應用流量、節點資源利用率、網絡拓撲等運行時狀態,可進行算力智能決策、調度、動態超分和分時復用,保障應用SLA滿足業務要求;網絡硬件直通與彈性ENI技術,能直接為容器實例分配QoS可保障的網絡資源,能夠根據應用訴求動態分配網絡資源,提升2倍帶寬,靈活匹配不同業務的差異化訴求;
在資源協同方面,華為云基于多云治理和邊云協同,打造高效、高可靠的分布式泛在計算平臺,并構建包括容器、裸機、虛機、函數多種資源的統一計算平臺,讓傳統企業應用與云原生應用能更好的協同;
在資源運維管理方面,華為云以“應用”為中心打造標準、開放的企業應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為企業提供一鍵式部署、可感知應用的智能化調度、全方位監控與運維能力,使應用生命周期管理更高效、智能。
華為云打造云端用戶資源高效“高光時刻”
那么在云原生2.0時代,華為云如何助力政企實現“資源高效”,又給云端用戶創造了哪些“高光時刻”呢?
先看看華為“自己造的降落傘自己跳”:華為商城Vmall借力華為云原生第二代裸金屬容器將業務性能提升2倍,加上云數據庫助力,成本節約30%;同時云容器實例CCI,秒級可擴容1000容器,數據庫百萬級QPS高吞吐能力,應對流量洪峰從容不迫,保障用戶流暢的購物體驗。
在基因測序這一高科技領域,華為云帶來的極致算力更是大顯身手:華大基因在測序流程中往往會涉及到海量數據分析、復雜基因組裝問題,需要龐大的算力支撐,采用了華為云原生高性能計算解決方案之后,通過靈活敏捷測序流程、秒極彈性伸縮的高可靠資源,華大基因應對大規模波動的計算任務,數據分析性能提升40%,提升測序效率的同時,成本降低50%、基因測序更快、更穩、更準。
再看看與國計民生休戚相關的交通行業:高速公路網結構復雜,海量收費站點廣泛分布于全國,設備多,管理復雜,效率低,如何才能實現全國高速一張網統一管理?交通部路網中心基于華為云強大的邊云協同能力,實現十萬級邊緣節點快速接入,超30萬邊緣應用統一管理,業務效率提升10倍以上;并結合AI視頻分析能力和交通行業大數據,對通行車輛進行識別、稽查、軌跡還原,實現自由流收費,省界平均通行時間由15秒提升至2秒,通行速度提升90%,備受人們好評。
創原會:聚八方領航者 論云原生之道
華為云CTO張宇昕表示:“結合華為自身超大規模云原生實踐,以及幫助政企、互聯網云原生轉型的豐富經驗,我們希望聯合產業、社區去搭建一個平臺,將云原生領域的技術精英、實踐先行者聚起來,共同賦能行業、共創云原生產業,我們將這個平臺稱為‘創原會’”。在同期舉行的創原會云原生技術精英沙龍上,40多位來自不同行業的技術精英也圍繞著云原生如何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及智能化升級進行了熱烈的探討,后續,創原會將秉承“聚八方領航者,論云原生之道”這一理念,持續為新云原生企業賦能,加速云原生在行業落地。
如今云計算已成為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關鍵要素,是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驅動力量。賽迪顧問預測2021年我國云市場規模將達到2828.1億元,增長率達到35.4%。在這樣的規模下,企業上云不僅僅為了快速低成本地獲取資源,而是想利用云原生技術和云端資源,與自身的數字化轉型相結合,實現商業變革。相信華為云TechWave云原生2.0技術峰會的舉辦初衷也正是如此,為更多企業提供參考與借鑒,早日實現智能升級。
了解更多可進入華為云官網。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