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冬日晴空藍 | 智慧城市建設助力沾化精準防治空氣污染
對于山東濱州市沾化區的市民來說,今年冬天要格外晴朗一些。
過去,每逢秋冬時節,沾化周邊地區又會迎來一輪秸稈焚燒的高潮,大量秸稈燃燒中帶來的滾滾濃煙與灰塵,讓這座“冬棗之鄉”蒙上了厚厚的霾。
在今年冬天,沾化區域的市民終于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而這一切,還要從今年起出現在城市上空的“眼睛”和城市中心的“大腦”說起。
“眼睛”+“大腦” 讓天氣更晴朗
在北方廣大地區,秸稈焚燒這一習慣由來已久,雖然多地陸續出臺相關禁令,但總屢禁不止,沾化區也不例外。一到秋冬,沾化區就會啟動日常巡查、航空拍攝等多種方式來輔助管理。不過,前者受困于勞動量大、工作人員數量不足、效率低下,后者則面臨成本高,頻率低、受天氣航空管制影響大等問題,導致沾化區的秋冬空氣污染問題遲遲未能解決。
今年,隨著沾化區智慧城市建設的開啟,沾化區在全區47個高點設置雙目熱成像高點監測點,并借助城市大腦的有效調度,有效解決了秸稈焚燒發現晚、行動慢的問題。
在前端,監測點如同“眼睛”一樣,能夠360度識別7km范圍內的濃煙和焚燒,以及10km以內的建筑物和工程車輛變動情況,及時發現可能的火情。更重要的是,該視頻系統還將全面接入沾化城市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視頻融合平臺。視頻融合平臺不僅具備視頻數據接入、轉發、解析與分析能力,還打破了沾化區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讓視頻資源在不同部門之間共享共用。
這樣,一旦在全區內任何地點發現疑似火情,在視頻導入后,視頻融合平臺就能在第一時間對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現場情況、位置等信息在第一時間通知就近的鄉鎮責任人、消防機構、應急協調處置小組、國土執法人員等工作人員,并派遣相關負責人立即前往現場進行處理,將火災和違法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此外,處理情況還可在事后反饋回視頻融合平臺,形成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閉環。
此舉徹底改變了過去依靠人力巡邏的局面,大大降低了各部門人力物力投入,在提高效率,降低人民群眾財產損失的同時,也有效解決了空氣污染問題,為沾化區帶來了久違的藍天。
智慧城市建設正盛 沾化迎來新名片
其實,解決秸稈焚燒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只是沾化智慧城市的“牛刀小試”。作為山東省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沾化區早在2019年,就依據《山東省新型智慧城市縣級建設標準》,以“創新沾化、智慧沾化、暢通沾化、平安沾化、美麗沾化、幸福沾化”為建設目標,開啟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用新技術、新思路解決城市發展管理中的種種難題。
作為試點城市,沾化區攜手在智慧城市領域具有豐富落地經驗的紫光集團及旗下新華三集團,共研具有示范作用的區縣智慧城市建設“沾化模式”。經過前期細致的溝通與調研,采用以城市數字大腦為核心,向下統籌管理各類信息化基礎設施,向上孵化生長各類智慧應用的建設模式,以城市治理服務、決策管控、產業發展為目標,結合長效運營體系、人才團隊建設等手段,不僅有效解決了智慧城市功能的復雜性和協同性問題,也切實解決和推進了沾化區的實際需求。
在解決秸稈焚燒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視頻融合平臺就是城市數字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平臺已經接入7個部門數千路視頻數據,實現海量數據的智能分析,打破部門之間壁壘,讓視頻資源充分共享共用,最大限度發揮數據價值。今后,還可在明廚亮灶、危化物管理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進一步助力城市治理。
未來,紫光集團及旗下新華三集團將從優政、興業、惠民出發,助力沾化區打造豐富實用的智慧應用,全面推動“公共服務更加便捷、城市管理更加精細、農業體系更加優化”的智慧沾化建設,助力產業的新舊動能轉化,加速創新發展,提升市民幸福,讓“冬棗之鄉”向智慧之鄉進發,打造區縣智慧城市的建設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