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雙循環“大動脈”,區塊鏈賦能物流行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物流業連接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是打通供應鏈、協調產業鏈、創造價值鏈、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12月17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在第二屆全球供應鏈數字經濟峰會暨2020中國雙鏈年會上表示,物流業作為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在發展動能轉換、推進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方面走在前列,而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更加深刻地改變中國乃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和發展方式。
雙循環“大動脈”遇阻
“物流行業雖然是支撐國民經濟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產業,但是行業長期以來存在小散亂弱的現狀,近90%的行業企業都是小微企業,這導致行業企業間協同合作難、信用體系缺失,進而導致融資難融資貴、運營效率低。”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區塊鏈應用分會秘書長潘海洪向《鏈新》表示。
佰鏈薈創始人、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研究員辛泓睿認為,目前由于經濟結構、物流企業管理水平、制度性成本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國物流的整體效率較低,除了社會物流費用占GDP比例過高以及物流績效指數(LPI)水平與中國的地位不匹配之外,還存在社會庫存水平高、產品周轉慢、資源與資金占壓嚴重等問題。
“物流效率低不僅增加全社會的物流費用,還會造成巨大的社會資源占用。”辛泓睿介紹,中國70%以上的貨運量是公路物流,車輛空駛率超過40%,貨運車輛的油耗、污染排放和占用的道路空間均較大,對環境、能耗、交通基礎設施等的負面影響巨大,全社會為此承擔了巨大的隱性環境代價。
此外,物流行業存在的另一大痛點就是一體化程度低。據近年相關數據,全國公路物流企業750多萬戶,平均每戶僅有貨車1.5輛,企業規模小,其中前20名企業所占市場份額不到2%,集中度僅為1.2%,公路貨運行業95%以上是個體運輸戶,90%以上的運力資源掌握在個體運營司機手中。
辛泓睿向《鏈新》表示,除了物流公司多、小、散之外,中國物流行業整體缺乏協同,物流信息共享、開放不夠,“信息孤島”現象突出,物流倉儲行業在服務方面也還存在著散、弱的現象。同時,物流企業之間、不同地區之間、不同倉庫之間、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和互通,全國物流尚未形成統一的體系。
潘海洪向《鏈新》表示,物流行業可以從物流行業聯盟化、物流溯源物流金融、物流電子單據、物流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落地,將改變行業大而不強、協同難、征信難、融資難、效率低等現狀問題。
區塊鏈技術機遇和挑戰
從目前發展情況看,中國物流與供應鏈領域區塊鏈應用依然處于初級階段,發展潛力還十分巨大。
《2020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產業區塊鏈應用藍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區塊鏈與實體產業相結合,落地項目中涉及物流與供應鏈領域的部分超過32%,表明物流與供應鏈領域依然是區塊鏈技術最重要的應用方向之一。2020年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產業區塊鏈平臺上鏈總額約4.5萬億元,較2019年的1.7萬億元大幅增長。
潘海洪認為,制約區塊鏈技術在物流行業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物流行業屬于傳統行業,從業人員對區塊鏈的認知還不足,不明確該如何與區塊鏈相結合;二是物流行業許多企業信息化都未完成,缺乏區塊鏈應用的基礎條件;三是區塊鏈應用還處于早期階段,行業并未出現標桿型應用場景,缺乏示范帶頭效應。
“部分企業和項目為了趕風潮因為區塊鏈而區塊鏈,本來傳統互聯網技術可以解決的問題非得用區塊鏈技術,實際上導致成本更高,也未取得實際效果。”潘海洪表示。
潘海洪認為,實體產業企業應用區塊鏈最關心的是數據上鏈后的安全問題和隱私問題,第一需要通過隱私保護方面的技術打消企業上鏈后數據安全的顧慮;第二需要從小場景開始實踐,讓企業低成本的體會到區塊鏈帶來的價值;第三是行業協會應該帶頭組織行業頭部企業就部門場景組建行業級區塊鏈聯盟平臺,以第三方身份來推動區塊鏈聯盟平臺的組建以及治理機制和價值分配機制的執行。
辛泓睿向《鏈新》表示,經過多年發展,區塊鏈應用已從單一應用于比特幣系統的底層技術延伸到包括物流在內的諸多領域。要用好區塊鏈這項新技術,既需要從底層技術及裝備上進行創新、從應用場景上進行突破,也需要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協同支持。區塊鏈將從根本上引發、驅動新一輪的變革——信用革命,使物理空間的信用在信息空間得到體現。區塊鏈不是孤立存在的技術,而是與人工智能、5G、物聯網、芯片等技術進行不斷結合,共同為物流行業帶來變革。
物流金融初見成效
據何黎明介紹,目前物流與供應鏈金融、物流追蹤與產業溯源,依然是物流與供應鏈產業區塊鏈應用場景最廣泛的部分。其中,區塊鏈技術作為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必要技術之一,能否助力行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也備受關注。
此前,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產業鏈核心企業,加大流動資金貸款支持,給予合理信用額度。支持核心企業通過信貸、債券等方式融資后,以預付款形式向上下游企業支付現金,降低上下游中小企業現金流壓力和融資成本。支持企業以應收賬款、倉單和存貨質押等進行融資。適當降低銀行對信用良好企業的承兌匯票保證金比例。
據安鏈科技市場總監李一明觀察,目前區塊鏈技術在物流金融領域最有效的落地應用是應收賬款的電子憑證化,通過電子憑證拆分、流轉,可以實現信任從核心企業到中小企業的傳遞,實現信任外溢。
“在上述過程中,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到期付款的時候貨主發出付款申請進行付款審批,這個時候需要調用鏈上的智能合約觸發銀行的細分規則,基于各個業務方在銀行存在與區塊鏈地址綁定的賬戶,銀行賬戶的自動轉賬可以實現運費的自動結算。”
李一明認為,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目前正處于從落地走向成熟的階段。“中國的供應鏈金融市場非常龐大,2019年整個市場規模達到了2.1萬億,但是在沒有區塊鏈技術介入的傳統業務模式中,其增速并不快,甚至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當把區塊鏈技術融合到供應鏈金融后,整個情況就變得非常不一樣了。”
李一明認為,今年是許多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產品落地并且證實其應用價值的一年,根據預測,明年供應鏈金融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并且在未來三年內保持非??斓脑鲩L速度,到2023年,整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6.1萬億,“這意味著與傳統模式相比,區塊鏈技術的加入,使該市場規模增長超過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