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行業的高級崗位和初級崗位,到底有什么區別?
最近搜羅了一些粉絲問的問題,一些比較好的問題拿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今天的問題是就數據分析的崗位級別區分來探討一下,幫助大家在數據分析的崗位晉升中可以有的放矢。

首先我們來看看,一個初級數據分析崗位,都需要具備什么樣的特征:
1、工作內容:
初級數據分析崗位雖然也叫做“數據”,但實際的工作內容可能只有50%跟數據相關,比較重要的工作就是寫寫日報、月報(報表體系搭建),取取報表數據(或是數據庫取數),抄送、上報數據(指標數據監控),簡單數據處理(初級數據清洗加工),做做PPT(數據報告制作與展示)等等。

初級崗位的工作通常比較機械,與業務的接觸是很少的,很多公司的“數據分析崗位”其實就是“數據運營”,運營的內容占到大多數。
2、硬性要求:
EXCEL、SQL、PPT這些是必須要會的,另外還需要一顆能耐住寂寞的心和抗壓力。
其中excel起碼要熟練運用if、vlookup這些函數,sql要掌握嵌套查詢、聯合查詢等基礎功能,PPT能力不需要很出眾。
3、加分能力:
BI能力、可視化能力、業務能力,這些都是在簡歷篩選當中能讓面試官眼前一亮的技能,其中最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對業務的理解能力。
比如給你一張網站的流量數據,你一眼就能夠看出哪個數據有異常、哪個流程可能出現問題、每個環節應該采取什么措施,這就是真正的業務能力。
而且千萬要注意!不要以為BI能力就是學一些SPSS、VBA、Python這樣的工作,真正的BI能力是對數據的敏感度、數據處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心中有數”。

我們隨便從招聘平臺上找一些數據分析崗位的招聘需求,就能看出這些崗位的門檻其實并不高,大量求職者涌入也造成了初級崗位的平均薪資,越來越不盡人意(中國的內卷化,你懂的)
我們再看看高級的數據分析崗位,都有什么樣的特征:
1、工作內容:
高級(中級)數據分析崗位幾乎隨時都在跟數據打交道,簡單的日報月報工作都可以用編程或者工具實現,每天最大的工作量就是跟處理業務的問題需求,或者配合數據部門進行建模、平臺建設等工作。
如果是偏技術的,就是通過編程來處理數據、建立模型、預測數據等;
如果是偏業務的,就是通過業務模型來分析數據、輸出方案、提高業務績效等;
2、硬性要求:
扎實的統計學、至少一門編程語言、至少一門BI工具、數據庫基礎和一定的算法基礎,比如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等。
編程語言的話推薦是python或者R,BI工具國內基本會用FineBI、PowerBI等,以及多元統計、決策樹、邏輯回歸等數據挖掘知識。

那么,高級和低級數據分析崗位的區別,到底是什么呢?
我認為,二者的最大區別就是在對業務的理解上。
初級數據分析做的都是底層取數工作,價值不容易體現,老板不會很重視你的意見和作用,你說的話業務也不會相信。所以剛入門的初學者,基本上只能做機械性質的工作。
但是,當你能慢慢對業務和數據有了敏感度和自己的理解,在業務時間想方法提升機械工作的效率,比如日報月報、excel上報、數據庫取數等,是不是有更快的方法實現,這時候你做出來的東西,一定能讓老板眼前一亮。
最后,再去跟業務充分學習指標、邏輯、數據等經驗知識,至于怎么去學習業務經驗,這里篇幅問題不詳細講了,之前的文章曾經提到過。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