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產學研”一體化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基地
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位于國家級高新區永川鳳凰湖園區,毗鄰渝昆高鐵永川南站。學校規劃用地500畝,校舍面積30萬平方米,建筑設計充分借鑒華為深圳總部風格,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集合,園林與書院交融,格調高雅,景觀優美。
學院立足于打造全國示范性5G新型智慧校園,教學、科研、實訓、辦公及各類生活用房智能高端,教室均為智慧教室,創新中心配置華為最先進設備,各種功能室均配備智能化裝備。同時與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形成大學校園+科研機構、產業園區、科普基地、旅游目的地等“1+N”融合發展共同體。
一、如何打破傳統職業類院校的建設模式
在建設前期整體信息化規劃中,學院調研全國中高職校園信息化建設現狀,普遍存在幾點問題,(1)缺乏整體規劃,導致學校業務全景模糊,信息化體系殘缺;(2)缺乏統一技術標準,信息孤島嚴重,數據無法聯動和更新;(3)多重身份和密碼體系,多重登錄界面,師生使用方便性不夠;(5)業務系統的開發和維護模式不統一,更新維護困難;(6)數據資產利用不足,無法提供決策分析等。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同樣面臨這些待解決的問題,才能實現以人工智能專業群為主打專業的新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因此中高職信息化建設亟待解決。學院希望在華為強大的設備、師資、技術和科研實力支持下,建成一所高水平職業學院,在云、大、物、智、移等領域培養高技能人才。并規劃如何將校園智能化與人才培養進行結合,如何將智慧校園中的應用在人才培養課程中進行實踐,同時培養出的人工智能人才再不斷豐富校園智慧化模式,形成“產學研”一體化可循環的人才培養建設模式。
二、以智能信息化推動“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建設
為了解決傳統校園信息化建設痛點,并突出重慶智能工程學院的人才培養特點,華為借鑒自身數字化轉型經驗,協助學校進行智慧校園構架設計,以新一代校園網、物聯網為基礎,聯合5G技術,打造一套先進的智能化基礎平臺,快速響應學校教學及管理業務需求,幫助教學研業務提升,降低成本,減少重復活動,方便信息共享;同時通過業務需求與IT能力的有效結合,為教學、科研、校園服務、管理等業務提供安全、高效的流程信息化環境,從而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
三、“一網、一云、一平臺、兩中心”構架夯實人工智能人才基地ICT沃土
華為通過智慧校園解決方案搭建“一網、一云、一平臺、兩中心”智慧生態:
一網: 建設高速、安全和敏捷校園網絡系統,將有線、無線、物聯網、5G融合一體。支撐視頻,語音,設備,教研,辦公等各種業務的統一承載和業務質量保障,支持智慧校園的業務永續,實現校園的全連接。
一云: 采用虛擬化云計算技術建設學校的私有云平臺。私有云平臺支持混合云的建設方式,為上層應用提供按需使用的計算和存儲資源,并提高計算和存儲的資源利用率,縮短業務上線時間,統一管理,簡化運維。
一平臺: 建設智慧校園支撐平臺,成為承載學校各種業務功能和服務能力基礎平臺,包括園區的安防、人員、車輛、環境、資產等系統的數據集成和服務集成,并通過微服務化架構向應用開放,使得可以快速的按需構建各種上層智慧應用。
兩中心: 可視化綜合管理中心( IOC) 和一站式服務中心。IOC實現校園全局態勢的實時可視、一體化事件監控、決策支撐和應急指揮;一站式服務中心是集事務申請、計劃、管控、辦理、評價、分享于一體的“一站式”校園服務開發平臺,全方位360度覆蓋全校師生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的相關事務。
四、打造WIFI6新型智慧校園,爭創民辦教育示范高校
通過“一網、一云、一平臺、兩中心”構架的搭建,學校實現信息化建設的高標準“五化”:(1)信息資源數字化、標準化;(2)校園應用系統一體化;(3)師生服務人性化;(4)基礎設施先進化、移動化;(5)工作流程高效化。
同時突出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的一體化智慧教育體系特色:(1)萬物互聯,數據融合,平臺化,構建創新型業務應用。針對不同的校園角色呈現不同的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統一的校園園區、教學業務的支撐平臺,通過物聯網平臺融合校園園區與校園主營業務生產數據,構建融合的創新應用。(2)WIFI 6無線覆蓋,支撐新型業務實踐創新。針對不同應用場景,通過WIFI 6全場景部署,實現全園區高帶寬、低時延的網絡通路,為AR/VR、4K視頻、3D診斷、互動操作模擬、全景直播、虛擬展會、互動式游戲等場景提供創新培訓服務。最終構建校區、園區、社區一體化智慧教育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