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鵝”究竟“冤”在何處?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IMDDT」,作者小團子s 。轉載本文請聯系IMDDT公眾號。
2020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一場疫情讓多少人意識到原來自己這么的喜歡工作,川普推特治國過家家、瑞幸咖啡財務造假、當當李國慶強奪公章自封王、太子蔣帆英雄難過美人關……讓人不禁感慨,原來現實生活遠比電視劇會更精彩。
<“冤逗鵝”來了>
而就在2020下半年開始的第一天,一張法院判決書,瞬間讓這一天變得不再平凡。也自此揭開了互聯網巨頭騰訊與國民辣醬老干媽的一場跨界之仗。
每當有瓜落地,各路同行、網絡人才、看客都從不缺席,這次也不絲毫不例外。這個大瓜也徹底火爆了票圈、微博等互聯網的大街小巷。
看到隔壁老王家被盜,這邊馬上地攤兒擺起來,開始賣起自制高級防盜門。
網友親自題詞
得知自己被網友賜名,小鵝鵝一臉有苦說不出的委屈。
縱為“南山必勝客”的鵝廠法務,在老干媽面前遭遇滑鐵盧,不得不承認,醬還是老的辣。
只可惜,苦了這幫程序員,加班加點趕上線,搞推廣,最后不僅雞腿沒加上,反而只能用辣醬拌飯,而且這醬還是假的,找誰說理去。
作為此次醬瓜事件最大的冤大頭,與其被人評頭論足,還不如先下手為強,企鵝官方直接認慫承認:《我就是那個吃了假辣椒醬的憨憨企鵝》,自己的瓜自己吃,肥水不流外人田。
這么豁得出去,除了自己嘗嘗這瓜到底甜不甜外,騰訊估計也是想“榨”干老干媽最后一點剩余價值,畢竟1600w換一次熱搜,對于家大業大的騰訊來說,也不算什么太虧本的買賣。
<“逗鵝”究竟“冤”在何處?>
回頭看,事件為何會發展到今天的地步,究竟是哪邊的疏忽?
有說,一個蘿卜章,騰訊這么專業的大廠竟然發現不了,不合常理呀?
有說,打了這么多、這么久的廣告,老干媽真就一點沒發現,還是揣著明白裝糊涂?
還有說,蘿卜章可以造假,那么多的廣告推廣素材,也是蘿卜捏出來的?這三名不明人員也下血本了吧?
究竟細節是怎樣,我們可能暫時也還無法得知,畢竟瓜還沒熟透。
但騰訊在整個事件中,監管存在漏洞應該是肯定的了,無非是這個漏洞是被老干媽鉆了,還是被老千媽鉆了,抑或是被接下來可能被爆出的老百媽鉆了而已。
難道騰訊真的無法從最開始就避免這樣的監管漏洞嘛,應該是不至于吧。難道只有騰訊存在這樣的監管漏洞嘛,肯定也不止吧。
如果我們再仔細去看看其他的企業,或許會發現,這樣類似的監管漏洞,好像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企業在高速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去開疆拓土、也會不斷加大業務部門的業績壓力,企業只有跑得足夠快,才能夠在時間的賽道上占據有利位置。而各種各樣的監管,企業也知道很重要,但無形中又必然會帶來效率上的損耗,監管越嚴格,效率損耗越大。所以,大多數時候,大家可能都是在盡可能尋找一種平衡,同時賭博式的抱著一定程度的僥幸心態,常態而已。
冤逗鵝的瓜,或許是偶然,亦或許是必然。或許是“南山必勝客”的鍋,抑或者不是。
當然,這些跟我們大多數人可能根本沒什么關系,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可能根本不需要去操這個心。
跟我們稍稍可能相關的是,當企業出臺相關的合規政策、監管制度后,出發點和必要性、緊迫性,我們是否進行了足夠透徹的宣貫,而不僅僅是一紙通知,否則可能只會引起一線更多的不理解,或者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式的投機。同時,我們一線是否可以適當的換個角度和思路去理解這些政策與監管約束,必要時的逆向反饋是否也能足夠真實、足夠客觀,否則,我們可能只會被當做桀驁的釘子戶,也讓自己實際的工作中陷入無盡煩惱。
<繼續吃瓜>
至于騰訊和老干媽之間的恩怨情仇又將何去何從,我們瓜田里守著便是。
未來,我們或許還會看到更多的冤逗貓、冤逗狗、冤逗鴨……
瓜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