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塑造建筑業
自1990年約翰·羅姆基(johnromkey)進行第一次實驗以來,物聯網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用一臺不起眼的烤面包機,他(成功地)證明了互聯網可以控制日常物品。這個簡單而深刻的實驗使我們對物聯網的未來前景有了些許了解。
物聯網,或者有時被稱為機器對機器(M2M),就是讓所有東西、機器、系統和交通工具(僅舉幾個例子)連接到互聯網上。其目的是能夠遠程控制它們,監測它們的狀態,或生成數據,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業務或現實。
施工安全第一
根據職業健康與安全網站上的一篇文章,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估計,美國每年有超過460萬起工傷事故,相當于每7秒鐘就有一起。此外,根據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的數據,建筑行業占到工作場所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建筑業因此被認為是最危險的工作領域之一。
建筑公司可以結合物聯網裝置(如無線傳感器、可穿戴設備和GPS跟蹤)生成的實時數據,以從環境、安全、健康和質量(ESHQ)項目中獲得關鍵見解。建筑工地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來修改和加強安全計劃。通過實施一系列傳感器(噪音、振動、運動),現場管理人員可以確保更好的安全性,預測和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害,并對現場事故及時作出反應。這些裝置不僅能夠對工人進行密切監測,而且還有助于激發工作行為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可能會導致整體風險。
監控設備
設備和材料被盜或丟失的風險始終存在,因為不可能一直監控施工現場。可以通過使用配備傳感器的物聯網來解決此類問題,以通知材料或設備的當前位置。換言之,不需要有人在場照看。
物聯網在建筑領域的好處:
- 預測性維護通過讓員工了解每項資產的最新狀態,從而提高了管理和維護效率。
- 它提供了更多數據以防止發生中斷,并且系統可以通知業主庫存減少、材料減少以及周圍環境的狀況。
- 物聯網可以通過確保更高的效率和就緒性來提高生產力。它減少了人員的工作量,并減少了工作流程中的人為錯誤。
- 為管理層提供了一個創造新想法的機會,以改善施工交付和客戶滿意度。
盡管正在進行的冠狀病毒疫情使物聯網設備的凈增加量下降了15%,但研究預計該領域的前景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