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如何重塑建筑業
只有那些使用技術改變其工作方式的建筑企業才能確保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在疫情期間,建筑公司處于第一線,迫切需要發展醫療設施和其他基本基礎設施。但對于一個嚴重依賴體力勞動和現場工人的行業來說,突然的現場關閉、新的安全措施以及對更多遠程員工的需求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研究表明,全球建筑業在2020年下降了3.1%,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但問題并未就此停止。如今,項目已經恢復,但許多項目正受到全球供應鏈中斷、工人短缺和材料價格飛漲的影響,尤其是木材和鋼材。這些問題將持續到可預見的未來。
如果建筑業有時間擁抱數字化轉型,那就是現在。隨著站點開始重新開放和項目增加,新興技術將成為該行業復蘇的關鍵。根據麥肯錫的研究,建筑業變革和技術采用的要求從未如此強烈,因為這種流行病“只會為建筑公司面臨的先前存在的生產力和數據可見性問題提供額外的緊迫性”。
尤其是這場危機中出現的數字創新,例如物聯網傳感器和機器人無人機的使用,將幫助企業改善健康和安全措施,標準化模塊化結構,創造更可持續的建筑環境。
首先,使用數字現場接觸點優先考慮工作場所安全
隨著建筑公司繼續遵守大流行的限制,技術對于實施健康和安全措施至關重要。
例如,公司可以使用可穿戴設備和人工智能傳感器來檢測員工何時沒有保持適當的物理距離。一些建筑項目甚至使用接觸者追蹤設備,當工地人員過多時會提醒員工;這些可以在確診COVID-19病例時識別潛在感染者。這些措施不僅優先考慮員工安全,還幫助公司避免整個站點關閉。
即使是遠程,技術也是建筑公司的重要資產。由于現場允許的人員減少,公司可以依靠新的基于云的視頻平臺來協助進行現場監控。在邁阿密市,通過Zoom或MicrosoftTeams視頻通話對建筑工地進行虛擬檢查現在已成為現場工程師和建筑控制官員之間的例行公事。
僅在2020年,使用量就增加了兩倍,無人機也被更頻繁地用于改進測繪和測量過程。憑借其先進的功能,無人機可以創建現場的數字記錄,以告知項目時間表——允許所有利益相關者安全地監控進度,同時提高項目的準確性、速度和易用性。
然后,使用模塊化構建2.0在受控環境中構建
與傳統選項相比,現代施工方法(MMC)提供了許多好處,并且是該行業能夠在大流行期間適應的重要原因。
特別是,模塊化建筑——在制造設施中預制模塊和組件甚至整個房屋然后運送到現場的過程——使許多建筑公司能夠以安全、可靠和受控的方式繼續運營。
雖然這種施工方法并不新鮮,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希望在大流行限制下保持運營,數字規劃和生產技術的發展已經看到采用率提高。
這種在整個建筑過程中實現更多標準化的能力使建筑公司能夠積極解決影響建筑項目質量和交付速度的嚴重生產力問題。例如,麥肯錫預測,如果在合適的環境下進行,異地施工可以將施工速度提高多達50%,并將成本降低20%。
現在已準備好為凈零未來奠定數據基礎
近來,客戶比以往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并對公司施加了更大的壓力,以減少新建筑中嵌入的碳量。
然而,它并沒有就此止步——消費者還敦促公司支持重新利用現有大量建筑材料庫存的解構行業的發展。這項任務并非易事,因為根據世界綠色建筑委員會的數據,建筑和建筑行業的碳排放量占世界總碳排放量的39%。
正如麥肯錫最近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樣,關于氣候變化的全球對話,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施為例,將迫使建筑公司和材料供應商將可持續性因素納入其產品、施工過程和設計中。但是,建筑行業的分散和基于項目的性質為采用可持續實踐帶來了額外的挑戰——而這正是技術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
集成物聯網(IoT)的智能建筑和基礎設施可以提高數據可用性并實現更高效的運營以及新的商業模式,例如基于績效的協作式合同。公司可以使用物聯網傳感器和通信技術來跟蹤和監控能源效率和維護需求。
通過使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建筑公司可以創建一個虛擬3-D模型,對已完成建筑中使用的所有組件具有精確的透明度,從而提高效率。技術將成為幫助公司更好地管理建筑生命周期和顯著減少碳足跡的關鍵參與者。
技術變革的使命
整個建筑生態系統中的公司必須改變他們的戰略、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以有效地管理最近的行業中斷。大流行為整個行業的變化提供了合適的催化劑,但建筑公司需要適應并擺脫傳統流程。
只有那些愿意使用技術并通過快速跟蹤數字化轉型和優化數字技能以提高效率來改變其未來工作方式的建筑企業,才能確保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并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