Σco時間 | 把握新趨勢,湖南智慧校園轉型加速時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 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已成為信息時代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征。隨著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不斷提高,教育行業對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已經開始逐步融入教育全過程,推動改進教學、優化管理、提升績效。教育信息化正加速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
日前,在#Σco時間#直播平臺上舉辦了以“把握新趨勢,湖南智慧校園轉型加速時”為主題的線上研討會,華為湖南政企業務教育行業技術總監謝傳亮、蘇迪科技產品與解決方案總監劉傳先等嘉賓出席會議,通過主題演講全方位展示了華為以“5G+AI”方案為高校數字化轉型之路筑基的戰略愿景以及新趨勢下一網通辦的解決方案。
5G+AI為高校數字化轉型之路筑基
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核心目標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全面提升教育品質,構建新時代教育的新生態。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數字化轉型成為教育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
華為湖南政企業務教育行業技術總監謝傳亮在演講中首先指出了高校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其一,業務專網獨立部署,網絡總體建設成本高。由于用戶及物聯網等終端業務多樣化,網絡建網標準不一致,維護難度大;其二,多校區規模發展,網絡部署難度大。應用和業務激增帶來的部署、策略復雜性,使網絡自動化成為一種普遍需求;其三,傳統運維手段難以保障用戶體驗。無線網絡逐漸普及,無法隨時隨地感知用戶體驗,成為網絡運維最大挑戰。
從實際場景來看,一方面從wifi4到 wifi5作為校園業務承載的主要通道WLAN存在各種體驗問題,比如故障修復慢、漫游易中斷、無信號或信號弱等等,另一方面,網絡的安全防御能力薄弱,傳統防火墻難以防御新型攻擊,威脅進入內網后缺乏有效的檢測和阻斷措施,威脅處置多靠被動的手工防御,防御能力亟待升級形成安全閉環。
針對這些痛點,華為提出了以“5G+AI”為基礎的教育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核心在于:基于5G的WiFi6搭建WLAN快車道;用AI加持全網夯實數字化轉型路基。
具體來說,基于5G的智能天線,覆蓋半徑遠20%,信號更聚焦;基于5G的智能應用加速技術,互動教學VR時延小于10ms,AR/VR應用不眩暈;基于5G的軟件定義射頻技術,實現AP全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基于5G的動態調度算法,會議室、禮堂、階梯教室等高密場景吞吐提升40%。另外,Wi-Fi 和IoT融合,解決混合組網部署與干擾問題,Wi-Fi 和5G基站融合,充分利用5G傳輸資源,節約組網成本。
謝傳亮還解釋了如何實現全網AI加持。讓網絡更“聰明”的三級AI其實包含了三層AI架構,分別是云端AI、設備AI與本地AI。三級AI讓校區網絡的自動化水平升級,未來的園區網絡有望實現場景化最佳網絡自推薦、終端接入自適應、典型故障自閉環等等;三級AI讓校區無線整網性能尤其終端速率顯著提升;三級AI讓校區網絡的主動防御體系升級,對威脅分析實現實時感知、對威脅檢測實現精準識別、對威脅處置實現多平臺聯動協作,防患未然。另外,通過建設“融合數字大腦”推動傳統高校由獨立專網推進達到“多網合一,一網多用”,達成按需定義、彈性擴展、統一承載。由于融合數字大腦的建設減少了平臺和服務器數量,帶來了部署成本降低和體驗提升的優勢。最后謝傳亮通過西安交通大學建設“智慧學鎮”的案例對教育行業數字化轉型方案做了進一步闡釋。通過深入的需求調研,華為結合西安交大的信息化建設實際,在設計上實現了一網多用、自動化部署、CampusInsight智能運維及物聯網彈性擴展,既滿足了現階段的建設標準,又為未來新技術的應用做好了鋪墊。
新趨勢下的一網通辦解決方案
蘇迪科技產品與解決方案總監劉傳先圍繞“新趨勢下的一網通辦解決方案”這一主題進行了在線分享。他首先解釋了“一網通辦”的內涵:數據“通”、流程“通”、業務“通”,掌上“辦”、智能“辦”、隨時“辦”。在2019年下半年的公開報道中,湖南省教育廳就致力于延展“互聯網+政務服務” 向“一網通辦”沖刺。
在這個新起點上,教育行業里無論是數據、管理、教學還是門戶、資訊、終端,都開始呈現新的融合。在高校信息化建設中,業務中臺架構的引入也踐行了理念的革新。通過將后臺應用在技術平臺的支撐下進行封裝或者重構從而形成面向業務場景的共享服務以支撐前端業務快速創新的中臺服務逐漸成為新的趨勢。
為了治理服務碎片,打通部門壁壘,整合衍生跨部門流程,實現“一網通辦”,數據層面要促進數據治理,反哺流程再造;流程層面要促進業務梳理、流程優化,實現服務再造;業務層面,橫向上要建立校級業務賦能平臺,支撐服務再造,縱向上要通過微服務架構下的融合 促進結構再造。另外在事務辦理中,“掌上辦”要求多端發布,但規范統一,融合統一,讓用戶獲得一致體驗;“智能辦”要求“易掃”“易用”,實操中能體現重要性、智能化、針對性、時效性、交互性、個性化;“隨時辦”要求7*24值守、自助服務。
落實到方法論上,實施中主要有四大步驟:第一,業務梳理,也就是要調研現有應用系統情況,梳理業務范圍。同時了解服務需求,分類服務對象;第二,域的劃分,指的是按服務人群、服務類別及業務范圍,面向服務對象劃分業務域;第三,服務碎片化,整理各服務對象基于不同在校周期的所需服務(進校、在校、離校);第四,分角色服務梳理,指的是在梳理出服務需求基礎上,分析業務、剖析流程,分角色、面向服務對象梳理服務,重構流程。
進入實施階段,前期要側重“流程再造” 管理平臺的建設用以鞏固一網通辦方案建設實效,中期要通過“責任清單、審批清單、服務清單”這三張清單監督再造,后期要利用“數字大腦”完成績效再造。最后完成一體化交付,支持用戶自主開發。在運維環節,要通過多維度、分場景的大數據分析實現數據賦能,決策支持。
演講尾聲,劉傳先結合上海理工大學的智慧校園建設、蘇州大學校務服務的信息融合建設等典型案例進一步深化了在線網友們對于高校一網通辦建設中“融合創新、生態再造”內涵的理解。
【尾聲】
《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指出教育信息化將作為教育系統性革新的內生變量,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開展,推進教育理念更新、形式革新、系統重構,使我國教育信息化開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教育信息化正面臨政策性和歷史性的雙重發展機遇。華為致力于成為全球教育信息化ICT合作伙伴,努力彌合“數字鴻溝”,提高教學質量,為教育的信息化和現代化提供高效、靈活、安全的解決方案。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