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融云CEO韓迎:從SDK邁入通信中臺,互聯網通信云未來可期
疫情“黑天鵝”冰凍了全國各行各業,尤其是像房產經紀這樣的傳統服務業,至今難以全面復工,VR線上看房、直播看房成為了房產開發商和房產經紀公司的“自救”舉措;而帶看經紀人需要與觀眾在線實時互動,畫面、聲音需要實時低延遲地呈現給觀眾,這一方案背后離不開實時音視頻技術等云服務的支持。
疫情期間,除產業外,一些政府公共管理機構也難以正常運作,比如法院開庭需要當事人出席,如今遠程庭審解決方案只需法官、陪審員、原告/被告、辯護律師、親友等人員在線即可開庭。系統支持多方實時音視頻溝通,法官控制話筒權限(發言/禁言);此外,還可以錄音錄像,作為案件審理過程中的重要信息備份,該方案從流程和功能上都較高地還原了線下開庭情形。
以上是融云提供的IM(即時通訊)及RTC(實時音視頻)技術服務的應用場景舉例。
疫情催生新場景,通信云迎來新機遇
疫情正在加速全社會向線上轉型,政府、企業都在積極擁抱數字化,學習、工作、生活全面在線化,政企員工“在家辦公”,全國中小學生“在家上網課”,致使在線教育平臺流量暴增。此外疫情也催生了新的應用場景,它不是技術人員憑空“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客戶在切實需求下提出的應急需求方案,包括在線庭審、在線評標、云論壇、云路演等,融云CEO韓迎坦承,“如果不是疫情,我自己怎么也想不到法院還可以在線庭審”。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疫情將促使更多中小企業出于成本/效率因素,優化成本結構和用工模式,比如更多考慮采用遠程辦公、靈活用工、OA系統的方式節省固定成本,因而遠程溝通及協作帶來的增量需求或將爆發。
不管是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直播,很多涉及到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交流協作場景下,IM即時通訊及實時音視頻是核心訴求之一,云通信成為技術架構上必備的模塊。但是對于大部分企事業單位來講自研成本過高:一方面小微企業無法投入足夠的專業人員;另一方面,對于中等規模互聯網企業來說,億級以上高并發的通信處理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除專業能力外,時間成本也是一筆耗費。
作為專注于通信的PaaS云服務平臺,融云正是要解決這樣的痛點:通過底層的基礎模塊支持,幫助企業與開發者構建“云通信”的能力。

從云服務行業的市場結構來看:底層IaaS的市場是高度集中的,中國70%的市場份額被云巨頭把持。而PaaS市場相對集中,當前中國通信云服務平臺企業數量大大小小加起來不過幾十家,整體市場規模預估在百億級以上;據iResearch報告顯示,在國內第三方即時通訊云服務市場,融云市占率多年維持第一,其作為頭部平臺有機會繼續做大做強。SaaS市場規模可達到千億以上,但極度分散,IT桔子數據顯示,純SaaS創業企業數量有2239家。
多年技術積累成核心壁壘,搭建通信中臺解決方案
“融云本質上是做通信服務的”,韓迎稱。
融云起家于IM業務,近年來大力發展實時音視頻產品。無論通信內容載體如何變化,是文字、圖片還是音頻、視頻——“通信最核心的訴求就是兩個字,穩定”,韓迎解釋道:“用戶對延遲、丟包(接收不到信息)、通話質量差、掉線這類問題是零容忍的。”
然而,想要持續獲得“穩定”的效果卻不是那么容易。工信部近日表示,疫情期間我國互聯網流量較去年底增長50%,武漢增長率更達到了60%—70%。那么如何保證億級用戶量、高并發通信的穩定性?這也是融云的技術壁壘所在,它主要源于融云的團隊基礎和日后深厚的技術積累。
一方面,融云創始團隊成員出身中國移動旗下飛信和三星中國研究院RCS,具備通信基因。
另一方面,技術與業務這2個“輪子”相輔相成,韓迎說,“技術的迭代是無止盡的,在公有云上,我們一直以來在全國乃至全球接入更多的節點,保證服務穩定性;有個詞叫‘業務不死,優化不止’,不管是后端服務端還是前端SDK的優化,大量可用的業務質量數據、用戶日志可以幫助融云不斷優化技術模型,提升用戶體驗。”
對于技術型服務商融云而言,服務科大訊飛、聯想、大型保險公司等大客戶所積累的技術經驗和行業經驗都是一種優勢,它意味著機會成本低,以及更高效和穩定地交付;因而,技術積累成為公司不斷進擊的核心優勢,也是融云甩掉其他創業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砝碼。
此外,伴隨著不同行業和領域內客戶數量的增長,融云跟進市場需求,在公司業務高成長的同時優化產品,不斷迭代應用場景;包括基于IM順勢推出實時音視頻RTC能力。也是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融云發現了一些共性化的需求,于是提出了“通信中臺”的概念。
“通信中臺”最大的價值是將融云的產品從“中間件”形態轉變為標準化的解決方案,融云CEO韓迎直言,“原來融云所做的其實是很淺的SDK通信層,不涉及客戶的業務,客戶提供調用SDK來實現在線聊天、在線音頻、在線視頻的能力;現在融云把應用上的一些重復的共性需求抽象出來,將通信模塊和功能模塊打包組合成通信中臺;這樣可以節省客戶的時間,融云多做了一點,客戶就可以少做一點”。
韓迎將通信中臺比作aPaaS的概念,相當于在PaaS層往上延伸,但又不同于SaaS。通信中臺對企業的好處是大大降低了開發難度,提高了開發效率。例如,在線教育場景中需要運用白板、屏幕共享,融云將這樣的通用功能插件都集成在方案中,為企業搭建通信中臺,極大地便利了企業和開發者們。
融云自誕生以來就聚焦2B業務,為超過30萬款APP提供即時通訊和實時音視頻云服務,因此在競爭中更具優勢。據悉,融云SDK全球觸達用戶數量突破45億,日消息峰值超 2218 億條,在技術實力上與互聯網巨頭是同量級的。
在集成IM及RTC能力的辦公系統應用場景中,融云旗下安信與企業微信、釘釘、飛書這類通用SaaS產品不同,可支持私有云部署方式及個性化定制,更好地滿足企業客戶打通原有業務系統的需求。

2019年已完成C輪融資,爭取2年內遞交科創板申報材料
科創板自2019年中開板以來,成為國內科技創新企業青睞的融資通道,也成為一級市場投資機構新增的退出渠道。根據上交所數據,截止2020年4月23日,已申報科創板企業數量達到252家,109家成功注冊:其中計算機通信、軟件和信息技術企業合計達到47家,占比最大;目前來看科創板企業上市日整體表現較好,金山辦公IPO市值231億元,UCloud IPO市值97億元。
據了解,融云于去年底完成數億元C輪投資,投資方包括國投創業、東方證券旗下東證資本以及中經合資本。韓迎表示,融云正在準備下一輪融資,并已將科創板上市計劃提上日程,爭取2022年內遞交申報材料。
綜上所述,融云成立6年,盈利模式清晰,并且積累了穩定的KA客戶,具有同行業內領先的技術優勢;同時在政務通信云服務市場擁有一定的資源和市場壁壘;在產品上實行差異化競爭策略;在財務上,通信中臺的發布將有效提升客單價,為公司帶來更高的營收;這或將成為融云登陸國內資本市場的加分項。
此外,目前全球正遭受疫情影響,遠程辦公、視頻會議成為常態;融云已經在全球設立了多個數據中心,具備服務全球企業的通信云網絡和技術能力,盡管當前海外云主要服務 “出海”的互聯網企業的和中國跨國公司;但伴隨著5G加快落地應用,以及未來的全球化布局,相信公司有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