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數字化轉型狀態
多家IT網絡媒體對企業在過去10年來開展數字化轉型獲得的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這為那些著手實施數字化轉型計劃的企業提供了發展路線圖,他們從各種角度進行了剖析。
在過去的一年中,許多企業質疑數字化轉型的真正意義。與所有IT計劃一樣,其答案取決于企業決策者的信心、領導者的技能,以及最終的業務影響程度。
然而,也看到了一種模式的出現:那些有著變革愿望的企業發現,數字化轉型計劃很少能達到他們的目標,而精心策劃和有針對性的倡議往往比最初的倡導者想象的更為廣泛。
后者對于改革基本流程的舉措尤其如此。數字化轉型通常意味著要從一種固定狀態轉變為另一種固定狀態,而數字化轉型的優秀狀態是從僵化到“永久敏捷”狀態的過程。實現這一目標可能需要采用新的編程、基礎設施或物聯網技術。然而,很大的回報來自于重新規劃工作流程以適應持續的變化,并建立持續衡量結果的機制。
為了從各個角度審視數字化轉型的狀態,將行業網絡媒體的文章和信息匯總在一起,以重新評估這一長期運行的大趨勢。
CIO網站資深作者Clint Boulton發布的案例研究是一種重要見解,他列舉了6項數字化轉型成功案例,總結了百威英博、麥基森和江森自控等大型企業的戰略努力和轉型收益。這家生產百威啤酒的釀酒商在硅谷擁有一個涉及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物聯網的創新實驗室。
Computerworld網站資深記者Matthew Finnegan發表的文章闡述了協作應用程序在數字化轉型中的作用,它描述了協作平臺如何打破阻礙企業變革的孤島。Finnegan所描述的聯系就是變革的前端、新的互動、廣泛參與為創新思想創造了溫床。
但是,正如安全專家提醒的那樣,企業變革越大,面臨一些新的安全漏洞的風險就越大。CSO網站撰稿人Stacy Collett為安全在數字化轉型中起到的作用提供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在許多情況下,這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那些要證明早期結果的努力勝過其他措施的情況下。好消息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提高安全性,安全行業似乎正在從失誤中吸取教訓。
值得注意的是,“敏捷性”是數字化轉型的主要概念,其產生可以追溯到20年前興起的敏捷軟件開發方法學。在《如何開始使用持續集成(CI)/持續交付(CI)》的文章中,InfoWorld網站的撰稿人Bob Violino展示了敏捷方法的表現形式,即在持續集成(CI)和持續交付(CD)中,增量代碼的實現和交付都發生了變化。端到端的代碼可以自動進行端到端的各種環境編碼,并且需要在每個步驟中進行測試。持續集成(CI)/持續交付(CI)可以使利益相關者在構建新應用程序時對其進行審查,而不必等待可能已經偏離目標的最終結果。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Network World網站撰稿人Zeus Kerravala著重探討了如何應對數字化轉型對網絡的影響。他認為,諸如云計算、物聯網和Wi-Fi 6之類的數字化轉型技術已使網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尤其是網絡邊緣。Kerravala認為,這種擴展最終將需要廣泛地采用軟件定義的網絡,這是提供必要的敏捷性以適應不斷變化需求的唯一方法,諸如基于意圖的網絡所提供的那些自動化技術。隨著端點數量的增加,網絡專業人員將需要確保安全性,正如Kerravala所說,“網絡本身可以充當一個安全平臺。”
希望IT行業媒體專家和作者提供的這些見解為那些制定自己的計劃的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數字化轉型過程表明,那些試圖太快改變太多的企業注定要失敗。但這并不意味著不能制定更高的目標,只要了解目標的一部分就是為尚未想到的變革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