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數據可視化可不是比誰圖畫得漂亮,這些常見誤區你了解嗎
數據可視化是指利用數據分析工具增加數據的視覺化效果,表達對數據信息的見解。商業領域是使用數據分析最多的地方,銷售人員利用可視化數據向客戶展示不同的產品,分析人員通過數據畫像研究客戶的偏好,企業的管理者也需要根據企業經營狀況的績效指標推算經營目標。然而,在大數據時代里,不少人對數據可視化存在一定的誤解,一些數據分析人員在工作中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這會降低商業分析的價值,甚至產生誤導。無論你是可視化數據的使用者,還是提供數據可視化服務的數據分析員,都需要避開以下三種誤區。
數據可視化(Data Visualizaion)
第一,商業數據可視化的首要問題是明確數據可視化的工作為誰而作。不同的角色想要看到的數據結果完全不同,客戶最需要關于產品的詳細信息,企業中層人員需要對每一類產品或者一個地區的產品采購、加工、銷售及服務情況有具體了解,而CEO會利用更加宏觀的數據來完成決策。在數據可視化中,有一點非常重要——不要分析那些無關緊要的數據,盡管每個數據分析人員都希望為他人呈現一分詳盡的數據報告,但是沒有人想把時間浪費在不相關的信息上,所以分析人員也不應力求面面俱到。對于廣大客戶而言,無論獲得的可視化數據有多少,關注最需要關注的數據就足夠了。
第二,商業數據可視化的分析也不是利用各種不同類的圖表,把工作內容做成一件藝術品。一般來說,條形圖適合比較單個變量大小,而柱狀圖適合表達數據群的規模,散點圖能顯示兩個變量之間的聯系。每種圖表有適合的分析對象,而很多分析人員為了美觀清晰,會把各種類型的圖表用遍,繁雜的圖表只會給他人帶來主次不分的感覺,忽視掉數據信息的重要地位。例如在分析宏觀經濟對產品的影響中,一般需要表示出GDP(國內生產總值)的總量變化及增長率,這樣的信息完全可以由條形圖或柱狀圖完成,如果設計出散點圖、嵌套餅圖,就脫離了數據分析的實質,這種過分追求美觀的做法只是一廂情愿。
第三,商業數據可視化需要“干凈”的數據。美國喬治亞大學數據分析與創新教授Subhashish Samaddar認為,“一旦數據分析中存在缺失和偏見,經驗不足的人很可能會上當受騙”。商業數據可視化往往會對商業決策起到重要參考作用,在選擇數據的過程中如果出現隱瞞異常數據或者造假的情況,很可能對結論的分析產生災難性后果,可以說害人又害己。在日常利用數據可視化工具的同時,我們應該仔細思考數據的來源是否正規,是否只是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數據。尤其是在金融投資中,不要被精美的圖表所迷惑,一定要學會辨別數據的真實性,關注數據變化背后的內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