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安全請做好這四點
現在很多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處理和分析來業務系統中的各類數據,指導業務的發展,然而數據泄露也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隱患。
大數據體量龐大,傳統的系統數據處理方式已經無法完成這么大體量的工作,需要采用新的技術架構和工具來完成,同時在安全防護方面,跟傳統風險防御方面也都有了新的變化。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做好大數據安全工作呢?
確保已有數據安全
數據就是企業的無形資產,而黑客入侵數據庫最想得到的還是企業的各種有價值的數據。為了保護大數據的安全,必須采用一系列的安全防護措施,保證數據不被竊取,即使被破壞,也能夠第一時間迅速恢復。
數據泄露后造成重大損失的,皆因為黑客獲得了明文數據,如果采用文件系統加密,即使數據泄露了,攻擊者得到的也是加了密的數據。還有其他的一些安全措施也都需要一并采用,比如:敏感字段加密;數據完整性校驗;隱私數據脫敏處理;數據備份等。
加強系統安全防護
即使是大數據也得依靠各種系統支撐,比如操作系統、虛擬機、網絡設備、各種開發軟件等,加強這些系統應用的安全防護,有利于提高大數據系統的安全性。常常采用的系統安全防護措施包括:系統安全加固、入侵檢測、漏洞修復等。
內部安全管理
經過分析處理的數據具有很高得價值,而價值高的東西往往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除了應對來自外部的威脅,企業內部的安全威脅問題也得重視。內部人員中有可能粗心大意,誤操作導致嚴重的失誤,也有可能是某個內部人員心術不正,面對高價值的數據心懷不軌,盜取數據,這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企業需要做好賬號權限管理、用戶身份認證、日志審計、員工安全意識培訓等工作。
合理采集數據
對于新興的事物,看到別人做,覺得自己也要跟著做,生怕落后。對于大數據也同樣如此,看到別人做大數據,自己也要跟上,雖然不知道這些數據該怎么用,但還是先大量收集,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能用上了。基于這種想法,不少企業開始肆無忌憚的收集用戶個人信息。
數據量大是一種優勢,過度采集涉及用戶個人隱私的數據,數據越敏感遭泄露的風險也會加大。
所以對于數據,企業還是得合理地采集,過分持有敏感數據對自己業務沒有支持,反而因此增加風險,因此遭受攻擊更加得不償失。
大數據安全不僅僅需要防范來自外部的攻擊,對內也需要加強管理,對數據的采集程度規劃合理,降低各種安全風險才能真正做好大數據安全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