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底層運維 更簡單易用的青云KubeSphere(QKE)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業務轉型。當今,數字化轉型2.0時代已來,對云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能夠支撐云原生應用。對企業來說,要以微服務架構和DevOps開發流程交付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要改造應用架構。據Gartner預測,在2020年,容器的使用率將大幅度上升,約有50%的用戶將把容器應用在生產環境中。容器是云原生時代的一個核心基礎設施。
打造KubeSphere容器平臺的初衷
要實現互聯網化、數字化,需要一個新的工具來支撐,容器、Kubernetes可以擔此重任。但是原生的Kubernetes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其中一個突出的不足就是用起來比較麻煩。Kubernetes可以理解為一個分布式操作系統內核,使用Kubernetes,需要直接用命令行寫配置文件,用命令行操作。這對于企業用戶,比如銀行、保險,每天要應對復雜的、與企業內部相關的工作,讓他們去了解使用Kubernetes這些復雜的事情,不管從情緒上還是主觀能動性上,都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青云QingCloud要做KubeSphere容器平臺,在Kubernetes上添加很多輔助IT人員工作的功能,比如統一運維、日志檢索、監控等,大大降低用戶的使用難度。因此KubeSphere的目標一是提升使用工具的能力,二是降低學習成本。
另外,企業希望看到這樣一種技術,即容器技術對底層基礎設施沒有依賴,不會被某個廠商綁定,用戶可以拿自己的物理機,或者是其他云平臺、虛擬化平臺(VMWare),只要有操作系統,裝上容器的運行環境就可以運行容器。
底層基礎設施是青云QingCloud的強項。青云QingCloud從7、8年前開始做云,在SDN、存儲上有多年的積累,也有大規模云平臺經驗,有自己的網絡產品、存儲產品。Linux是一個內核,需要廠商提供驅動,內核才能對接顯卡等設備。Kubernetes也是一個內核,對接底層不同的網絡設備、存儲設備,也需要開發相應的插件或者驅動,對接好才能使用底層的網絡和存儲。青云QingCloud底層有網絡、存儲,Kubernetes把標準開放出來,就可以對接上去。青云QingCloud的經過公有云大規模驗證過的存儲產品、網絡產品就可以給Kubernetes或者KubeSphere提供比較穩定的基礎設施支撐。
KubeSphere(QKE):屏蔽底層基礎設施運維,更簡單、易用
KubeSphere是私有化部署的產品,它要求客戶提供虛擬主機或者物理機的資源,通過安裝包安裝,用戶登錄控制臺操控整個集群。實際上,它還是會為運維人員帶來一定的使用成本,比如要了解安裝包的配置,雖然比原生的Kubernetes安裝簡單了很多,但還是有一個安裝的過程。實際需求中,有些用戶的要求更靠上層一些,就是希望能夠有一個可以幫助、輔助日常開發、運維工作的平臺,不需要了解底層基礎設施如何運維,不需要進行底層主機資源的管理,不希望花太多的人力、資源在底層的基礎設施運維上,而只關注業務的開發。這就是青云QingCloud發布QKE(QingCloud Kubernetes Engine,即KubeSphere on QingCloud)的初衷。
據青云QingCloud容器平臺產品經理于爽介紹,KubeSphere(QKE),實際上是把底層基礎設施運維層面給用戶屏蔽掉了,用戶不需要關心這一層,通過鼠標點擊就可以擁有一個完全高可用的、底層使用青云QingCloud公有云的、穩定的Kubernetes服務。同時,因為QKE是基于KubeSphere的,所以KubeSphere的很多功能,比如DevOps、微服務治理、統一監控、統一日志管理,都會在QKE里交付給用戶,這是一整套打包服務,是一個公司級別的平臺,用戶只需要點擊鼠標即可獲得。這對用戶來說是非常友好、非常便利的。
于爽透露,青云QingCloud還會在今年交付QKS(QingCloud Kubernetes Service),QKS是比QKE更加簡單易用的一個產品。因為QKE畢竟還是要面對K8S集群,雖然鼠標點擊就擁有了KubeSphere的平臺,但是還得關注基礎資源,有幾臺主機,這些主機是否在運行等等。QKS會更簡單,用戶看不到主機層面,這層資源完全交給青云QingCloud來管理,用戶會享受到更簡單的交互方式。用戶面對的就是自己的應用,不管是開發的手機APP、公眾號還是網站,也不管是基于FaaS還是容器化開發方式,只需把代碼包、代碼倉庫、暴露方式告訴青云QingCloud云平臺,后面的事情都由QKS來做。這更適用于特別敏捷的公司,比如創業型公司有很多需要快速上線的業務,其團隊構成更簡單,哪怕是前端開發者,對底層容器都不了解,也可以通過QKS輕松使用容器平臺。
助力實現應用級別的混合云
關于混合云,于爽表示,青云QingCloud有很成熟的混合云的架構和方案。在容器和Kubernetes的推動下,混合云的實現會更加容易和便捷。由于容器對底層基礎設施沒有依賴,就意味著基于容器打造業務應用,比如電商平臺、OA系統、ERP系統,都可以很方便地做平臺上的遷移,也可以很方便的把一部分業務放在平臺A,另一部分業務放在平臺B。只要應用是基于容器標準構建的,都可以部署在任意平臺上。將應用打包帶走,跑到別的平臺上去,也會非常容易實現。如果說以前是資源層級的混合云,到了容器時代,將是應用級別的混合云。
2018年7月,青云QingCloud發布了KubeSphere社區版1.0.0,2018年12月,發布高級版1.0.0,2019年4月,發布了高級版2.0.0,6月,發布KubeSphere(QKE),青云的KubeSphere一直在快速前進。說到,青云QingCloud容器產品的優勢,于爽總結為四點:一是基于青云QingCloud云平臺多年運營大規模公有云的經驗和技術積累,最終以功能服務的方式體現在KubeSphere相關容器產品里。二是青云QingCloud提供的是全棧的Kubernetes Engine,是把用戶需要的DevOps、微服務治理一體化交付給用戶,這是QKE(QingCloud Kubernetes Engine)的一大優勢。三是用戶體驗上的優勢:易用。四是支持混合云,這是Kubernetes和容器技術帶來的天然優勢,不需要遷移成本。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