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到來遲遲按兵不動 5G商用受制三座大山
2019年是公認的5G元年,韓國運營商和美國運營商已經開通了5G正式商用網絡。雖然5G網絡商用浪潮已在全球范圍逐步開啟,但仍然受技術成熟度、商業模式、網絡架構運維三座大山制約。
標準仍在完善
5G網絡正式商用,首先需要完整的標準定義。5G***個完整的標準在2018年6月13日的3GPP大會上正式發布。5G標準組網架構分為非獨立組網(NSA)和獨立組網(SA)兩大類。
截至目前,僅有非獨立組網(NSA)和獨立組網(SA)標準確定凍結,而超低時延標準、海量物聯網連接標準均為凍結。可見,5G網絡在對于超低時延和物聯網的應用上,并未完善。也就是說,移動寬帶應用場景已經準備完畢,但超低時延和海量物聯網場景仍不具備商用標準。
商業模式處于探索階段
都說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談5G應用,可見5G網絡被產業和社會各界都寄予了厚望。5G不僅改變了個人上網的體驗,更會帶來萬物互聯開啟的產業變革。
但運營商來說,5G網絡如何盈利,卻是一個大問題。首先為了能夠5G網絡正式商用,運營商需要大面積的建設基站,5G基站密度比4G還要密集一倍,才能達到現有4G網絡的覆蓋水平。另外,運營商還需要建設大量的邊緣計算中心,滿足5G網絡低延時的上網體驗。
運營商建設耗費巨資建設好的管道該如何盈利?伴隨提速降費政策的推進,運營商想在流量業務上掙大錢幾無可能。現有的移動網絡的商業模式也無法再支撐5G的可持續發展。運營商針對個人用戶和行業用戶,針對不同應用場景,正在探索多種收費模式。畢竟運營商不僅要收回管道建設成本,還要持續盈利。
網絡運維壓力山大
5G網絡正式商用后,海量的數據和連接涌入運營商現有的網絡中,傳統的運維方式已經無法支撐。無論是SDN還是NFV,抑或是人工智能技術,都在逐漸往運營商現有的網絡架構植入,從而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網絡運維。這樣的網絡運維,已經成為5G時代網絡運維的新形式。
但目前自動化的5G網絡運維方式,無論是廠商還是運營商都在合作進行探索,網絡運維自動化智能化的變革剛剛起步。基于意圖的智能網絡和無需操作的全自動智能運維距離真正大規模商用還很遙遠。
結束語
今年的世界電信日活動,原本預計工信部會為三大運營商正式頒發5G網絡商用牌照。但目前文中的三座大山還沒有被搬走,運營商和各大廠商正在全力以赴盡快實現5G網絡的正式商用。也許5G牌照頒布會成為共和國七十周年大慶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