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攪局移動操作系統:難跨“三座大山”
1月3日,開源Linux操作系統Ubuntu正式發布面向智能手機的移動操作系統,搭載該系統的手機產品將在今年的美國消費電子展上進行展示,但具體產品上市銷售最早要等到今年年底。buntu中國首席代表于立強向新浪科技透露,“Ubuntu正與國內外的廠商接觸,他們都對Ubuntu手機操作系統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必須進入
Ubuntu操作系統由Canonical公司運營推廣,該公司由南非億萬富翁馬克?沙特爾沃思(Mark Shuttleworth)在2004年創辦,員工總數近600人,主要通過提供與Ubuntu有關的技術服務獲得收入。在他的領導下,Ubuntu幾乎每半年就要推出一個新版本。
Ubuntu在開源軟件領域的名氣非常大,可以說它是在全球范圍內最成功的一款Linux操作系統廠商。通過與聯想、惠普、戴爾等PC廠商合作,Ubuntu全球用戶已經超過2100萬。目前,Ubuntu的用戶主要集中在PC端,但進入移動領域早已在Ubuntu的日程之上。
2012年12月26日,馬克曾給Ubuntu的用戶們寫了一封公開信,討論Ubuntu 2013年的發展策略。他在信中表示,2013年Ubuntu將一切圍繞移動開展——將Ubuntu代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而在更早前,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達過類似觀點。
但令外界沒想到的是,這封信發布一周之后,Ubuntu手機操作系統就正式發布。顯然,Ubuntu已經準備良久。
“隨著計算設備開始融合,移動領域是Ubuntu必須進入的市場。” 于立強向新浪科技透露,Ubuntu手機操作系統此前以秘密項目進行研發,并且由馬克親自負責。于立強不愿透露項目的具體細節,但表示很多國際廠商都對Ubuntu手機操作系統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
仍有空間
Ubuntu并不是孤例,在它之前,旗魚(Sailfish)、Firefox OS、Tizen都傳出過即將進入市場的相關消息。雖然普遍的觀點認為,移動操作系統市場格局已定,但并未阻擋這些新的公司進入移動領域的熱情。
由于蘋果iOS的封閉性,目前的手機系統市場上,實際上是Andriod一家獨大,很多廠商把賭注也都壓在了谷歌身上。但廠商們實際上還是需要多一個選擇,以防備Andriod系統做出重大調整。
“在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上,廠商們沒有太多選擇,他們迫切需要第三方的解決方案。” 于立強表示,Ubuntu正是看到了市場需求,才投入力量進行研發。
在這方面,三星似乎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作為全球最大的Andriod手機廠商三星,它就在通過發展自己 的Tizen手機操作系統,以制衡谷歌。
難跨“三座大山”
移動市場廣闊是所有人的共識,但是對于一家主要業務在PC領域的操作系統廠商而言,要想在這個新的領域有做作為,實際上卻很困難。
微軟的現狀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雖然微軟Windows Phone被業界看作是第三大平臺,但在移動領域所獲市場份額寥寥無幾,生態系統建設方面也遠遠落后蘋果和谷歌。
對于體量較小的Ubuntu而言,想要打造一個新的生態系統不用說更是難上加難。此前英特爾和諾基亞曾有意聯合打造MeeGo平臺,但最終以失敗告終,這足以說明打造生態系統的艱難。
在這一點上,于立強向新浪科技坦承,在構建生態系統方面,“Ubuntu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但他認為,在桌面端操作系統的積累以及擁有上千萬的用戶將使得Ubuntu手機操作系統具備一定的優勢。
在目前的市場狀況下,Ubuntu想要有所成就看上去很困難,也許它會重復在PC領域的命運,成為一款有特色但只有小眾用戶追捧的手機操作系統。